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西南民族大学劳动经济学社会保障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引致退体效应
【答案】引致退休效应是指相对于没有受保障的人,受到制度保障的人具有更早退休的激励(更倾向于提前退休),而提前退体会导致预期退体时间的延长,这就需要在退休之前积累更多的储蓄的现象。
2. 退役医疗保险
【答案】军人退役医疗保险,是指为了保障军人退出现役后享有国家规定的医疗保险待遇,维护军人利益,激励军人安心服役而建立的一种军人保险制度。国家设立军人退役医疗保险基金,对军人退出现役后的医疗费用予以补助,中国人民解放军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为军人建立退役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从性质上讲,军人退役医疗保险是军人公费医疗基础上的一种补充性医疗保险,是为了维护军人退役后能够享受与地方保险对象同等待遇的一种措施。
3. 工伤保险
【答案】工伤保险也称职业伤害保险,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或在规定的某些特殊情况下因遭受意外伤害和患职业病,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死亡时,劳动者或其遗属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4. 医疗保险统账结合
【答案】医疗保险统账结合是指确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明确划分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的支付范围、支付办法。个人账户主要支付小额和门诊医疗费用; 统筹基金主要支付大额和住院治疗费用,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统筹调剂使用,按医疗费的一定比例支付。
5. 无过失赔偿
【答案】无过失赔偿原则又称严格责任或绝对责任原则,它是指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遭遇工伤事故或职业病,无论企业或雇主是否有错,只要不是劳动者本人故意所为,均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支付劳动者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无过失赔偿原则时工伤保险应遵循的首要原则。
6. 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
【答案】中国首创的一种新型养老保险基金运行模式,社会统筹部分的现收现付与个人账户部分的完全积累同时并存。该模式实行的是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承担供款责任但分别记账,其中:个人所缴部分全部进入个人账户,其余的实现社会互济,计发时实现结构性组合。由于此模式在中国实践时间不长,其效果到底如何还有待实践进一步检验,尤其是社会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
的关系,以及它们各自的运行规则与监管机制等,还有待完善。
7. 社区服务
【答案】社区服务是指以社会福利为主要内容的、以社区为主体的社会服务。是由政府倡导,以群众自治、自我服务为主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体系。社区服务是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的社会基层组织载体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延伸及必要的补充。
8. 贫困严重度与贫困密集度
【答案】贫困严重度与贫困密集度的解释与比较如下:
贫困严重度与贫困密集度都是贫困程度的衡量指标。
贫困密集度等于贫困深度乘以贫困发生率,即用贫困人口的人数乘以他们的收入低于贫困线部分的比例,再将乘积除以总人口。贫困的密集度又称为贫困差距指数。
贫困严重度是指不仅贫困的发生率和贫困深度增加,而且穷人之间个人消费的分配也变得更不均等。例如,如果一元钱从一个穷人手里传给另一个更穷的穷人,那么,贫困的严重度就会下降,反之则会上升,尽管此时贫困密集度没有发生变化。贫困严重度用通常的数学算式来表示,贫困严重度等于先把单个贫困人口的收入低于贫困线部分的比例取平方,再把所有贫困人口加总起来,除以总人口。此外,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预期寿命、净小学入学率等社会指标,也被用于对贫困程度的衡量。
二、简答题
9. 简述社会保险制度的主要特征。
【答案】社会保险制度的卞要特征有:
(1)社会保险在性质上是权利与义务的结合
尽管政府与雇主均承担着供款责任,但劳动者要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仍须承担相应的缴费义务,因此,权利与义务相结合便成为社会保险制度的重要特征。
(2)社会保险制度的根本目的是解除社会成员的后顾之忧
社会保险面向劳动者,它保障的不是劳动者已经发生的生存危机,而是其可能发生的收入丧失或剧降风险,其目的在于解除劳动者在年老、工伤、疾病、失业等方面的后顾之忧,并通过对劳动者的收入保障来解决其家庭危机。
(3)保障水平是基本保障型
社会保险是工业化和市场经济的产物,与社会救助相比,社会保险显然具备了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经济基础,其保障水平更是普遍高于社会救助项目,从而使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
(4)保障过程强制化、规范化
社会保险制度的确立,使提供社会保障成为国家和社会的重要责任,而享受社会保障则成了社会成员的法定权利,这就使得社会保障由此进入强制化与规范化发展阶段。
10.现收现付方式和积累方式的异同。
【答案】现收现付方式和积累式的异同为:
(1)相同点
现收现付方式和积累式都是养老保险制度的筹资模式。
(2)不同点
①现收现付方式是指收入分配在代际之间和用人单位之间进行大范围横向平衡,以分散养老风险,是一种代际互济、社会互助、注重公平的模式。这种方式要求每年筹集的费用和支出的保险金随着人口老龄化而相应地同步增长。所以,此种方式的实施,需要一种人口增长稳定、新增劳动力与退休人口相对平衡的大环境。
②完全积累模式是指本代人对自己的收入预算预留进行跨时期的分配,在不同历史时期纵向分散养老风险,更强调个人自我保障的一种模式。采取这种基金筹集方式,需要有生产发展稳定、物价变动比较平稳的长期环境,以便采取措施使积累基金能够做到保值与增值。往往是在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之初,或是劳动者就业初始就开始实行此种筹资方式。而如果一个国家在建立这种模式的养老保险制度时己经存在有较大规模的老年人口,则他们的养老问题很难由这种方式来解决,并且由于这种形式需要较大规模的储备,而这种储备通常被用于安全性较好的投资方向,所以一旦该计划所覆盖的区域通货膨胀严重,严重的贬值现象将不可避免的出现。
11.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原则有哪些? 投资方式主要有哪几种?
【答案】(1)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原则
①安全性原则
是指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经办机构必须绝对保证投资的社会保障基金能够按期如数收回,并取得预期投资收益。如果投资失败,则无力支付社会保障金,从而影响被保险人的基本生活,甚至影响社会的安定。所以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必须首先考虑安全性原则。
②收益性原则
收益是社会保障基金实现自我积累的重要途径,也是衡量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成败的关键指标。通常情况下收益与风险呈正相关关系,要取得收益就得冒一定的风险,安全性原则和收益性原则很难兼顾,这就要求投资者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与投资技巧。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不能只讲经济效益,不顾投资的社会效益,而应该将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兼顾起来,必须与政府的公共目标保持一致。这也是社会保障基金不同于其他金融性投资的一个重要特性。
③分散性原则
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时必须遵循分散投资的原则,即要求不能把所有的投资放在同一个项目或者同一个行业或者同一地区,而是要考虑多样化的投资组合方式,以分散投资风险,并促使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在总体性、长期性、稳定性上实现安全增长。
④流动性原则
社会保障基金在投资运营过程中,需要兼顾流动性即变现性原则,换言之,社会保障基金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