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山东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社会保障法(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职业福利
【答案】职工福利又称员工福利,是指企业基于雇佣关系,依据国家的强制性法令及相关规定,以企业自身的支付能力为依托,向员工所提供的、用以改善其本人和其家庭生活质量的各种以非货币工资和延期支付形式为主的补允性报酬与服务。广义的员工福利是由企业雇主专门面向其内部雇员所提供的,用以改善雇员及其家庭生活水平的一种辅助性措施和公益性事业。从整体报酬的角度而言,员工福利是企业向员工支付的、不以员工向企业供给的工作时间为单位来计算的,有别于工资、奖金的间接性薪酬支付,是全部报酬的一部分。
2. 特殊保障
【答案】特殊保障是国家根据自己的需要专门为某一类人群设立的标准或给付条件不同的社会保障制度。在中国,特殊保障又称社会优抚,指国家和社会依法对社会上的特殊公民—为保卫国家安全而作出贡献和牺牲的军属、烈属、残废军人及退伍军人等所给予的优待和抚恤。在实践中,社会优抚由独立的专门机构来管理,以便使其所需物力、财力和退伍官兵安置工作落到实处。
3. 英国新《济贫法》
【答案】英国新《济贫法》是指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的著名的《济贫法修正案》,它确立了“劣等处置”与“济贫院”规则,实现了减少济贫税的目标,从而赢得了社会上层与中产阶级的欢迎,却因缺乏人道而遭到了下层民众的诅咒。尽管依据《济贫法》确定的济贫制度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不能相提并论,尽管这种立法极不平等并事实上亦未使济贫活动成为一项固定的、经常性的制度,但它毕竟是通过法律的形式将早期的社会保障活动固定了下来,从而埋下了社会保障制度化的种子,这显然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
4. 刚性发展
【答案】刚性发展是指社会成员对社会保障需求不断增长的结果,也是现代社会保障走向制度化之后的客观结果,是指社会保障的项目不断增加,覆盖范围扩大,保障水平是逐步提高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刚性增长的总体趋势下,还呈现出阶梯式持续发展规律,即社会保障的项目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社会成员社会性保障需求的增长而不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会在发展中不断膨胀。
5. 福利国家
【答案】福利国家是指对社会保障制度安排带有全民福利象征模式的国家。福利国家理论由德国新历史学派(又称讲坛社会主义者)的施穆勒、布伦坦诺等人提出。该学派强调国家的经济
作用,认为国家除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全外,还有一个“文化和福利的目的”,主张由国家兴办一些公共事业来改善国民的生活。1912年,庇古的福利经济学为“福利国家”蓝图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6. 农村扶贫开发
【答案】农村扶贫开发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包括政策、资金、物资、技术、信息、劳务、就业等方面的外部投入,对贫困地区的经济运行状态进行调整、优化,在此基础上实现贫困地区经济的良陛增长,进而缓解贫困地区的贫困,促使贫困人口逐渐摆脱贫困的政策体系。与其他社会救助相比,它虽然主要是面对区域而不是直接面向贫困家庭与个人,但追求的目的仍然是社会救助要达到的目标,并且同样需要运用政府的公共权力与公共资源,从而仍然可以纳入到现代社会救助体系中来。
7. 国家医疗保险
【答案】国家医疗保险模式,亦称为全民医疗保险或全民健康保险,是指政府直接举办医疗保险事业,向全体国民提供免费或低收费医疗服务的模式。国家医疗保险资金主要通过政府税收的形式筹措,然后通过预算拨款给有关部门或直接拨给公立医疗机构,国民在看病时享受免费或低收费的医疗服务。实行国家医疗保险的国家,均由公立医疗机构提供各种医疗服务,医疗服务活动具有国家垄断性。
8. 社会优抚制度
【答案】社会优抚是制度指国家和社会对特定优抚对象一一为保卫国家安全而做出贡献和牺牲的军属、烈属、残废军人、退伍官兵及其家属所给予的优待、抚恤和社会褒扬。社会优抚制度按其特点来说,既有社会保险的性质,又有社会福利的性质,还包含社会救济的成分,是一种综合性的特殊的社会保障。
二、简答题
9. 为什么说社会保险的出现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标志?
【答案】社会保险制度的出现可以作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标志,是因为:
(1)社会保险属于制度化的社会保障机制,保障过程是规范化、强制性的,从而完成了由济贫时代的不确定性、临时性到稳定性、经常性的转变。社会保险制度的确立,使提供社会保障成为国家和社会的重要责任,而享受社会保障则成了社会成员的法定权利,这就使得社会保障由此进入规范化与强制性发展阶段。
(2)由雇员、雇主共同供款和国家资助建立起来的社会保险制度,真正确立了社会责任与风险的共同分担机制。
(3)社会保险在性质上是权利义务结合型,受保障者无需以牺牲人格尊严和接受惩戒为受益条件,免去了济贫制度下的经济状况调查和济贫院的奚落。
(4)社会保险制度的根本目的是解除社会成员的后顾之忧。社会保险解决的是社会成员的未来或可能遭遇的生活风险,客观上能够起到预防贫困的作用,与慈善事业及济贫制度解决的现时或现实风险相比,这显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5)保障水平是基本保障型。其保障水平更是普遍高于社会救助项目,从而使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从而是社会保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
10.社会保障的国际经验与教训有哪些?
【答案】(1)社会保障的国际经验
①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协调发展和多样化发展,既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客观发展规律,也是社会保障制度在各国发展实践中的重要经验。
②尊重本国的国情。社会保障制度总与其国清具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它不可能被照搬到其他国家。发展中国家在建立自己的社会保障制度时,亦不再单纯仿效己有的社会保障模式,而是尊重本国的国情,努力探索着适合本国的社会保障道路。在尊重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增进交流、互相参考、互相借鉴,已经成为各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实践中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
③追求长期稳定、协调、和谐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不仅需要考虑其在现阶段的作用,而且应当考虑它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的长期稳定、协调、和谐发展。
④健全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在工业化国家,普遍颁布有多部社会保障法律,社会保障法律构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并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⑤努力追求社会化。现代社会保障事业则被看成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事业,社会保障不再单纯是政府的责任。社会化有程度高低之分,追求社会化是不容置疑的,但也要根据国情来定,落后国家或落后地区或许既需要社会化程度较高的社会保险,同时也需要社会化程度较低的社区型社会保障,社区可以成为一些国家或地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基石。
⑥对市场机制和社会组织日益重视。
a. 由于现收现付制社会保障无法应付人口老龄化的挑战,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基金制社会保障,因此,社会保障制度亦开始了与经济政策、资本市场的有机结合,并通过资本市场来创造并分享着经济发展成果。
b.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越来越多国家的政府亦开始将一些社会保障事务交由市场或社会组织来承担,同时利用市场机制通过适度的竞争和对民间与社会资源的调动,促使社会保障制度达到更高的效率。
(2)社会保障发展的国际教训
①国家包办社会保障事务和福利的高速膨胀,将带来严重的社会保障财政危机。而造成这一危机的重要原因则是社会保障在某种程度上的泛政治化。
②社会保障水平过高会助长国民惰性,影响国家竞争力。一些发达国家近十多年来为促使本国的经济发展而不断做着削减或调整社会福利的尝试,亦表明了社会保障水平太高以及由此带来的某种负面影响,确实是值得重视的又一教训。
③社会保障体系的残缺不全或水平过低亦会使有关社会问题进一步恶化。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