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选] 《学记》提出的“长善救失”的教育主张反映德育应遵循的原则是()。
知行统一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德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问题:
[单选] 关于德育规律的描述,以下错误的说法是()。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统一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是通过活动与交往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直线提高的过程。德育过程是知、情、意、行四个要素辩证统一的过程。
情境故事法。道德两难故事法。陶冶教育法。榜样示范法。
问题:
[单选] “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发挥教育影响”体现了哪一种教育方法?()
榜样示范法。说服教育法。陶冶教育法。品德教育法。
问题:
[单选] 马卡连柯提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反映了德育的()。
疏导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导向性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问题:
[单选] 下列关于德育的说法,错误的是()。
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必须经过他们主体的选择、吸取与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他们的品德。自我教育能力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学生品德内部矛盾才能转化。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主要放在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环境方面。德育要注意发挥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
问题:
[单选] 教师运用英雄人物的形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种方法属于()。
说理教育法。榜样示范法。陶冶教育法。实际锻炼法。
问题:
[单选] 李小林私拿水果摊上的一只苹果,经同学检举,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问道:“李小林,你私拿别人的东西,这已经是第几次了?”李小林低着头回答:“第五次了。”“你为什么不改呢?”“我……我也晓得不对,就是……就是有时忍不住。”教师应从()人手对李小林进行教育。
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问题:
[单选]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在研究儿童道德发展水平时,采用的方法是()。
对偶故事法。自然实验法。观察法。道德两难故事法。
问题:
[单选] 学生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的主要原因是()。
道德情感异常。道德行为不良。道德意志薄弱。道德认识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