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论鲍照的爱情诗

关键词:鲍照,爱情诗,创作

  摘要

  在“性情渐隐,声色大开”的诗运转关期,鲍照以其独特的姿态列于“元 嘉三大家”中,凭借自己的创作,在整个文学史上争得了引人瞩目的一席之地。 他的诗歌,尤其是乐府诗,追求新奇,善用比兴,风格道丽又兼采雅俗,受到历 代论者的推崇。然而,在鲍照诗作中占据很大比例的爱情诗却没有引起人们的广 泛关注。对此,最早注意到的应该是萧子显,他在《南齐书·文学传论》中论述 当时盛行的“三体”时就提到过。之后,王瑶、刘大杰、朱思信等人都有提到, 尤其是朱思信,将鲍照的爱情诗作文,比较全面地分析了鲍照的情诗。本文在吸 纳前贤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细致地研究鲍照的爱情诗,以便能够对鲍照的诗歌 创作有一个更为深入的认识。 全文共分为以下五部分进行论述: 一、鲍照爱情诗之起因。在刘宋时代,像鲍照这样喜爱民歌,真率地在诗歌 中吟咏爱情的诗人还是少数,而且也得不到正统文人的认同。如颜延之有“休、 鲍”之论,把鲍照同成就远不及他的、善制民歌、善为情诗的汤惠休并称。那么 鲍照为何写下如此众多的爱情诗呢?主要原因有:(1)文人有写作爱情诗的传统; (2)政治环境和社会风尚的影响;(3)元嘉文学思想的新变:文学抒情性的回归; (4)诗人自身的仕途经历及性格特点。 二、鲍照爱情诗的整体观照。为了更全面、更细致地认识鲍照的爱情诗,以 下将分类介绍。首先,将其分为两大类别:一是乐府诗,二是除乐府诗之外的五 (七)言诗。之后,在所分的两大类别中进行进一步的分类阐释。具体分类有, 在乐府诗中,除《吴歌》三首、《采菱歌》七首等是受南朝乐府民歌影响为五言四 句体之外,其余皆属古调,与“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的汉乐府相近。它们一般 都是沿袭乐府旧题,且多在题前标“拟”或“代”字,其中有就古题写古意(事) 者,也有由旧题幻出新意者。在乐府诗之外的五(七)言诗中,也有许多是爱情 诗,这类诗除《夜听妓》其二为七言四句外,其它都是五言诗。 三、鲍照爱情诗的艺术手法。(一)善用比兴。运用比兴手法,使诗歌更加生 动化、形象化,而且言尽旨远,言有尽而意无穷。此外,还可以抒发作者难于直 言之怀抱,以这样隐蔽迂回的手法抒发对现实生活的种种感触。具体包括以下几 个方面:其一,以景物起兴;其二,以日用之物起兴;其三,以动物作比;其四, 以男女喻君臣。(二)结构特点。其结构多呈现出一种纵横开合、豪迈跌宕的面貌,具体表现为:其一,发端惊挺;其二,笔锋陡转,富有气势;其三,意苦笔曲。(三) 语言方面,其诗歌语言也呈现出为人瞩目的道丽和不避“险俗”(钟嵘语)的典型 风格。 四、鲍照爱情诗对前人的继承。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一条写作爱情诗的传 统,这于诗人鲍照而言,应该是获益良多的,一方面,深厚的传统包含了诸多的 养分,另一方面,诗人鲍照很善于学习别人。因此,他是受到前人很大的影响和 启发的。在这一部分内容里,着重提出两位诗人来观照鲍照爱情诗的继承情况。 一位是曹植,另一位是傅玄。 五、鲍照爱情诗对宫体诗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题材、语言、细节描 写等三个方面,但是,它们两者之间也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即鲍照的爱情诗虽存 在绮丽的一面,但同时也被灌注了充盈的生命力和气势,所抒发的男女之情爱存 留着民歌中的健康精神,与颓靡纤弱的诗歌风格是可同日而语的。 通过以上对鲍照爱情诗的讨论,可以得出:他的爱情诗歌通过广泛的取材、 多变的形式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姿态各异、多彩丰富的爱情画卷。其创作风格是多 样的,虽然是写男女之情爱,单就题材和语言而言,有的诗作会给人以绮丽之感, 但是在这些爱情诗中,作者灌注了强烈的感情和豪迈的气势,使其即使有绮丽的 特征,也不会同于那些颓靡、浮艳的艳情诗,而是能体现出鲍照诗歌的本色。而 且,在这些写爱情的诗作中,作者运用比兴等艺术手法,将单纯的男女之情赋予 了更加深刻的意义,表现诗人的情志、理想和在现实中的怨愤、不平及对人生的 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