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828行政管理学与社会学之公共行政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监督

【答案】社会监督通常是指社会舆论、公民、公民团体、社会组织等社会行为主体,依据法定的权力,必要时经过法定的程序,对政府及其官员实施的监督。在实际过程中,社会监督可能具有某些非规定性、非程序化的内容和形式,形成特定的诉求力和舆论压力。这种非正式的社会监督,常常对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官员构成潜在的、无形的、间接的监督,并可能诱发现实的、直接的、公开的批评。

2. 公共财政政策

【答案】公共财政政策(宏观财政政策)是指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既定的社会经济目标,依据经济规律而确定的财政行动方针和措施。公共财政政策贯穿政府经济管理活动的全过程,是由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政策、国债政策等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政府通过其指导财政活动,处理各种财政关系。目前尽管世界各国的公共财政政策目标各有侧重,但基本上都集中在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上。

3. 东亚经济奇迹

【答案】东亚经济奇迹是指自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以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东亚后发展国家持续近30年的高速经济增长现象,是当代落后国家和地区追赶型工业化、现代化的典型。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他们普遍实行政府主导(指导)型的经济发展战略。政府通过制定经济计划和产业政策、实行金融和价格管理、确定外资外贸体系等方法,形成了“官、产、学”高度协同的一休化的经济发展和运行体制,进而促成了社会经济的超常规的高速发展。“东亚经济奇迹”的出现、形成及其规模化、持续化从积极的意义上证明了政府职能扩展对于后发展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作用。

4. 政府绩效与结果法

【答案】《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是199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意在提高政府绩效的法案。该法案认为,联邦事务中广泛存在着浪费和无效率的行为。这些行为既降低了美国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也削弱了政府满足公民需要的能力。由于对结果和绩效的关注不足,致使政府在政策制定和执行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障碍。因此,有必要强调政府行动的绩效和结果。为此,该法案明确提出了政府绩效改革的目标:

①联邦政府必须系统地为自己的行动结果承担责任;

②通过绩效改革运动,引导政府行为确定项目目标并相应实行绩效评估,并向公众公布结果; ③通过注重结果、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提高政府的效率和对公众的责任感;

④为联邦官员提供更多的关于项目结果和服务质量的信息,促使他们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为公众提供更多的和高质量的服务;

⑤为制定相关法令提供更多的关于目标方面的客观的信息,增进国会决策,促进联邦项目的效率和效能;

⑥提高联邦政府内部不同机构相互间的管理。《政府绩效和结果法》是美国政府绩效管理改革的里程碑,来对世界各国政府的绩效管理影响深远。

5. 双方行为

【答案】双方行为,又称行政契约行为,是指行政机关为实现公务目的,与相对方协商达成一致而成立的行政行为。如行政合同行为。这种行政行为的基本特征是:

①必须有一方以上当事人,当事人一方为行政行为主体。另一方则既可是单一民事主体,也可是多个民事主体;

②各方当事人均作出各自独立的意思表示;

③各方意思表示相一致或相对应。相对方的最后同意是行政行为有效成立的必备条件

6. 紧急避险

【答案】紧急避险是指行为人为了保护公共利益、他人或者本人的人身安全及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而不得己采取的侵害法律的行为。紧急避险有三个要素:

①主观上是为了保护合法的权益;

②情况紧急,没有时间、余地或者途径可选择;

③保护的合法权益大于损害的合法权益。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伤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兔除处罚,但是在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例外

二、简述题

7. 简述公共危机管理的结构或要素

【答案】在最宽泛的、也是理想状态的意义上,公共危机管理指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系统安排。这个系统安排的结构或要素可以从以下角度观察和理解:

①时间周期和序列。公共危机管理包括三个阶段:

a. 在危机未发生时限制危机源,尽可能避免危机的发生;

b. 在危机发生时尽可能控制事态的蔓延和恶化,减少损失;

c. 在危机发生后尽早从危机中恢复过来。

②法律规范。公共危机管理必须纳入法制化的轨道。许多国家的实践证明,建立比较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有利于危机管理的正当性和时效性。

③领导体制和政府组织体制。就前者而言,首要问题是公共危机管理需要单一、明确、强大的决策机构或指挥中心; 就后者而言,首要问题在于相关职能部门和不同层级的协同力和执行力。

④危机管理。政府应对能力的主要标准有:缩减力、预备力、反应力和恢复力。

⑤整合应对资源(力量)。整合的基本问题在于形成官民协同的多维公共危机应对体制,有三个基本问题:

a. 政府与媒体的关系;

b. 政府与专家的关系;

c. 政府与和非政府组织的关系。

⑥公民危机教育。理性的公民危机意识是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基础,因此政府承担着向全社会宣导忧患意识、普及急救知识、逃生要领及自救等方法,并通过经常性的演习提高公民实际自救能力的责无旁贷的公共责任。

8. 简述政府再造的内容。

【答案】“政府再造”是指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进行根本性的转型,以大幅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变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

(1)“政府冉造”“是什么”:

①用企业化体制来取代官僚体制;

②创造具有内在改进动力的公共部门;

③使之具备能够应付无法预知的挑战的能力。

(2)“政府再造”“不是什么”:

①不是改革政治体制:如财政体制改革、立法或议会体制改革、任期限制等。

②不是重组。再造政府并不意味着对政府组织结构框架进行改造。

③不是减少浪费、政治欺诈或权力滥用。“再造”并非对以前的变革进行效率检查,并列举其变革清单以节约资金; 而是要创造一种能够持续寻求高效途径的公共组织。政府再造并小是要除掉“花园中从生的杂草”,而是要确保“花园中杂草无处可生”的体制。

④小是缩减政府规模。

⑤不是私有化。

⑥不是仅仅使政府更具有效率的替身。“政府再造”的部分目标在于提高效率,但更为重要的是要提高政府管理的效能。

⑦不是“全面质量管理”或“企业流程再造”的另一种说法。

9. 简述混合扫描决策模型的内容。

【答案】混合扫描决策模型又称综视决策模型,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和政治学家阿米泰·埃特奥尼首先提出来的。这种理论认为,无论是理性决策模型,还是渐进模型都不尽完善,有些决策可能同时兼用以上两种模型,这就是所谓的混合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