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之人格心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认知方式
【答案】(1)含义: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人格倾向和人格特征上的差异。与智力没有必然联系,是自幼形成的一种认知活动的习惯方式。其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初,由实验心理学家在知觉、思维等领域所发现的个体差异引起。
(2)种类:至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经研究发现有30余种。如场依型与场独立型等。之后,学者们分析已提出的众多认知风格的名称描述,发现有许多其实是相同维度的不同名称,而最基本的是整体—分析和言语—表象两个认知维度。
(3)测量方法:相关的测量方法有身体顺应测验,棒框测验和镶嵌图形测验。
(4)研究目的及意义:对它的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充分认识非智力因素对认知活动的影响,进而根据不同的认知方式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教育领域具有特殊意义。
2. 理性—情绪疗法
【答案】埃利斯把认知对情绪的调节原理应用于临床,创立了“理性—情绪疗法”。理性—情绪疗法只注意人的思维结构、价值观和决策。对于情绪问题,这种疗法认为其是可以随认识的转变而转变的。理性—情绪疗法对于人的本质有这样的假设:人生来有一种既理智又不理智的潜在性质。
3. 经典条件反射
【答案】经典条件反射是巴甫洛夫以狗作为实验对象而发现的一种行为规律,它揭示了一个原本不能引起特定行为反应的无关刺激是如何通过学习变成能够引起反应的信号刺激的。巴甫洛夫发现:当狗吃到食物时会分泌唾液,而只听到铃声则不会引起分泌唾液,这是本能的非条件反射,不学自会;但如果每次给狗吃食物之前或同时都让它听到铃声,那么狗就学会一听到铃声就开始分泌唾液,即通过经典条件反射的建立,铃声这种无关刺激也能引起特定的行为反应,铃声具有了信号意义。可见,狗通过经典条件反射机制能够学会对一些具有信号意义的刺激做出应答性行为来适应环境。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又称为信号系统学说。
4. ERG 理论
【答案】美国耶鲁大学的克雷顿·奥尔德弗在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接近实际经验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人本主义需要理论。奥尔德弗认为,人们共存在3种核心的需要,即生存的需要、相互关系的需要和成长发展的需要,因而这一理论被称为ERG 理论。
5. 观察学习
【答案】亦称“替代学习”或“模仿学习”。是指个体观察榜样的行为及其结果并仿照其行为去表现,从而习得此种行为的过程。它不是对观察行为的简单重复,而是包括个体在行为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内部认知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人并非被动地接受榜样的信息,而是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思考、比较、评价,并把信息组织成抽象的认知表征,以便今后付诸行动。
6. 健康人格
【答案】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健康人格观:
(1)他们都是从成熟健康的成人,甚至是杰出人士的研究中归纳出健康人格的基本特征;
(2)他们都强调了健康人格的内部协调和统一性;
(3)他们都列举了健康人格的一系列特征,但其本质特征是个体与自己本性的协调统一,即按照自我实现倾向去体验和生活;
(4)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强调人与自己自然本性的和谐统一有其合理性,但对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有所忽视。
7. 自我效能感
【答案】(1)含义
所谓自我效能感,即指个体相信自己能成功地做出某种行为的主观体验。这是一个与罗特的预期很相近的概念。
(2)影响
①自我效能感影响个体的行为取向和情绪。如果一个人对某行为或某任务的自我效能感较高,则会情绪饱满、充满自信地去执行这种行为、完成这种任务,相反则会回避这种行为和任务。
②高自我效能感可能导致更为勤奋、忍耐、持久的努力,从而增加成功的可能性,为自我效能感带来更多积极的回报,形成良性循环;相反,低自我效能感可能带来更多的不利因素从而加剧失败,导致更低的自我效能感。
8. 生物测量
【答案】在人格研究中,运用生物测量通常有三种方式:
(1)第一种是作为其他主要测量方法的补充。
(2)第二种方式是在假说结构中检验自我报告、行为与生理测量之间的联系。
(3)第三种运用生物测量的方式是作为自变量(预测变量)。
9. 特质论
【答案】(1)特质论是现代西方人格构成的一种主要理论,由奥尔波特首先提出。认为人格由许多特质要素构成,特质是构成人格的最小单位,是激发与指导个体的各种反应的恒常的心理结构。
(2)有关领导研究的早期理论。认为一个领导者在人格特质上与被领导者有所差异,这种人格特质是由先天的遗传决定的因素。
10.行为助长系统
【答案】行为助长系统是由奖赏信号激活的。BFS 控制着诱因驱动或目标导向的行为,以及与保护食物、性伴侣、巢穴和寻找其他莆要目标与奖赏联系在一起的那些活动。有时它也会被称为神经生物学奖赏系统。BFS 包括间脑边缘的多巴胺通路,该通路位于中脑的腹侧外皮区,并投射于杏仁核、海马以及边缘系统的依伏神经核。奖赏系统还包括中脑的多巴胺通路,该通路源于皮质层的腹侧外皮区并投射在它的各个区域。BFS 活跃的个体受追求目标的诱因和奖赏的强烈驱动。在人格特质模型中,BFS 是对应于外倾性。高活动水平的BFS 跟外倾性有关,而低活动水平的BFS 与内倾性有关。
11.实验研究
【答案】实验研究方法是指严格控制条件,系统地操纵某个或多个变(变量),以期导致另一个或另一些变量(因变量)的某种变化,从而作出因果性的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实验研究强调探讨对所有人都适用的一般规律,要求对自变量进行操纵,由此得出因果性的结论。
实验研究不依赖自我报告材料,而力求客观性,对变量的控制严密,能够操纵变量,作出精确的定量分析和因果性的结论,因而这种研究往往被看成是理想的科学研究。但是,在人格研究中,并不是多数人都喜欢运用这种方法,这种方法也存在许多限制与缺陷。由于实验情境本身的限制,使得研究结果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人为性,因而其结论难以直接推广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12.人格
【答案】人格也称“个性”,是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具有动态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在心理学家看来,人格具有下列特征:
(1)整体性。人格虽有多种成分和特质,如能力、气质、性格、情感、意志、队知、需要、动机、态度、价值观、行为习惯等,在一个真实的人身上它们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综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独特性。先天遗传素质与后天环境的交互作用,使人与人之间在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上表现出差异。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