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西南大学文学院626文论与写作之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从《老人与海》看“硬汉形象”和“海明威风格”。

【答案】《老人与海》是海明威创作的精品,也是他思想和艺术的总结。小说的主人公一一桑提亚哥,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他宽宏大量,对人和大自然充满爱心,在精神上永远是个“硬汉子”。

(1)人类精神的塑造

海明威小说塑造的硬汉形象,象征着一种人类精神,一种永恒并且超越时空的存在,把现实生活与哲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了人类在困难面前不弯腰的硬汉子。桑提亚哥是个老渔夫,独自一个人驾舟出海打鱼,在连续84天没有捕到一条鱼的困境中,他没有放弃,并再度出海,终于捕获了一条大马林鱼。在返回的归途中又碰到了凶猛鲨鱼,经过殊死搏斗,最后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秃秃的鱼骨架。用老人的话来说:“人并不是生来就被打败的”,“人尽可以被毁灭,但却不能被打败。”这就是海明威在小说中想揭示的道理。因为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已在与鱼的较量中充分地体现了出来了。老渔夫敢于挑战,充分证明了自己的勇气和信心。从这个意义上讲,老渔夫这样的英雄,不管他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值得我们永远尊敬的。

(2)硬汉精神

海明威以自己精炼的语言塑造了桑提亚哥的形象,一个象征性的硬汉精神。这种精神就是勇敢、坚强和永不放弃。在桑提亚哥的背后是一种人类永恒的自信、自强和自尊,是一种永恒的人类精神,他激励人们向困难和死亡挑战。《老人与海》中的大海代表着生存环境,依赖的环境,也代表着与大自然角斗的竞技场。海明威塑造出一个个的硬汉形象,永远也不会衰败。老人与鲨鱼搏斗体现了作者心中决不屈服的生命力。桑提亚哥希望钓到大鱼的时候,可以使人联想到他渴望创造的奇迹。《老人与海》塑造了一个经典的硬汉形象。老渔夫就是敢于挑战自己,以勇敢顽强的自信心去迎接挑战,他是一个真正的胜利者,他只能被摧毁而不能被击败。

(3)可以被毁灭,不能被打败

《老人与海》通过讲述一个古巴老渔夫——桑提亚哥,在他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被别的渔夫看作失败者的时候,可是他却以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终于钓到了一条大马林鱼。尽管鱼肉都被鲨鱼咬去了,但什么也无法摧残他的英勇意志。从而揭示了一个真理:人不是为了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老渔夫桑提亚哥的精神,体现的不仅仅是条硬汉,从他身上我们可以体会到他的精神价值,是人类永远不变的永恒价值,这种价值包括人的自信。桑提亚哥的自信是绝对自信,是不以环境变化而变化的自信,是不用与他人比较的自信。在面对困苦甚至死亡的时候,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依靠,唯一支撑人们生存勇气的,只有自信。因此,我

们活着就必须有自信,在海明威小说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从人的精神上来讲,所得到的自信,是从人勇于和命运的抗争得来的,老渔夫桑提亚哥就是这样取得了胜利。总之,人的真正胜利就是最终战胜了自己。

2. 评析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

【答案】与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反映论相对立、具有强烈叛逆色彩和创新意识的文学流派,是发源于法国的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由于它们产生于共同的时代背景,具有相近的情感特征,又都以否定传统为己任,既反对现存的社会秩序,也反对现有的艺术法则,因而也被人统称为“颓废主义”。这是“世纪末”一股引人注目的潮流,其基本队伍是一群神经敏感的年轻才子。

(1)唯美主义

唯美主义发端于19世纪30年代的法国。诗人、小说家戈蒂耶最早抛出了“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成为唯美主义的纲领性口号。他的小说《莫班小姐》是唯美主义的代表作之一。60年代,帕尔纳斯派在诗歌创作中精雕细刻,追求格律的工整和形式的完美,形成一次唯美主义的高潮。英国唯美主义的兴起稍晚于法国,但却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其理论更加完备,创作更加丰富,影响也更加广泛。四五十年代出现的先拉斐尔派是唯美主义的先声。八九十年代,英国唯美主义形成高潮,涌现了以王尔德、佩特为首的一批作家、批评家。王尔德以其在这一时期的大量论述和创作,被公认为唯美主义的集大成者。90年代末,他退出文坛后,英国的唯美主义思潮即进入尾声。

①绝对的、至高无上的美是艺术追求的唯一目标

唯美主义产生于对激烈的阶级斗争的恐惧和厌恶,也产生于对功利主义和虚伪道德的愤慨。剧烈变化的政治风云,使这批敏感而脆弱的才子们因无所适从而退避三舍,企望在超政治、超现实的艺术象牙塔里寻求安慰和满足。他们既反对艺术服务于政治,也反对艺术受制于金钱;既反对文学的政治功能,也反对文学的道德教化。于是,绝对的、至高无上的美,便成了艺术追求的唯一目标。美,必然是、也只能是“无用”的;而“有用”的、功利的事和物,都只能归属于“丑”类。

②认为艺术的任务是以艺术的“美”去“遮盖”现实的“丑”

唯美主义不仅割裂了“美”与“善”的联系,还进一步将“美”与“真”剥离。对龌龊鄙俗现实的深恶痛绝,使他们认为艺术的任务不应是“反映”现实,而应是以艺术的“美”去“遮盖”现实的“丑”,使人们在美的艺术中获得愉悦的享受,从而摆脱现实带来的痛苦。他们甚至进而主张,不是艺术反映生活,而是生活模仿艺术;不是艺术应当人生化,而是人生应当艺术化。

③对功利性与现实性彻底否定。

基于对艺术“非功利性”和“非现实性”的追求,唯美主义者强调美应是纯粹的、绝对的、奇特的、形式的,而创作则是自由的、想象的、虚构的、“撒谎的”。因而,他们的作品大多精巧考究,空灵飘逸,“华而不实”,新颖雕琢有余,思想深度不足。唯美主义在一定意义上肯定了艺术的独立价值,提高了艺术的地位;但对功利性与现实性的彻底否定,又在实际上贬抑了艺术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象征主义

19世纪70年代崛起于法国的象征主义,与唯美主义有着姻缘关系,但其成就、声势、影响,都要大于后者。夏尔•波德莱尔,在19世纪中叶孤傲地独步文坛,是一位兼容并蓄而又标新立异的“奇才”。他以一部惊世骇俗的诗集《恶之花》和数十篇见解独特的文艺批评,赢得了巨大的声誉,并吸引了后来者,使他成为后来诸多文学流派的共同先驱。

①“通感”论是象征主义的理论基石

象征主义,反对浪漫主义的浮夸热情,不满于帕尔纳斯派的雕琢空泛,更对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忠实模仿不肩一顾。他们力图重新把握文学的特征,努力探求主客观之间的新契合点。因而,波德莱尔的“通感”论便成了象征主义的理论基石。他们认为,在可感的客观世界深处,隐藏着一个更为真实、真正永恒的世界,人们只有凭本能的直觉才能领悟,而艺术地传达出这种秘密便是诗人的最高任务。真正的诗人,具有不同于常人的感知力,能够深入把握光怪陆离的自然和人生,达到物我相通的境界,创造出神韵独特的艺术。

②朦胧美和神秘色彩是象征主义作品的显著特色

他们的诗句大多流畅自然,富于乐感。但其中多有象征、暗示、隐喻,“模糊与精确相连”,从而使诗意飘忽,半明半暗,留下了更多想象、品味的余地。象征主义诗人对音乐性的追求,意在使诗歌能与音乐一样对观念世界作出暗示。内在韵律的丰富,更增添了诗歌梦幻般的诗意和多义的魅力。

3. 陀思妥耶夫斯基何以被看做是现代主义的先驱?

【答案】(1)创作内容丰富,题材和体裁多样

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国19世纪的著名作家。其创作不但内容丰富,而且题材和体裁多样。由于艺术方法的繁复和多样,论者有的尊他为批判现实主义大师,有的称之为现代主义鼻祖,是现代主义的真正先驱。

(2)作品开创了诸多现代主义的艺术表达方式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开创了诸多现代主义的艺术表达方式,巴赫金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三大贡献是:思想观念成了艺术描写的主要成分;人物形象有了全新结构,人物意识不为作家观念所限,与作家具有平等地位; 小说的全面对话性。巴赫金用了“复调结构”这一概念,即作家和作品中的各个人物,都像交响乐中的不同声部、互相对话、互相协奏。其作品现代主义手法纷呈,象征主义、印象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派、意识流、黑色幽默等等。故其作品能够集中表达出人类走向现代的进程中的彷徨与焦虑、荒诞与异化、存在与荒谬、苦难与信仰、感性与理性、性灵与肉欲、上帝与魔鬼、恶人与圣徒、犯罪与忏悔、沉沦与拯救的极度纠缠与触目惊心。其深刻无匹的思想内容、震撼人心的心灵拷问、穿越时空的非凡洞察力、无与伦比的艺术表现力,使其作品历久弥新,对人类的影响历久不衰,他的炼狱般的际遇与伟大的作品在文学史上都是极其罕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