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806政治学基础二之国际政治学概论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国际政治系统
【答案】国际政治系统是指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但国际政治系统更强调这种有机联系的内部结构和功能。国际政治系统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国际政治系统,又称一般的国际政治系统,主要是指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的集合体,也可以称为国际关系体系。狭义的国际政治系统,主要特指国际政治力量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构状态,即我们所说的国际政治格局。
2. 恐怖主义
【答案】恐怖主义是暴力实施者基于政治目的对非武装人员(包括军队中处于非战斗状态的人员)有组织地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行为,其目的是以特殊的手段把一定的对象置于恐怖之中,逼迫其做原本不会做的事情。这个定义强调了恐怖主义的政治性,其暴力的有组织性,制造心理影响的目的性,并且强调了恐怖主义是不同质客体之问的一种关系。在一般的情况下,这个界定是可以把恐怖主义与非恐怖主义进行区分的。
3. 天下观的世界主义
【答案】天下观的世界主义是指中国特色的世界主义。中国文明的历史发展具有一种世界主义的模式,而这种模式又是以道德文明的传播和各民族的大融合为特点。从地域的角度来看,“天下”是由“家”和“国”构成的,即所谓“积家成国,积国成天下”。在这里,“国”是指诸侯统治的地方,“家”是指大夫统治的地方。政治家统一诸国,叫“得天下”; 由统一走向分裂,则叫“失天下”。从文化与文明的发展来看,“天下”又有“中国”与“四方”之分。在中国的早期文明发展中,建国于黄河流域一带的文化比较发达的华夏族,以为是居天下之中,故自称“中国”,而对于四周文化比较落后的部族,则称之为“四方”。
4. 斡旋、调解、仲裁
【答案】①斡旋是指通过中立的得到争端各方信任的机构或组织改进沟通渠道,澄清问题,收集事实,促进各方的和解。②调解与斡旋相比,是一种更为正式的模式。按照这种模式,第三方不仅谋求澄清问题和促进各方的沟通,而且还谋求提出可能的解决办法。③仲裁的模式是指冲突各方同意第三方就它们的争端提出有约束力的解诀办法。当然,如同国际法庭的判决一样,这样的方式并不是一种流行的方式,因为国家通常不愿意由第三方决定它们至关重要的国家利益。
5. 非暴力冲突
【答案】从冲突的性质上区分,国际冲突可以分为暴力冲突和非暴力冲突。非暴力冲突采取的是非战争的形式。非战争的暴力形式的使用者往往是特殊的利益集团和个人。非暴力冲突有的是显性的,有的是隐性的,显性的非暴力冲突如经济制裁、驱逐外交官等,隐性的非暴力冲突如心理战、汇率政策上的不合作政策等。由于国家领导人的言辞往往并不能够准确揭示国家的真实意图,在现实中很难明确区分隐性的非暴力冲突与非暴力冲突性质的行为或活动,因而通常人们所关注的国际冲突主要是暴力冲突和显性的非暴力冲突。
6. 新安全观
【答案】“新安全观”又称“非传统安全观”,是指对“冷战”后期开始出现的一些不同于“旧安全观”即“传统安全观”的新安全观念的统称,指与“旧安全观”即“传统安全观”相对的各种新型的安全观。“新安全观念”,其中包括“合作安全”,区别于以往以对抗为特点的安全战略; “共同安全”一国的安全是以全部国家的安全为条件; “综合安全”,强调安全的多层而,以区别于以往单纯强调政治一军事安全的研究等概念。
7. 世界格局
【答案】世界格局是指大国权力关系互动形成的权力结构。按照现实主义理论,所谓国际体系,就是无政府状态下以国家为主角的权力政治。在这样的国际体系中,行为体的行为都是以权力为基础的。这种互动会使整个世界形成一种权力结构。在这种结构中,大国的权力分布对于国际秩序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大国之间的权力关系,人们通常称之为世界格局。
8. 案例研究法
【答案】案例研究法是指在国际关系研究中,人们基于特定目的,选择单个或少数事例,联系其发生条件与环境,进行深入分析与解释的一种途径。进行案例研究,可分为非理论性研究和理论性研究。案例研究作为一种运用普遍却又存在争议的方法,通过联结个别研究和一般研究,可以打开通向理论概括的门径,但它本质上并不是一种普遍性研究,不适合需要用大样本进行分析的问题。
9. 新马克思主义
【答案】新马克思主义是指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西方国家社会科学界流行的一种思潮,其代表人物与马克思主义思想有各种各样的联系。这些人在解读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现实的过程中,运用他们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解释模式。
10.定量研究法
【答案】定量研究是指与定性研究相对的概念,也称量化研究,是社会科学领域的一种基本研究范式,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步骤和方法之一。进行国际关系研究,人们不但需要论及对象的质的规定性,而且需要论及对象的量的规定性。在国际关系研究中进行定量分析,最基本的途径
就是运用统计方法进行测量、描述、分析和推论。
二、简答题
11.怎样认识世界权力竟争中所出现的权力均衡与霸权模式?
【答案】在国际权力的较量中,单极、两极与多极实际上可以归纳为两种基本的权力模式:一种是权力结构的均衡,另一种是权力结构的霸权。这两种模式的形成,都是动态的权力竞争的产物。
(1)权力结构的均衡
权力均衡是指国际体系中竞争的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权力大体相当,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支配别国,从而能够实现共存。其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①只有当主要国家的权力大体均衡的时候,安全才能得到最好的保证。防比战争的最佳途径是防比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取得权力的优势。
②对一个国家的权力的最有效的制约者是另一个国家的权力。
③在联盟具有流动性的情况下,权力均衡体系的功能最有效。
(2)权力结构的霸权
霸权的产生所反映的是相对权力分布的极端不平衡。如果在国际竞争中权力最大限度地集中于一个国家(或两个国家),使这样的国家拥有了支配国际体系的垄断权力,那么一种单极结构或霸权体系就形成了。
①国际秩序并不是权力均衡的产物而是权力垄断的结果,即霸权稳定论。
②国际关系史是一部大国交替争霸的历史,每当一个最强大的国家确立了霸权的时候,世界的秩序就建立了,即“霸权治下的和平”。
12.恐怖主义怎样影响国际、国内政治进程?
【答案】(1)恐怖主义的行为方式
恐怖主义组织采取恐怖行动,最根本的目的是要对政治进程施加影响,改变政治现状。它们的行为方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滥杀无辜造成恐怖气氛,间接影响政治进程; 另一种是通过打击既定目标,直接改变政治进程。犹太极端分子刺杀以色列前总理拉宾,目的就在于直接改变巴以和平进程,巴勒斯坦激进组织在以色列袭击公共目标,目的是通过制造恐怖气氛,间接地改变巴以和平进程。
(2)恐怖主义的行为特点恐怖主义行为的最基本的特点,就是隐蔽性。即使恐怖分子在行动之前公开发出恐吓,其行为也仍然是隐蔽的。人们通常才、知道恐怖分子在哪里,他们可能在哪里采取行动和采取什么行动,其行动的直接目标是什么。这种情况造成了恐怖主义行为的突发性与任意性。这种突发性与任意性的效果,就是造成社会的一种恐怖心态。
(3)恐怖主义的影响
①恐怖主义影响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