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825公共行政学之公共行政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行政伦理义务

【答案】行政伦理义务是指在行政实践中,行政主体在各种道德义务发生冲突的情况下需要牺牲其他道德义务而保全行政道德义务。行政伦理义务的本质是公共利益至上。对于行政主体而言,行政伦理意义上的义务在其所承担的各种道德义务中是处于较高层次的义务。只有当政府及其官员履行了应尽的义务,社会公众才能享有相应的权利。

2. 强制收入

【答案】强制收入是指国家行使其政治权力从国民收入中强制征收的收入,如税收、规费等。

3. 最佳值计划

【答案】最佳值计划是指20世纪末期布莱尔政府在地方政府中推行的以”最佳值“和持续完善政策为核心的改革计划。最佳值计划的核心是用责任替代强制性的要求,鼓励地方政府引入业绩目标和指标来达到“持续改善”,允许地方政府选择公共服务的“最佳值”。最佳值的核心原则是在顾客介入和选择的基础上用成本效益模式为顾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最佳值计划以绩效评估为基础,但范围更为广泛,包括评估过程和绩效改进过程以及利益相关者。布莱尔工党政府通过推行最佳价值计划取代保守党政府在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中推行的强制性的竞争标准。

4. 工资

【答案】工资是指国家分配给公务员个人消费品的货币表现。我国公务员的工资制度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实行职级工资制。主要包括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和工龄工资四部分。公务员法则规定,公务员工资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和奖金四部分,其工资水平与国有企业相当人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大体持平。

5. 管制

【答案】管制是指行政机构制定并执行的直接干预市场机制或间接改变企业和消费者供需决策的一般规则或特殊行为,包含规则、控制、管束、规章的意思。在经济活动中,管制可分为直接管制和间接管制。以防止不期望出现的市场结果为目的,以政府认可和许可的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直接介入经济主体决策的管制,称为“直接管制”; 不直接介入经济主体的决策,而以有效地发挥市场机制职能并建立完善的制度为目的的管制,称为“间接管制”。管制反映的是是一种政府与工商企业的关系,政府在公共管理过程中,可以对很多有高度发展潜力的而且利润率较高的

行业,以自然垄断的名义进行管制,实行市场禁入,排斥竞争对手,实际上维持着行政垄断。

二、简答题

6. 简述行政计划的内容。

【答案】(1)行政计划作为计划的一种主要形式,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据法律或其他有关规定,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目标或为实现这些社会目标准备条件,所制定的行动方案,这种方案一经制定,便具有法律效力,成为某个特定领域的政府活动的根据和准则。制定这种行动力案的过程便是计划过程或规划过程。

(2)一个完整的行政计划,一般由以下因素构成:

①计划目标:计划目标是行政计划的灵魂,行政计划就是为了达成各种各样的社会目标而制定的。

②计划主体:包括计划的制定主体和执行主体,它们是自上而下的国家计划管理机构或者拥有法定的编制、执行计划的权力的主体。

③地理区域:一个行政计划,既可以使地区性的,也可以是全国性的,甚至是国际性的,在计划方案中必须明确反应出来。

④详细程度:行政计划可以制定得很详细,一也可以笼统地规定一些原则,具体取决于计划目标的要求。

⑤达成计划的手段:任何一个行政计划,都或详或略地规定达成目标的方式和途径,有的行政计划,基本上全部是关于计划手段的规定。

⑥计划期限:无论是长期计划、中长期计划或短期计划、年度计划等,都规定和有一定的期限。 ⑦权力分布:这个因素是指各级政府组织分担计划规定和执行的责任程度,根据各级政府的层次和它们在职权和责任为一面的分工情况,可能有不同程度的权力分布

⑧成本和收益:行政计划的成本可以表现为各种形式,如计划管理机构的活动经费,为实现目标所要动用的人力、物力、财力等; 收益则表现为一定的经济增长、社会发展或某个工程的完成建设等等。

总之,一个完整的计划,包括为决定计划取舍和将来顺利完成计划所必需的一切成分,计划的完整性是计划实现的可靠性和计划有效性的保证。

7. 简述公共行政学的理论渊源。

【答案】从理论渊源上看,公共行政学的产生也不是偶然的,是在四种理论的基础上或直接促进下发展起来的。公共行政学的理论渊源包括:

(1)西方近代政治学说。西方近代政治学说尤其是国家学说,为公共行政学提供了有关国家权力(行政权)、民权民意、政府结构、政治过程等概念和范畴,提供了传统的理论和思辨的研究方法。

(2)君主制时代德、奥两国的官房学。官房学又称为计臣学,主要研究如何有效地为国家(君

主)管理财政、经济、行政等问题。当时政府将官房学作为候补官员的培训项目,并于1727年起设立了专门的讲座。官房学在改进行政制度、积累行政经验和人员培训等方面为后来的行政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官房学以后逐步演变为公共则政学。

(3)普鲁士的任官制度和英国的文官制度。18世纪初期,普鲁士在西方首先创立了依据考试任用官吏的制度。1713年,普鲁士规定必须经过考试竞争才能任用法官,10年后进一步明确此规定适用其它官吏。英国则在1805年设立了常仟文官,1854年正式确立了常任文官制度。文官制度为公共行政学的公共人事行政的研究提供了最主要的范畴和最早的规范,因而对公共行政学的形成具有自接的推动作用。

(4)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兴起的行政法学。行政法学与资产阶级革命几乎同期产生,其最初的宗旨,是要反对和制止封建君主对资产阶级的强权的、粗暴的甚至是肆无忌惮的干涉和掠夺,后来则演变为研究行政法律关系的学问。行政法学开创了“依法行政”思想源流,建立了“法制行政”的最初的理论规范,而这恰恰是迄今为止公共行政学的最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行政法学直接促进了公共行政学的产生。

在这四种理论的基础上,公共行政学建立了基本的理论基础,形成了初步的学科体系,发展为一门综合系统的科学。

8. 行政权力的分配方式。

【答案】行政权力分配是行政组织内部的结构分化和功能分割,依据行政权力结构的层次性和行政权力目的的可分性,将其为若干系统和层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工。其分配方式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结构性分配。指根据行政权力的层次性而对其所做的纵向垂直性分割。此种分配所形成的结果是行政组织的结构性权力。结构性权力使行政主体呈现出层级性的差别。结构性权力的大小应该与其所在权力层次的高低成正比,层次越高,权力也就越大。在结构性分配过程中,影响行政权力层级性的最直接最主要因素就是其幅度的大小。因此,处理好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之间的关系,就成为行政机构设置的基本问题。

(2)功能性分配。指根据行政权力所承担的任务及其作用客体的状况而对其进行的横向水平分割。此种分配所形成的结果是行政组织的功能性权力。功能性权力使行政主体呈现出功能上的差别。功能性权力的大小往往同功能本身的重要程度呈正比,功能越重要,权力也就越大。行政权力的功能性分配在具体行政组织当中,就表现为行政机构设置中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关系。

结构性划分与功能性分割是行政权力分配的两种基本方式。这两种分配方式使行政权力主体在每一个层次、每一个部分都拥有相应的权力。作为行政权力总体运行过程的行政管理活动,就是在这些分配基础上实现的。

9. 简述斯密经济理论的要点。

【答案】斯密是使经济学说成为一门系统科学的主要创立人,他以理性“经济人”假定为理论基础,构建了全面系统的经济学说。他以“人性”为出发点把普遍性带入了经济学的领域,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