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615公共管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政策评价

【答案】指对政策实施效果所进行的研究。这一研究大致包括三个方面:(1)政策结果评价。政策付诸实施,产生了各种结果。若政策结果实现或基本实现了预定的政策目标,可称这项政策是有效果的,反之则是无效的。政策结果评价是对政策执行结果实现政策目标程度的评价; (2)政策效益评价。政策付诸实施,产生了人们所需求的结果,这是件好事。但要看到政策结果产生的基础是人们自觉的政策投人,包括各种资源。假如同样的政策结果,一个投入很多,一个投入很少,显然后者的政策效益要高。政策效益评价是对政策结果和政策投入之间的关系所作的评价;

(3)政策效力评价。政策付诸实施,产生了对社会及政策对象的综合影响力。这种影响有正、负两个方面的效应,有长期、短期效应,有直接、间接效应。政策效力的评价是对政策所产生影响的综合评价。

2. 结构适度问题

【答案】结构适度问题是指涉及一个或几个决策者,和相对来说有限数量的政策选择方案的问题。方案的效用一致能够反应决策目标的一致。然而所选择的政策方案,其后果是不确定的,即使是在可接受的误差之内,结果预测也有相当大的困难。结构适度问题的原型来自政策模拟。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可以说明这类问题的特征。

3. 事前评价

【答案】事前评价是指在公共政策实施之前进行的一种带有预测性质的评价。事前评价的内容大致包含三个方面:①对公共政策实施对象发展趋势的预测。公共政策是面向未来的,对未来趋势、发展规律把握得如何,决定着公共政策的成败。②对公共政策可行性的评价。通过分析主客观条件、有利和不利因素,对公共政策的可行性做出评价。③对公共政策效果进行预测和评价。即通过对公共政策内容和外在环境的综合分析,对公共政策实施可能产生的效果做出预测和评价。

4. 集团决策

【答案】集团决策认为公共政策是集团斗争的产物。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中,存在大量的政治利益集团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斗争,政府决策就是在不同集团的相互冲突中进行选择。在集团分析模型看来,公共政策是团体间的争斗所达到的平衡,其体现了那些一直试图获取优势并相互竞争着的党派或集团之间出现的均势。

5. 强制性工具

【答案】强制性工具又称指导性工具,是指借助政府的权威和强制力,对目标群体的行动进行控制和指导的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使用该工具,没有给目标群体留下多少自由决定的余地,具体的形式有:管制、公共企业、直接提供。

6. 多党制

【答案】资本主义国家多党制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中由多个政党竞争国家政治职位并轮流执政或联合执政的制度。由于实行多党制的资本主义的竞选、议会等政治过程中存在着多个政党并立角逐的局面,因而这种多党制又叫做“多党并立制”。多党制国家政治具有以下基本特点:①党派林立,党派情况复杂; ②内阁更迭频繁,政局不稳:③政党小断组成政党联盟,而且随着政局发展,政党联盟又小断发生新的分化组合。资本主义国家多党制可以分为两个类型:①国内多个政党势均力敌,没有任何一个政党能够在选举中长期保持绝对的优势,多为正当的联盟执政:②国内虽然存在多个政党,但是其中的一个政党的力量长期占绝对优势,并且处于单独执政的地位。

7. 政策系统

【答案】政策系统是指由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政策系统是公共政策运行的载体,是政策过程展开的基础。政策主体(政策活动者)一般界定为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政策客体是指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政策环境是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8. 推断统计

【答案】推断统计是指通过对样本的统计,来推断或估计总体的分布特性。在公共管理活动中,统计对象往往相当复杂,数据量较大,因此一般是从总体中抽取出有代表性的样本,然后通过样本来推断总体的特征。在推断统计的基础上,管理者做出解释、预测或估价。

二、简答题

9. 探讨公共危机管理的过程与应对措施。

【答案】公共危机管理过程有以下几个方面:

(1)危机的疏缓

①危机疏缓的概念

危机的疏缓是指管理者采取各种各样的预防措施,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和行动,以降低或者消除灾害及其影响的风险。危机的疏缓一个重要特点在于其关注长期的预防性工作,而不是着眼于危机发生以后的应对。传统上,人们并没有把疏缓作为危机管理的一个阶段或者环节,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疏缓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参与和支持,而疏缓工作又远远超出了传统的危机管理者的工作和职责范围。如今,疏缓的观念己经普遍被社会所接受。疏缓工作的目的就是创造一

个经济安全、社会稳定、环境友好和安全的社会。

②危机疏缓的措施

a. 风险源的确认和控制

任何的疏缓和防范措施都是建立在对特定区域可能发生何种灾害的分析基础上的。因此对于任何地区或者组织,要根据历史的资料和现实的探查,确认可能出现的灾害的类型,建立风险的档案,确认风险源,在此基础上绘制风险地图。

b. 通过工程项目防范灾害

一些工程项目如疏通河道、修建大坝、建设和加固大堤等的确可以预防一些自然灾害如洪水对人们所造成的影响。研究也表明,这些工程也会给人们造成安全的假象,会影响自然资源本身在减灾中的作用发挥。此外,这些大型工程也往往耗费巨大的资金。大坝一旦出现问题,往往会引发更大的灾难。

c. 通过有效地管理地区的发展来疏缓风险和灾害

地方政府在规划和管理发展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发展规划,如土地使用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市政建设规划、人口控制规划等等有效地降低可能的风险。如避免在地质活动频繁的地方发展、避免在容易发生山体滑坡的地带修建住宅、避免在居民区兴建从事高危作业的企业、控制地区的人口密度等等。

d. 通过制定和实施严格的管制措施来疏缓风险和灾害

强化政府的管制历来是各国政府有效疏缓各种灾难和危机的有效措施。这些管制措施涉及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建筑标准和质量的管制、安全生产管制、食品安全管制、药品安全管制、危险化学物质的管制等等。

e. 通过公共信息和教育的途径疏缓风险和灾害

在任何时候,建立一个安全的和具有防卫能力的社会的关键在于公民的风险意识和能力。因此进行危机管理的教育是疏缓风险的有效途径。通过学校、社区、公共传媒等各种机构,利用各种方式传播危机管理的信息和知识,提高危机管理的意识以及增强危机管理的能力十分重要。

f. 通过政府的财政和诱因政策的途径疏缓风险和灾害

政府的诱因政策在疏缓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诱因政策主要是通过政府的财政补贴和税收发挥作用的。对于有利于提高社会抵御力的项目和事业,政府可以提供补贴,甚至于通过减免税方式予以鼓励; 对于那些对公共安全产生不良影响的事业或者行为,政府通过提高税负的办法加以限制等等。

(2)危机的准备

①危机准备的概念

危机准备不同于危机的疏缓,是指危机管理的功能性和运作的层面,即直接针对危机的应对及灾后恢复和重建。危机准备包括了制定应急的计划和预案、提前准备应急的资源等等。

②一个较为系统的危机准备项目需要回答以下四个问题

a. 哪些部门和机构需要参与到危机准备的工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