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711中西哲学史之西方哲学简史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目录
2018年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711中西哲学史之西方哲学简史考研核心题库(一) ... 2 2018年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711中西哲学史之西方哲学简史考研核心题库(二) . 10 2018年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711中西哲学史之西方哲学简史考研核心题库(三) . 17 2018年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711中西哲学史之西方哲学简史考研核心题库(四) . 25 2018年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711中西哲学史之西方哲学简史考研核心题库(五) . 31
一、名词解释
1. 唯名论
【答案】唯名论是中世纪经院哲学的主要派别之一。经院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共相和殊相,一般与个别之间的关系问题。围绕“共相”问题,中世纪经院哲学分为实在论和唯名论。唯名论认为个别的东西才是真实的存在,共相只是概念,并没有实际存在的意义。唯名论否定共相的独立实在性,从根本上威胁到基督教的正统神学和教会权威。唯名论坚持把理性与信仰、哲学与神学相分离的做法,在客观上推动着近代经验哲学与实验科学的兴起。
2. 理性主义
【答案】理性主义是建立在承认人的推理可以作为知识来源的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哲学方法,狭义的理性主义发展于17~18世纪的欧洲,代表人物主要有笛卡尔、斯宾诺莎和莱布尼茨。它把数学当作是知识的模型,赞赏公理化方法,并认为哲学方法应与数学方法一样。它认为一切知识都是相联系的,可以从某个自明的第一原理推演出来。它还承认先天知识或理性真理的存在。广义的理性主义是相对于非理性主义而言的,是指诉诸于人类理性能力和理性原则的一切理论和实践,它与强调宗教信仰、道德情感和情绪以及其他非理性成分的见解相对立。在这个意义上,经验主义也是理性主义。
3. 《小逻辑》
【答案】《小逻辑》是著名哲学家黑格尔的著作。它主要论述由感性的反映物质世界,发展为由知性的反映有关人性在关系中的宏观现实世界,最后发展为由理性的、辩证的上升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有限与无限统一的全体的绝对理念。黑格尔在书中批判旧式形而上学,创立起唯心主义辩证法。
4. 黑格尔的扬弃
【答案】黑格尔的扬弃是否定之否定,即辩证的否定,也是黑格尔辩证法的核心。扬弃包含三个环节:①否定; ②在否定中对有价值的东西的保留; ③向更高的阶段的过渡。通过扬弃,前一阶段中积极的方面保留下来,外在的形式被克服了并且发展为新的阶段。他认为一事物被它的对立面台定,两者都失去了直接性,但作为环节被更高的整体所保留。它对原初事物的否定不是单纯的否定,而是有所改变和提高,同样它自身也在进行下一次的扬弃。
二、简答题
5. 简要论述托马斯·阿奎纳对于实体的观点。
【答案】托马斯说,“实体就是一个不应寓于基质中的东西。因此必须把实体理解为:具有一种不应在他物之中的本质性的东西。”
(1)根据存在同本质、形式和质料的关系,托马斯·阿奎纳将实体分成三类:
①实体是上帝,上帝是最高的实体。
上帝是存在的自因,也是自有的存在者。上帝是存在与本质的统一,也是存在与存在者的统
一。上帝的本质就是他的存在。
②实体是精神实体,精神实体是无形实体。
精神实体有存在与本质之分,因为精神实体的存在并不是自身固有的,而是获得的,获取的能力会受自身本质的制约。精神实体的本质是固有的潜能,它决定精神实体从上帝那里接受何种现实。精神实体只有存在与本质之分,没有形式和质料之分。
③实体是物质实体,物质实体既有存在与本质之分,也有形式和质料之分。
物质实体既要受到本质对存在的限制,又要受到质料对形式的限制。托马斯·阿奎纳把前一种限制归纳为“来自上面的限制”,把后一种归纳为“来自下面的限制”。
(2)根据存在与本质、形式同质料的关系,托马斯将实体分为由上至下的三个等级:
①上帝是最高实体,因其没有存在与本质的之分。
②精神实体只有存在与本质之分,而无形式和质料之分,故其居于上帝与物质实体之间。 ③物质实体既有存在与本质之分,又有形式和质料之分,故物质实体是最低的实体。
6. 简述康德是如何对判断进行分类的。
【答案】康德对判断的分类是建立在体漠的基础之上的。
(1)休谟对判断的划分休谟对综合与分析命题作出了区分,并认为分析和综合命题的区分是必然和偶然真理,是先天和后天命题的区分。
①分析命题又称先天命题,其谓词包含在主词之中,主词和谓词之间有着逻辑上的蕴涵关系,分析命题是必然命题。其真假取决于词义之间的蕴涵关系。
②综合命题
又称后天命题,其谓词不包含在主词之中,主词与谓词之间没有逻辑上的蕴涵关系,两者是偶然地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是偶然命题,其真假取决于经验事实。
(2)康德对判断的划分
康德继承了休谟对综合与分析命题的区分,但他不承认综合命题就是后天命题。他认为分析和综合命题是逻辑形式上的区分,而不关系到判断的内容和性质。他在休谟的基础上增加了先天综合判断,把判断分为三种类型:
①先天分析判断
这种判断的谓词己经包含在主词中,具有必然性,但它却不能够扩展我们的知识。
②后天综合判断。
这种判断的谓词并不包含在主词中,是在判断中被加到主词上去的。虽然能扩展我们的知识,但不能保证知识的普遍必然性。
③先天综合判断
这种判断的谓词并没有包含在主词中,但这一判断不是偶然,而是具有先天的必然性。它既能扩展我们的知识,又具有普遍必然性,它才是最终使我们能够不断地获得新的可靠的科学知识的根据。康德认为数学命题、自然科学的基本命题和形而上学命题都属于先天综合判断。
7. 简述亚里士多德关于灵魂的理性认识的观点。
【答案】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智是理性灵魂的特殊功能、活动和内容,是人类灵魂除去动物灵魂所执行的那些功能之后的核心特征。
(1)理智的性质
他认为理智是一种主动的能力,即理智活动的原因在理智自身,不在外部事物的作用。因此,人只能在感觉对象呈现时才能感觉。感觉的对象是可感形式,理智的对象是可知形式。
(2)理智与可知形式
理智是形式的形式,感觉是可感事物的形式。只有可感的、有形的物体才能独立地存在,可知形式包含在可感形式之中,两者都是从可感事物中抽象出来的不同状态和性质。没有感觉的印象人们不能知道或理解任何东西。
(3)认识的三个阶段
①是感觉接受可感形式,可感形式同时包含了可知形式,只是此时理智尚未发生作用,对可知形式毫无认识;
②是想象对个别的可感形式加以比较、归类把相似的可感形式想象为一个印象,可知形式开始显露;
③是理智作用于想象的印象,把可知形式从可感形式中完全抽象出来,产生出理性概念。
8. 分析“人是万物的尺度”命题。
【答案】“人是万物的尺度”由普罗泰戈拉提出,是哲学上影响深远的著名命题。
(1)概述“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指事物是对每个人所呈现的样子,事物是每个人所感知的样子。
(2)内容“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人”主要是指单个的人,也可以指一类人。普罗泰戈拉认为衡量事物的尺度是单个人的个体感觉。
(3)评价
“人是万物的尺度”命题带有明显的主观主义、感觉主义和相对主义色彩,反对“神是万物尺度”的神话传统和人是自然产物的自然哲学传统,把神、物、人的关系颠倒过来,使人成为衡量存在的标准、主宰万物的力量,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强调主体能动性的典型命题,对于破除外在的限制与束缚,启发人们重视自身价值,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