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812理论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消费水平
【答案】消费水平是指一定时期人均消费各种消费资料和劳务的数量,它反映一定社会在一定时期里人们物质文化需要已达到的满足程度。消费水平通过实物消费、价值消费、劳务消费三方面的指标表现出来。实物消费指标具体表现为人均食品数量、人均纺织品数量、人均住房面积、高档消费品普及率等。价值消费指标具体表现为人均占有的价值消费额,也可以表现为年人均实际收入等。劳务消费指标具体表现为一定数量人口中拥有文化教育、医疗保健、体育娱乐等方面设施的数量。在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即购买食物的人均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来反映国民生活水平的高低。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一般有:收入因素、利率变动、价格因素、商品因素、支出项日因素、社会因素和文化水平、个人偏好以及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社会经济体制等。
2. 自然资源
【答案】自然资源是指客观地存在于自然界中并能为人们利用的自然物和自然力。自然资源可以分为生态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和矿物资源四类。自然资源是经济增长的重要物质源泉和条件。它的数量、质量、结构和分布特点对经济增长有重要影响。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主要有四个方面:
(1)自然资源是影响劳动生产率高低的重要因素;
(2)自然资源是形成产品实体的物质源泉,而且它对产品的性质、种类和数量影响很大;
(3)自然资源是制约产业结构的重要因素:
(4)自然资源影响和制约生产力布局。
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完成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一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极大地增加全社会的物质财富; 二是逐步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极大地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和社会和谐。
4. 法律保护手段
【答案】法律保护手段是指通过经济立法,制定和实施各种具有强制性和普遍约束力的经济法规,借以保护各种经济计划、经济政策、经济合同的贯彻执行,保护市场主体之间的公平竞争及市场主体正当的权力和利益,保护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发展。
5. 均衡市场
【答案】均衡市场是指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的买卖双方地位均衡的市场格局。当市场上的商品供给大体上符合对商品的需求时,商品的市场价格能够大体上与商品的价值相符合,基本上保持价格稳定,各种市场机制就得以有效调节市场运行。所以,均衡的市场格局,是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条件。
6. 国家税收
【答案】国家税收是指国家为了实现其功能,凭借其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固定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税收同时作用于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两个方面,当社会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可用降低税率和减、免税等办法,来促进需求上升,以实现供求平衡。当出现经济过热,需求过旺,供给不足时,可提高税率,以控制需求膨胀。如果产生结构性失衡,可用调整税种和税率的办法,使个别产品的供给者和需求者,或减少产量,或增加购买,进而实现平衡。国家税收的变动直接影响各经济主体的利益,也间接地影响着市场价格及供求,因此,完善和强化税收调节功能,是建立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一环。
二、简答题
7. 我国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答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对工业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1)正确处理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关系
工业化一般是指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一方面,工业化如果脱离了信息化,就不是现代的先进的工业化,先工业化后信息化在当今社会是完全不可行的。另一方面,信息化也不能脱离工业化,否则就会使信息化失去赖以建立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信息化就很难实现。必须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使工业化与信息化融为一体,从而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2)正确处理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
传统产业是指18世纪末叶产业革命后发展起来的产业部门。高新技术产业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近儿十年来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产业部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实现我国产业结构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只有逐步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才能改变我国产业
结构较落后的状况。我国在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必须十分重视传统产业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为改造传统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3)正确处理资金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
资金密集型产业是指资金有机构成较高的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指资金有机构成较低的产业。在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中,可以适当多发展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的产业结构要建立在资金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以及大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的基础上,以利于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的发展。
(4)正确处理工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
8. 中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构成是什么? 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与实现形式为什么可以也应该多样化?
【答案】(1)中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构成
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除了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基本形式以外,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①全民所有制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是指全社会范围内联合起来的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实现形式,是同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和经营活动相适应的一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在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范围内,全社会劳动者在生产资料所有关系上是平等的,是这些生产资料共同的主人。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全民所有制一般采取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的形式,即生产资料属于全体劳动者的国家所有制。
②集体所有制
集体所有制是指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简称,它是一种生产资料为一定范围内的劳动群众共同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基本上与社会化程度较低的生产和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公有制形式。
③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由不同性质的所有制经济组合而成的一种经济形式。在中国,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形式主要有:中外合营企业(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股份制企业以及有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企业、单位所组建的经济联合体和企业集团等,他们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也都属于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一个组成部分。
(2)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和所有制或所有制形式是不同的,他们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概念。从一般意义上来讲,所有制是指生产资料或资产归谁所有; 而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则是指一种所有制形式所采取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公有制可以也应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一种公有制形式可以也应该有不同的实现形式。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