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882西方哲学史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黑格尔的反思
【答案】黑格尔的反思是指反复思考直接呈现在心灵中的事物,并产生关于它的思想。反思从直接给予的事物开始,再发现事物背后本质的和有意义的东西。反思涉及思维的思维。心灵根据同一性、差别、非矛盾和充足理由的原理来反思事物的本质。他认为,反思是局部的,只提供关于对立面的知识,而非本源的知识,它仍然保持规定的孤立有效性,而固执在对立中。反思是知性思维通往理性思维的桥梁,它不同于思辨,思辨是整体的,能提示对立的根本统一。
2. 习惯是人生伟大的指南
【答案】这是英国哲学家休谟的观点。“习惯是人生的伟大指南”是休谟对他提出的“归纳问题”的解决方法。他否认了经验可以给予我们因果关系的必然性,认为“习惯”是因果关系的基础,因果关系是心理习惯的产物,这是一种自然主义的解释。若没有习惯的影响,那么我们除了当下呈现于记忆和感觉中的东西以外,对于其它所有的事实一无所知。这样一来不但一切行动无法开始,而且思想也难以进行。“习惯是人生的伟大指南”说明我们的经验是有益于我们的,并且使我们期待将有类似过去的一串事情发生。根据经验而来的一切推论都是习惯的结果而不是理性的结果这种解决符合经验论的原则,但不能令人满意,因为他最后诉诸的是常识而非哲学,并且因果问题仍然没有定论。把因果关系理解为主观性的习惯联想,启发康德建立先验论的因果观。
3. 谢林的宇宙精神
【答案】谢林的宇宙精神是指一种统一的创造性力量,并贯穿于自然这个巨大的生命有机体之中。他认为,自然整体是能动的“世界精神”。自然界的发展是作为主客绝对同一体的“世界精神”发展出自我意识的创造过程,主要经历了质料、无机体和有机体三个阶段。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宇宙精神的历史发展造成的。自然产物的进化是“宇宙精神”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表现。自然界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从客观向主观过渡和运动的精神化过程,从自然出发达到心智是自然哲学的必然趋势。谢林认为自然界具有能动性、创造性和变化发展的思想,这就克服了机械论,为科学家提供了不同的看待自然的方式。
4. 费希特的绝对自我
【答案】费希特的“绝对自我”是指所有自我意识中的先验要素,既不是经验的自我,也不是超验的自我。它是一切知识和经验的实在性的根据和先验的源泉,因而是知识学的最高根据和
出发点。费希特认为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意识与对象的关系问题,要么从意识到对象,要么从对象到意识。他认为唯物论无法说明从物质客体到意识的过渡,但是唯心论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并认为第一原则只与主体有关,与物自体无关。他还区分了理论自我和实践自我,提出理论自我的最高根据是理性,理性是实践自我的出发点,因而,实践自我高于理论自我。
二、简答题
5. 简要叙述罗吉尔·培根是如何论述实验科学的优越性的。
【答案】罗吉尔·培根是提出“实验科学”这一概念的第一人,他认为:“没有经验就没有东西可被充分认识。”一切事物都须被经验所证实。在他看来实验科学有以下三方面的优越性:
(1)能够充分证明科学的结论。
罗吉尔·培根认为虽然推理可以排除那些自相矛盾的科学结论,但是只有实验科学才是确定科学的必要条件。推理是不够的,经验才是充分的。
(2)可以辅助其他科学达到他们自身的目的。
罗吉尔·培根认为只有通过实验才可以发现现象背后的真理。
(3)具有很强的自身实用性。
从事实验科学的研究本身就可以获得巨大的实际利益,从而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以此来实现人们的世俗目的。
6. 简述洛克的社会契约论思想。
【答案】洛克是一位伟大的政治思想家,是自由主义理论的鼻祖,其政治思想为西方的自由民主思想奠定了基础。其政治理论的代表是社会契约论,在他之前,霍布斯早已提出了有关社会契约论的思想,但霍布斯的理论带有绝对主权的烙印,洛克除去这些烙印,把它加以改造,形成自己的社会契约理论。
(1)洛克对霍布斯社会契约思想的批判
①霍布斯认为人类最初处于“人对人是狼”的自然状态中,为了保存自己,人们同意放弃别人也同意放弃的权利,订立契约进入社会状态。但是这种社会契约对于被统治者极其苛刻,他们放弃了除了生命权以外的一切权利。洛克不赞同这种观点,并对其进行了批判。
②洛克认为自然状态对人的伤害是偶然的,如果社会契约所建立的政府是专制的,专制政府对人的伤害比之自然状态之下要严重的多。人的理性为何如此愚蠢,舍小害而取大害? 人们订立社会契约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更大的利益,而不是为了失去自由权。如果人的自然本性是互相不信任,那么他们更加不会相信一个独裁的统治者会保护他们的利益。
(2)洛克的自然状态思想
洛克的自然状态不是霍布斯的那种“人对人是狼”的战争状态,而是和平的、自由的状态。 ①人们在自然状态中平等地享有自然权利,没有一个人享有多于别人的权利,不存在从属或受制关系。自然权利指生命、自由、追求幸福、拥有财产等“天赋人权”。
②关于人们为何要舍弃惬意的自然状态而进入国家这个问题,洛克的回答是,国家是为了解决人们的财产权纷争而建立。在人们享有的各项自然权利中,财产权尤为重要。它起源于劳动,是物化劳动铭刻在自然物上的标志,谁改动了自然事物,就拥有了占有它的权利。如果两个人对同一事物采取行动,他们都会声称对这一事物拥有财产权,这样就产生了财产权冲突。当冲突发生时,每一个人都既是原告和法官,又是自我判决的执行人,这种状况会导致有些强者会逃脱惩罚,有些弱者被过分的惩罚,人们的财产权无法保障,甚至生命权也受到威胁。
③按照洛克对自然状态的解释,人类的自然本性不是自私和自保,而是和平与合作。冲突起源于人们享有自由和平等的自然权利,但却缺少公共权力对财产权的判决。引起人们之间冲突的原因是轻微的、偶然的,但造成的后果却是严重的。为了确保自己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和更好地解决相互之间的纠纷,人类只有放弃各自单独行使的惩罚权,制定契约进入社会状态。
(3)洛克的社会契约思想
①洛克说“:人们联合成为国家和置身于政府之下的重大的主要的目的在于保护他们的财产。”为避免在自然状态下的更严重的混乱和争斗,人们放弃了对财产权的判决和执行的权利,大家都把这一权利转让给代理人,指定由其代理人来专门行使这些权利。这个公共代理人的主要职责就是保护委托人的财产权,避免因财产权的纠纷而引起混乱和不安全。
②洛克的社会契约并不要求人们转让除了生命权之外的一切权利,而是仅仅要求转让对财产权的判决和执行权。其他的权利包括生命权、财产权和自由权都是不可转让、不可剥夺的自然权利。在洛克的社会契约中,统治者也是订立契约的一方,由订约人中间推选出来的,统治者受契约的制约,如果他不履行契约,人民则有权反抗、推翻他的统治。在此基础上,为了限制统治者的权力,保护人们的其他权利,洛克又提出了“三权分立”和“宗教宽容”的主张。
7. 笛卡尔是如何怀疑数学观念的。
【答案】(1)彻底的怀疑
笛卡尔在论述了我们无法分清梦和醒之后,追问道:“数学以及类似这样性质的其他科学,由于它们对待的都不过是一些非常简单、非常一般的东西,因而似乎都含有某种确定无疑的东西。因为不管我醒着也好,睡着也好,二加三总是等于五,正方形总不会有四条以上的边; 这样明白、这样明显的真理,看来是决不会有任何虚假和不确实的嫌疑的。”但是,这也只是未经推敲的印象而已,笛卡尔的怀疑是彻底的,即使像数学观念这样明白清楚的对象也可以被怀疑。
(2)上帝的欺骗
笛卡尔认为,有一个全能的上帝,恶作剧般地把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对象放在我们的心灵之中,并使它成为我们思想的对象,使我们每次在二加三上,或者数一个正方形的边时弄错。因为上帝的欺骗与他的全善相冲突,因此,笛卡尔假定存在一个“邪恶的精灵”用尽机智欺骗我们。笛卡尔说:“我的怀疑并不是漫不经心或轻率,而是有很强的、考虑成熟的理由的。”
(3)对未经哲学的论证、自身基础不稳的数学的怀疑
笛卡尔说,如果我们要在科学上找到什么经久不变的、确信无疑的东西的话,我们就必须不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