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680心理学综合之人格心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观察学习
【答案】亦称“替代学习”或“模仿学习”。是指个体观察榜样的行为及其结果并仿照其行为去表现,从而习得此种行为的过程。它不是对观察行为的简单重复,而是包括个体在行为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内部认知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人并非被动地接受榜样的信息,而是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思考、比较、评价,并把信息组织成抽象的认知表征,以便今后付诸行动。
2. 变态人格
【答案】亦称“精神病态人格”、“病态人格”。在无认知过程障碍或智力障碍的情况下出现的情绪反应、动机和行为活动的异常现象。德国克雷佩林1913年首先使用该术语。其含义相当于人格障碍。是一种人格发展的内在不协调,使个体的人际关系不和谐,社会适应困难。非真正的精神病,而只是正常人格的变异。
3. 遗传性
【答案】遗传性是指个体的人格发展由基因决定的程度。遗传性又称继承性,指抽象的、较大的对象所具有的包括静态属性及动态操作的性质自然地成为其子类的性质,即类与子类之间属性的传递。微生物学上,亲代生物的性状在子代得到表现,亲代生物传递给子代一套实现与其相同性状的遗传信息。
4. 心因性需要
【答案】心因性需要类似于早期人格理论家们所描述的那些特质,是一种在特定情境中以一种特定的方式进行反应的潜能或倾向。需要是指有机体内部由于生理或心理上的某种医乏而产生的不平衡状态。
5. 集体潜意识
【答案】(1)含义
集体潜意识也称为“集体无意识”。荣格分析心理学术语。人类祖先进化过程中集体经验心灵底层的精神沉积物。处于人类精神的最低层,为人类所普遍拥有,在个体一生中从未被意识到。经由遗传得来。
(2)构成
由全部本能及其相关的原型组成,本能体现精神的动力方面,原型体现本能的意义,是本能
在人精神中的存在形式,决定人的行为的未来倾向和可能性,两者协调一致。
(3)特征及作用
具有先验性、普遍性、自主性、自律性、动力性和目的性等,是人类精神中最重要和最有影响的部分,对个体的思想行为和创造力起制约作用。虽处于潜意识的最低层,但无时不在寻求表现,若其内容未被意识同化,则会通过宗教、神话、艺术、梦幻和象征等表现出来。
6. 积极人格
【答案】在价值一行为分类体系所包含的个人品质中,积极的个人特征必须符合以下标准:
(1)是特质的;(2)有助于实现优质生活的;(3)符合道德价值的;(4)不贬低他人的;(5)能够得到公众社会肯定的;(6)社会角色榜样所体现的、具有高度价值意义的;(7)杰出成就者所具有的、之所以能够出类拔萃的特征。
7. 主题统觉测验
【答案】(1)应用范围
投射性人格测量工具。美国心理学家默里与C.D. 摩尔根1935年编制。主要用于临床诊断和动机研究,以探寻个体潜意识的思维和幻想。被试通过自由陈述,会将内心情结无意中投注在所陈述的故事之中,听被试陈述,可以了解其人格特征。
(2)测验过程
全套测验由31张图片组成,其中1张是空白图片,其余是一些意义隐晦的场景和人物事件图片。被试按年龄、性别组成4组,每组20张图片,一半为第一次测验使用,另一半为第二次使用。测验时让被试根据图片内容讲一个故事。故事必须包括的内容:此刻发生了什么? 引起什么事件? 图片中的“主人公”有什么情感和想法? 结局如何? 当出示空白卡片时,要求被试想象这张卡片上有一幅图画,并根据想象的图画讲故事。
(3)结果分析
结果的记分和解释需要相当的技术和训练,并从体现在故事中的人物和环境两方面进行分析。该测验有许多记分和解释方法,每种方法与编制者对人格的理解有关。默里提出的方法是从故事中分析一系列的需要和动机,认为需要可派生出压力,正是需要和压力控制着人的行为,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因缺乏统一的记分和分析系统,该测验的信度和效度难以确定。
8. 类型论
【答案】(1)类型论是一种人格理论。根据某种标准将具有相似人格特性的人加以归类,归类后即以该类最具代表性的特征加以命名的理论。
(2)类型论渊源于古希腊对个性进行分类的思想,近代以德国为中心得到发展,认为人的个性差别有质的不同。
(3)类型论强调精神的整体性和统一性,把个体划入一定的类型,强调个人的个性类型是可观察到的,并可用特定的术语描述特定类型。
9. 本能
【答案】本能指有机体在进化过程中形成并通过遗传固定下来的、不学而能的行为和内动倾向。
(1)本能行为是通过一系列非条件反射表现出来的刻板的外显行为方式,在同一类族动物中表现各异,如老鼠打洞、燕子筑巢、候鸟迁徙、雏鸭印刻,以及动物的单居、双居、群居等生活习性。
(2)本能的内动倾向主要表现为同一类族动物的某种类似的生理内驱力,即与生俱来的内在的需要驱动和满足方式上的共同行为特征。
10.相关研究
【答案】相关研究主要运用测量与统计的方法,在相同条件下,考察一组被试的两个或更多个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由此来确定这些被试之间在某种人格特征上的差异,以及人格特征之间、人格特征与别的因素之间的相关情况。
11.系统脱敏疗法
【答案】它又称为交互抑制法,利用这种方法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焦虑或恐怖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或恐怖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恐怖反应的目的。系统脱敏疗法是由美国学者沃尔帕创立和发展的。
系统脱敏疗法主要包括三个步骤:
(1)放松训练:在对求治者系统脱敏治疗之前,必须教会求治者如何进行肌肉放松。
(2)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这是进行系统脱敏疗法的依据和主攻方向,找出所有使求治者感到恐怖或焦虑的事件,按照他的恐怖或焦虑的主观程度从大到小地顺次排列。
(3)分级脱敏练习:由施治者作口头描述,要求求治者在放松的情况下,按某一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进行想象、忍耐和适应。一般从最低等级的恐惧、焦虑事件开始,逐步达到最高等级的恐怖事件。
12.特质
【答案】特质是区分人与人之间个体差异的身心特征。包括:
(1)个体生而具有的遗传特征,如肤色、发色、体型等;
(2)人格特质,个体在行为上表现出的持久性心理特征,亦即个体稳定的、能反映其人格特点的行为倾向。
二、简答题
13.说明机能完善者的特征及其形成。
【答案】(1)自我实现倾向是生命之驱动力量,使人更加成熟、更加独立,成为机能完善的人,而机能完善的人是依照机体内部估价过程而不是外在价值条件生活的人。罗杰斯认为机能完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