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共山东省委党校政治经济学811政治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

【答案】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是指社会主义国家以国有资产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和安排国有资本支出的专门财政预算,是政府财政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国有资本经营顶算是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重要方式,是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重要手段,是对国有资本管理和运营进行评价考核的重要方面。

2. 人力资本投资

【答案】人力资本投资是指能够形成和增强劳动者文化科学知识、专业技术知识、特定职业技能及生理、心理健康所花的费用以及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本利用率支出的费用。劳动者的劳动能力或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和健康等是人力资本投资的对象。人力资本投资的方式主要有:各种形式的教育、职业技术培训、健康保健、劳动力流动。人力资本投资具有如下特点:

(1)间接性。人力资本投资并不直接形成生产能力,只有通过人力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才能最终显示出投资的生产性。

(2)迟效性。人力资本投资是长期投资,只有通过一定时期的学习和培训过程,文化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不断积累和提高,达到一定的水平和程度,投资才能发挥生产性效能。

(3)长期性。通过人力资本投资而形成和积累的人力资本,在劳动者劳动的全过程中都在发挥作用。

(4)风险性。当教育和培训等人力资本投资不能预见到经济结构和劳动市场结构变动的趋势时,人力资本投资存在风险性。

3. 对外投资

【答案】对外投资是指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或以购买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方式向国外进行投资,以期在未来获得投资收益的经济行为。对外投资分为对外贷款和对外直接投资两类。对外投资是一国进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重要途径之一。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投资与跨国经营主要有三类: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投资; 向一些资源丰富的国家与地区进行投资; 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援助。对外投资有利于带动和促进本国外贸出口,增加外汇收入; 有利于开发国外自然资源,缓解国内资源短缺的困难; 有利于推动技术引进,培养经营管理人才; 有利于扩大对外工程承包及劳务输出:有利于扩大利用外资的范围和规模。

4. 股份有限公司

【答案】股份有限公司是指将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通过发行股票(或股权证)筹集资本,股东以其所认购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本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公司。其特征为:

(1)公司全部资本平分为若干股份;

(2)公司全体股东除就其所认购股份尽出资义务外,不负其他责任。

(3)公司股份可以自由转让,但不能退股;

(4)公司账目须向社会公开,以便于投资人了解公司情况,进行选择。

5.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

【答案】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指生产资料在一定范围内被社会或劳动者集体共同所有的经济形式,在此基础上形成生产资料的占有、支配、经营、使用等诸方面经济关系。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是劳动者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和生产过程的主体,劳动者虽然由于承担职能的不同在生产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有差别,但在本质上是平等的关系,并通过一定的形式共同占有剩余产品,以消除人们在经济上的对抗和剥削关系。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既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也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6. 外汇缺口

【答案】外汇缺口是指出口小于进口产生的外汇缺口。外汇缺口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内部经济不平衡的根源在于其外部经济不平衡。发展中国家出日创汇能力的低下以及外汇收入过低导致外汇缺目的产生甚至恶化,而在外汇缺口的冲击下又产生储蓄缺口,储蓄缺口约束经济增长。外汇缺口产生甚至恶化的根源就在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日趋恶化。外汇缺口使有限的外汇小足以支付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本等进口,阻碍了国内生产和出口的发展。因此,发展中国家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应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来弥补外汇缺口,以解决经济发展中的资金不足问题。

7. 工农业总产值

【答案】工农业总产值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生产的产品价值总和。由于工业和农业是两个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其产值的大小能大致反映国民经济的状况,因此,用它们来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有一定合理性。但是,工农业总产值毕竟没有包括生产部门的全部,无法反映国民经济的全貌。

8. 社会总产品

【答案】社会总产品是指一国国内各个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的总和。它是由一个国家的工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共同创造的。社会总产品既是生产过程的结果,又是再生产过程的条件,是整个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总产品可以从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两方面考察。从实物形态考察,

社会总产品就是当年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总和,生产资料是人们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所必需的一切物质条件,消费资料是用来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需要的那部分社会产品; 从价值形态考察,即为社会总产值,由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三部分构成。

二、简答题

9. 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过程是什么?

【答案】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为进入现代经济增长准备条件的阶段,即工业化初期积蓄能量的阶段

①第一次产业在GNP 中的比重逐步降低,但仍占相当大的比重,农业劳动力在总就业人口中仍占绝对份额;

②第二次产业处于建立和初步发展期,成长速度有加快趋势,但基本是指轻加工工业,制造业远未成为主力军;

③带有明显的二元经济结构特点,即趋向现代化的非农产业与十分落后的传统农业并存,先进城市与落后农村并存,少量现代技术与大量传统技术并存;

④资源密集度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不仅资本增长率与劳动增长率相比只占微弱优势,儿乎无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推动,经济增长方式呈粗放型,产业结构低度化。同时,产业间关联作用弱,产业组织形式是小型化和分散化。

(2)工业化的中期和经济高速增长阶段

①第二次产业加速增长

第二次产业无论其产值占全社会GNP 的比重,还是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口中所占比重都是最高的。第一次产业增长不断降速,其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比重下降,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迫使农业中游离出来的劳动力向第一、三次产业转移。

②工业内部结构变动渐快

正是由于工业资本积累和人均收入的双重提高,技术创新得以加快,促使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品供给较快增长并日益国际化; 具有出口竞争力的制造业快速成长成为整个产业结构的核心。

③这一阶段的中后期经济增长突飞猛进

经济增长使总量矛盾渐渐缓解,甚至可能出现供给相对过剩。人均收入的提高也会使需求结构变化,供需结构的不协调成为新的现实问题。随着社会分工与协作日益细化和密切,产业组织形式也发生重大变化,演进为大批量生产体系。

④二元经济结构显著转化现代工、农业体系并存,社会基础设施得到重大改善,城乡差别己不大,都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工业化初期阶段的1/3,上升到2/3

(3)工业化后期的经济稳定增长阶段

①第二次产业增长相对减速,第一次产业完全现代化和进行集约式经营,第三次产业在GNP 中的比重升居第一,其主导产业为金融、信息、咨询、保险、计算机软件服务等新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