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738国际关系概论(含国际关系理论)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环境问题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案】环境问题的基本特点包括:

(1)环境问题的积累可能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例如,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种种问题,可能是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以来的人类行为的结果。

(2)生态威胁不仅是对当代人的威胁,更重要的在于它是对下一代乃至下几代人的威胁。即我们现在所造成的问题,可能使我们的后代无法生存。

(3)生态威胁,特别是地球原生自然环境的破坏往往是不可逆转的,例如矿产资源的枯竭就是不可恢复的,生物物种的灭绝也是不可恢复的。

(4)生态问题很少是单独一个国家的问题,因为任何一个国家的自然环境,都是整个地球生态圈的组成部分,任何环节的破坏,都会打破整个生态圈的平衡。在这个意义上,生态威胁是没有国界的,是全球性的。它除了危及有关的国家,还可能导致一系列连带性后果。

2. 国际体系为什么会发生变革?

【答案】从“英国治下的和平”到美国称霸世界,从冷战的“两极”到后冷战的两种格局并存,国际权力结构的动态发展表明权力发展的不平衡性会导致体系不断变革。

(1)国际权力结构的变革源于国家权力的不同的增长率

通常,霸权国家对于它们的相对权力地位是非常关注的,因为相对权力的改变对它们具有至关重要的安全意味。在一个无政府的自助体系中,这些国家不得不时刻关注那些可能利用增大的相对能力反对它们的国家。对于发起挑战的国家,它们有两种选择,要么提高自己的相对能力,要么削弱对手的实力。然而,任何一个霸权国家的不受挑战的状态都不可能长久地保持下去。在这里,是国际体系自身的运行规律在起作用。罗伯特·吉尔平在研究国际体系中的国家行为时,提出了这样的假定:

①如果没有一个国家相信改变一种国际体系是有利可图的,那么这种体系就是稳定的(即处于一种均衡状态)。

②如果预期利益大于预期成本(即可能获得纯收益),那么一个国家就可能力图改变这种国际体系。

③一个国家通过领土、政治和经济扩张的方式谋求国际体系变革的过程,只有到付出的成本大于收益时才会停止。

④当变革和扩张的成本与所得收益达到平衡状态之后,维持现状的经济成本的增长就会快于

维持现状所得到的经济能力的增长。

⑤如果一个国际体系失去平衡,那么这个国际体系就会发生变革,并出现一种反映权力重新分配的新平衡。

吉尔平认为,最容易破坏现状稳定性的因素是国际体系内部成员之间实力发展的不平衡,这种实力增长的差异最终会导致体系内部发生权力重新分配的根本变革。

(2)国际权力结构的合法性

①国际体系的变革所涉及的主要是大国之间的关系。在国际权力的竞争中,如果所有大国都接受一种国际秩序的基本结构,那么就意味着这种结构是合法的。在一个合法的结构内,大国所以会维护这个结构,是因为它们认为这个结构符合它们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发生冲突,也只会在结构许可的范围内。如果某个国家想要打破这个结构,那它就必须考虑其他大国的反对。

②但体系的合法性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也即它只在一定的条件之下是合法的。一旦条件发生变化,体系的合法性就不存在了。

3. 怎样看待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演进与分支? 比较自由主义与现实主义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答案】(1)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演进与分支①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演进自由主义是以自由作为主要政治价值的思想流派的集合,包含不同的分支和众说纷纭的解释。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与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有渊源关系,但指涉与内涵有很大不同。作为意识形态的自由主义,其语境是国内政治,主要指涉公民与国家的关系,而作为国际关系理论的自由主义,其语境却是国际政治,主要指涉跨国关系。由于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因此讨论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需要了解其历史渊源及其分支的演变。

a. 古典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的早期阶段被称为古典自由主义。古典自由主义的特点是强调个人自由,认为个体理性的力量通过“看小见的手”可以使社会的共同的善得到实现。在自由主义者看来,只要知识得以传播,大多数人就会进行正确的推理,并采取正确的行动,从而确保社会的进步。就跨国关系而言,自由主义认为个人自由与世界政治秩序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世界政治也是可以进步的,国际关系可以经由这样的途径得到改造:个人自由保护——自由国家扩大——国际制度约束——国际秩序的建立。古典自由主义在经济上相信自由贸易促进和平,在政治上相信共和制国家可以实现和平。由于信奉自由放任原则,古典自由主义尽管也包含有法制与制度的内涵,但不强调对国际事务进行外部干预。

b. 新自由主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清楚地表明国际秩序才、能经由自由放任的途径实现。德英等欧洲国家尽管有密切的相互依赖,但在战争中却打得你死我活。事实使得一些自由主义者认识到,和平必须“建立”,而不可能“自然地”实现。于是,通过国际制度的管制来建立国际秩序的思想就产生了,这就是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的概念在学术上有各种不同的用法与解释,在这里主要指强调国际制度的自由主义。

②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分支

a. 理想主义

理想主义是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中产生较早的一个学派。这一理论体系亦被称为制度跨国主义,其关注点是国际规范和制度化的全球合作。这一范式认为,通过国际合作,建立国际法和国际组织,能够规范国家的行为,制止侵略,实现国际和平。以集体安全原则来解决国家间的安全问题,是这一范式所设想的主要模式。从威尔逊倡导建立国际联盟到罗斯福策划建立联合国,其指导思想都是想通过建立世界性组织来实施集体安全原则。这种构想追求的不是权力的平衡,而是某种权力的共同体。在这个新体系中,所有国家将在共同的事业中合作,为所有国家提供安全与正义。理想主义者认为,国际组织即使不能提供世界政府,至少也能提供某种国际行为规范和约束。

理想主义的渊源之一是古典法学家格劳秀斯的思想。现代理想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现的学说。它的特点是强调跨国联系。并且积极推动国际组织的建立。理想主义对人类持乐观的观点,认为通过建立新的标准和制度,人类社会就可以得到完善和改进。理想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就是时任美国总统的伍德罗·威尔逊。

b. 自由制度主义

自由制度主义是自由主义的一个重要分支,又称经济跨国主义或相互依赖模型。这一学派强调的是国家间的经济联系,认为这种经济联系是国际体系之内确立和维持秩序的基础。按照这一理论的假定,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与一体化,以及各国经济利益的日益融合,国家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会越来越深化,越来越普遍。这一现象己成为当代世界的界定性特征。正是这种日益发展的相互依赖,深刻地改变了国际关系的性质,使得国际合作日益成为可能。

自由制度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基欧汉和约瑟夫·奈。他们的代表作是1972年出版的《跨国关系与世界政治》和1977年出版的《权力与相互依赖》。基欧汉和约瑟夫·奈把他们提出的模式称为“复合相互依赖”,认为这种理论比现实主义更接近现实,可以说明国际关系中的可见变化,即国际战争减少,经济权力的影响超越了军事强制,并且出现了一体化的全球贸易模式。自由制度主义理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国际形势的发展,也在不断发展。现实主义相比,自由制度主义不仅关注以国家为中心的国际关系,而且关注更广泛的行为体和更复杂的国际关系,不仅关注战争与和平问题,而且关注经济、社会、生态等其他领域的问题。由于这一理论强调以国际制度和国际机构来管理相互依赖,因此人们认为它继承了理想主义的传统,并因而获得了“新自由主义”之名。

c. 民主和平论

1795年初版的康德著作《永久的和平》,就阐述了这个理论的原型。康德所设想的这种强调道德价值的国际政治观,为当代“民主和平论”的提出奠定了基础。1983年,持民主和平观的代表人物迈克尔·多伊尔在《康德、自由主义遗产与外交》一文中,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民主和平论。此后,这一理论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

民主和平论者所做的论证,除了统计分析之外,其理论推理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