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青岛大学商学院898社会保障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金保工程”
【答案】金保工程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中央、省、市三级网络为依托,支持劳动和社会保障业务经办、公共服务、基金监管和宏观决策等核心应用,覆盖全国的统一的劳动和社会保障电子政务工程。其内涵可以简要概括为“一二三四”四个字:“一”是一个工程,指在全国范围建设一个统一规划、统筹建设、网络共用、信息共享、覆盖各项劳动和社会保障业务的电子政务工程; “二”是两大系统,指建设社会保险子系统和劳动力市场子系统; “三”是三级结构,指由中央(劳动保障部)、省、市三层数据分布和管理结构组成; “四”是四项功能,指具各业务经办、公共服务、基金监管和宏观决策四项功能。
2. 劳动能力测试
【答案】劳动能力测试是以同年龄、同性别健康人群的平均劳动能力作为对照标准,评价工伤职工伤残后所具有的劳动能力大小。这一评价标准的优点是比较客观,可比性强,缺点是评价指标多,操作复杂。
3. 集中管理模式
【答案】集中管理模式,是把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以及其他社会保障项目全部统一在一个管理体系内,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集中对社会保障项目基金的筹集、待遇给付以及运营监督等实施统一的管理。在实行集中管理模式的国家里,一般从中央到地方都设立专门的社会保障行政管理机构和业务机构,配备专职的工作人员。
4. 效率
【答案】效率是西方经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是指通过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使用,达到社会福利最大化。宏观意义上的效率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资源最优配置的效率,通常用实现了“帕累托效率”或“帕累托最优”来描述; 第二阶段是可持续的综合效率,仍体现了人类对效率的追求,但增加了生态、环境对效率的制约条件,丰富了效率的内涵; 第三阶段是网络经济的效率,又称“后工业效率”,指通讯和计算机的网络化使传统效率发生了质的飞跃。社会保障的效率主要体现在制度目标的实现程度和制度自身运行成本的节约以及制度运行的有效性。
5. 养老保险
【答案】养老保险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为劳动者解除养老后顾之忧的一种社会保险,它的目的是增强劳动者抵御老年风险的能力,同时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手段则是在劳
动者退出劳动岗位后为其提供相应的收入保障。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险制度的主要项目,显然具有社会保险的性质和一般特征,但与劳动者面临的失业、疾病、工伤及其他社会风险相比,作为以化解老年风险为己仟的制度安排,养老保险的特征更为显著,它可以概括为普遍需求、地位特殊、长期性、管理复杂等。
6. 员工住房福利
【答案】住房福利可以分为法定住房福利和补充性住房福利,其中,补充性住房福利即为员工住房福利,它作为员工福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企业自愿建立、自主管理和实施的、额外的住房福利计划。员工住房福利计划的形式多样,常见的有补充住房公积金、现金津贴、房屋贷款、个人储蓄计划等。
7. 恩格尔系数
【答案】在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经过大量调查研究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即如果食物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例很高,意味着家庭生活水平很低,收入只能维持现有生产力水平下的最低生活; 反之,如果食物支出比例很低,则意味着家庭用于满足其他生活需求的收入很多,生活状况肯定较好; 这种食物支出与家庭收支逆向相关的情况,被称之为“恩格尔定律”,即恩格尔系数。
8. 医疗救助与医疗福利
【答案】医疗救助与医疗福利的解释与比较如下:
(1)医疗救助与医疗福利的解释
医疗救助是社会救助体系的一个分支,主要是针对生活贫困的低收入或遭遇灾难性的重症及突发事故的人群,其资金来源于财政的转移支付和社会捐赠,属于非缴费性项目。
医疗福利包括公共卫生服务、补充医疗保险和职工医疗互助三个项目。其功能组合是: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全民,费用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由卫生部门向需要者以免费或低收费的方式提供; 补充医疗保险实质上是一种用人单位福利,旨在谋取基本医疗保险以外的医疗条件和待遇; 职工医疗互助具有职工自助与他助相结合的性质,一般由用人单位的工会加以组织和推进。
(2)医疗救助与医疗福利的比较
①从保障对象来看
医疗救助是社会救助体系的一个分支,主要针对的是低收入或遭遇灾难性的重症及突发事故的人群:而医疗福利属于社会福利的一部分,其涉及的公共服务项目覆盖全民。
②从保障水平来看
医疗救助从属于社会救助体系,因而其保障水平较低,仅提供贫困人群的基本医疗救助; 而医疗福利包括公共卫生服务、补充医疗保险和职工医疗互助三个项目,为城市职工及居民提供更全面及更高水平的医疗保障。
③从资金来源来看
医疗救助资金来源于财政的转移支付和社会捐赠,属于非缴费性项目; 而医疗福利中公共卫生
服务资金来源于政府财政,补充医疗保险资金来自于企业,职工医疗互助实质是一种员工自助与他助相结合的活动。
二、回答题
9. 社会保障如何影响劳动力需求?
【答案】总的来说社会保障制度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具有双重性,是既增加又抑制的作用。具体来看:
(1)劳动力需求减少,劳动者被排挤出就业范围之外的情况
费用分担原则要求企业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缴纳社会保险费,导致生产成本提高,企业会通过降低工资的方式将社会保险费转嫁给劳动者本人,在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刚性的条件下,导致劳动力需求减少,劳动者被排挤出就业范围之外。
(2)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劳动力需求的情况
社会保障通过对陷入困境的社会成员提供经济援助,使其保持其一定的支付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岗位,从而又有扩大劳动力需求的一面。
10.简述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框架。
【答案】(1)老年人福利
专门面向老年人的福利项目,主要是老年人生活照料及其他。老年人福利的主要内容有: ①老年经济保障指对退出劳动领域或无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实行的社会保护和社会救助措施,包括经济、医疗等方面的社会保护和社会救助。主要包括养老年金、医疗保险、贫困救助等。一些国家或地区提供普遍性的国民年金,实际上即是老年人的经济福利。
②老年生活照顾是指对于因年事己高而在生活中存在困难的老年人所进行的生活照料,主要指生活上的照顾,包括吃、穿、住、行等具体方面,以及医疗保健方面的照顾。老年生活照顾可以分为三种形式:家庭照顾、机构照顾和社区照顾。
③老年服务构成了社会服务的主体内容,它包括老年人心理和社会服务、老年人教育服务和老年人就业服务等。老年人就业服务包括退体者再雇用训练与辅导、退体制度的改进研究、老年人创业或老年人就业专案计划等。
④此外,一些国家还有相应的面向老年人的其他福利措施,如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免费逛公园等,均可以纳入老年人福利范畴。
(2)残疾人福利
专门面向残疾人的福利项目,残疾人福利事业包括如下主要内容:
①残疾预防。它是指国家与社会通过采取一些行动来避免出现生理、智力、精神或感官上的缺陷(初级预防)或防止缺陷出现后造成永久性功能限制或残疾(二级预防)。
②残疾人康复。它是指国家和社会旨在使残疾人达到和保持生理、感官、智力、精神和(或)社交功能上的最佳水平,它具体包括医疗康复、心理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区康复、社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