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813中国现当代文学与西方文学之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如何从“百年”与“孤独”两个层面解读《百年孤独》的寓意?
【答案】长篇小说《百年孤独》是加西亚•马尔克斯最重要的作品,同时也是拉丁美洲文学史上一部难得的杰作。它的发表,被认为是拉丁美洲的“一场文学地震”。它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典范作品,是现代西班牙语文学的最好的作品,是当代的《堂吉诃德》。
(1)“百年”的寓意
《百年孤独》这是一部奇书,书中的内容如它的题名所示,包括“百年”与“孤独”两方面的意义。“百年”指的是历史。作者虚构的马孔多,是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的缩影。书中写从它的建立、发展,一直到它消亡的百年间的历史,其中处处包含着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历史的影子。布恩蒂亚家族的历史、马孔多的历史,就是哥伦比亚的历史、拉丁美洲的历史。作家在他的作品中描写这百年历史,是为了让人们看到拉丁美洲百年沧桑中经历过的种种苦难和灾祸,痛恨造成这些灾难的外来入侵势力和内部的反动统治。
作家在描写布恩蒂亚家族和马孔多的百年历史时,把历史和生活构想为循环反复的过程。布恩蒂亚家族的第一代害怕生育猪尾巴怪胎,经过六代人到第七代果然生下猪尾巴女孩,完成了一次大循环。马孔多从最初的开发,经过内战、香蕉热、大罢工等等,后来一场大暴雨,又回到初建时的贫困落后和与世隔绝。最后将被一阵飓风吹得无影无踪。这一百年,从零开始,又回到零,走了一个大圆圈。这种循环论的构思贯穿在全书的情节结构和人物性格描写之中,其用意显然是为了说明:拉丁美洲的百年历史并没有摆脱贫穷落后和愚昧的困境;循环意味着停滞,拉美人民面临的历史使命是寻找新的出路。
(2)“孤独”的寓意
全书题名的第二层意义是“孤独”,这也是作品所要表现的更重要更深层的意义。马尔克斯在写拉丁美洲的历史时,更注意挖掘和表现拉丁美洲人民的精神生活。他看到,造成拉丁美洲不幸和灾难的,既有外来的原因,
也有本身存在的内部的,尤其是人们精神上的原因。他把这种精神生活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归结为“孤独”。他笔下的布恩蒂亚家族的成员,尽管在外形和个性上各有不同,但是孤独精神却是他们的共性。这种特性代代相传,支配着他们的行动。他们生活在一个贫穷闭塞的环境中,一些人被落后的迷信的意识所支配,一些人纵欲、乱伦,固执己见,一意孤行;还有一些人虽有过改变现状的意图和行动,然而一遇挫折便离群索居。
个体的孤独使得这个社会缺乏凝聚力。离群索居,而这就等于容忍客观上存在的愚昧、落后
继续蔓延。家族和村落与世隔绝、封闭孤独,只能等待衰败甚至灭亡的命运。作家看出这是拉丁美洲百年来逃不出循环往复的苦难处境的内在原因。他希望这种孤独而苦难的历史能早日结束。闭关自守使拉丁美洲长期处于落后和愚昧状态,再不打破闭塞和混乱状态,拉丁美洲就会像布恩蒂亚家族一样毁灭。必须通过人道和团结的途径,结束拉丁美洲长期以来连绵不断的落后苦难的历史。
总之,这部小说虽描写了拉丁美洲的百年历史,但它重点在描写人物的心灵,刻画人物群体中的不同个性以及他们的总体特征——孤独。作家以简练的笔法,直接刻画人物的多种意识层面和心理活动,甚至有意忽视外形的描写,舍弃那些对表现人物心理无关的细节。因此,他笔下的那些人物,就其外形和经历来讲,往往是模糊不清的,而就其心理和性格特征来讲,却是极其鲜明而突出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百年孤独》是一部描写拉丁美洲人的心灵历史的小说。
2. 阐述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在欧美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答案】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各国并存着三种文学,即人文主义文学、民间文学和封建文学,而人文主义文学已经形成为强大的洪流,占据主导地位。人文主义文学的巨大成就带来了欧洲文学史上一个新的繁荣时期。恩格斯说:“这种艺术繁荣好像是古典古代的反照,以后就再也不曾达到过。在意大利、法国、德国都产生了新的文学,即最初的现代文学;英国和西班牙跟着很快进入了自己的古典文学时代。”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是欧洲近代文学的开端,也是继古希腊文学以后的欧洲文学的又一次高峰。
3. 在《荒原》中“精神荒原”是如何“拼贴”而成的?
【答案】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是现代西方的重要诗人、戏剧家和批评家。他的《荒原》被认为是现代西方诗歌中的里程碑。这首长诗把西方文明比为“荒原”,抓住了时代特色;诗人着力抨击西方现代人的醉生梦死及灵魂堕落也切中时弊。
(1)《荒原》对荒原和荒原人意象的描写
《荒原》共434行,分为五章。第一章“死者葬仪”共76行,主要写荒原和荒原人的意象。诗人首先用对比
的手法写荒原上人们对春冬两个季节的反常心理,生动地勾勒出他们扭曲的心态。接着以一位贵夫人的回忆片断说明昔日的繁华已经一去不返,暗示西方文明的衰落。然后从《圣经》、瓦格纳的歌剧以及其他文学著作中征引典故,描画荒原上枯石遍野、干涸死寂的景象和现代人沉溺于欲望、无力自拔的情景。最后以伦敦这座“没有实体”的城的特写镜头展示荒原的全貌。
(2)《荒原》把戏剧性场面拼接、意象组合纳入“荒原”象征结构
《荒原》把看起来互不关联的戏剧性场面拼接起来,把表面上风马牛不相及的意象组合起来,纳入一个关于“荒原”的象征结构,从而使这些看似无关的场面和意象获得了内在的联系,揭示了西方文明衰退的历史必然性。为了表现一个丑恶、病态的现实,这首诗必然选用丑恶、病态、卑微的意象,这与浪漫主义诗歌往往采用健康、美好、高雅的意象截然不同,正是在这里以法国象征主义诗歌为发端的现代主义诗歌与浪漫主义分道扬镳,《荒原》继承了《恶之花》的传统,全
诗充满了枯槁、干涸、破碎、散乱、空虚、孤独、丑陋、衰老、荒蛮、死尸等意象。
4. 从《魔山》看托马斯•曼的现实主义创作对现代主义方法的吸取。
【答案】(1)现实主义的叙述手法
托马斯•曼的《魔山》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我们在《魔山》中看到后期资产阶级社会的象征。《布登勃洛克一家》的资产阶级腐朽没落问题,不但在这里以新的生活形态重复出现,而且场景有所扩展……在山庄疗养院的狭小天地里,我们看到了来自世界各国的各种人物,既有许多德国人和俄国人,又有斯堪的纳维亚人和其他欧洲人,他们优哉游哉,无所事事,在作者心目中,这批人无疑是同察洛夫笔下的奥勃洛摩夫。这个圈子里的人没有工作,没有职业,没有配偶,没有家庭,没有子女,没有政治的和经济的生活现实。总之,这个培养疾病的豪华大饭店里,住的全是那些不从事生产劳动的社会阶层的人。
(2)以波澜壮阔的场景,细腻的分析,精辟的哲理,反映一战前夕欧洲的风云变幻
在《魔山》中,在叙述方面运用了现实主义手法,但它逐渐越出现实主义范围,用象征手法推动和提高它,使我们有可能透过它看到精神领域和思想领域。《魔山》以其波澜壮阔的场景,磅礴的气势,细腻的心理分析,精辟的哲理,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风云变幻的社会现实,不愧是一部划时代的交响乐性质的杰作。它的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在现代德国小说中是无与伦比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