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武汉大学历史学院839中国古代文学与外国文学之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堂吉诃德是怎样一个矛盾复杂的悲喜剧形象?
【答案】堂吉诃德是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小说家塞万提斯的作品《堂吉诃德》中的主人公。他是一个性格复杂而矛盾的人物:耽于幻想,脱离现实,但出于善良的动机,奉行一种崇高的原则,行为荒唐鲁莽但表现出为了维护真理奋不顾身的牺牲精神,是一个悲剧性与喜剧性结合的人物。
(1)堂吉诃德耽于幻想,一切从主观出发
堂吉诃德行为荒唐、鲁莽,不会吸取教训。如把风车想象成巨人,被风车摔倒在地,却说中了魔法师的诡计。
(2)堂吉诃德奉行一种崇高的原则
堂吉诃德的所作所为的出发点却有着高尚的一面,即为了奉行一种崇高的原则。他要做一个行侠仗义的骑士,要锄强扶弱、伸张正义,并为此而奋不顾身,具有自我牺牲的精神。
(3)堂吉诃德追求脱离实际、早已过时的“骑士道”
堂吉诃德在主观上是追求和维护真理,只是他所追求的是脱离实际、早已过时的“骑士道”,所以注定只能碰壁,害人害己。他可笑又可悲,可亲又可敬,在他身上将喜剧性和悲剧性奇妙地结合在一起,成为古往今来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艺术形象。
总之,堂吉诃德复杂而矛盾的性格是西班牙极端野蛮的君主专制制度社会里产生的一种可悲的现象,是处于新旧交替时代的西班牙现实社会矛盾的反映。人文主义作为一种先进的理想已经产生,但是西班牙的资本主义发展迟缓,贵族与教会势力又相当猖獗,思想控制相当严密,社会现实还不能为作家提供改造社会的理想人物,因而在《堂吉诃德》中,作者虽然嘲笑骑士制度,却把希望寄托在过时的骑士道身上,把骑士精神加以理想化;他痛斥种种罪恶现象,但又把许多社会问题归结到抽象的道德上去。这正是塞万提斯的人文主义理想与西班牙社会现实的矛盾的反映,也是人文主义弱点的反映。在堂吉诃德的形象中,既有作家加以批判和否定的东西,又有他
所理想的肯定的东西。堂吉诃德是一个喜剧性与悲剧性相结合的人物。
2. 如何全面理解基督教在中世纪思想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欧洲封建社会文化的发展,是和基督教分不开的。基督教在当时的社会政治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文化的影响极为巨大。基督教产生于罗马帝国的初期,最初它是奴隶和穷苦人的宗教。后来富有者和上层人士也加入进来,并取得了领导权。这些人不再宣传反抗压迫,而是突出宣扬忍耐顺从、爱仇敌、服从天命、希冀来世的思想。
(1)基督教负起“从头做起”的重新建设文化的任务
恩格斯说过:“中世纪是从粗野的原始状态发展而来的。它把古代文明、古代哲学、政治和法律一扫而光,以便一切都从头做起。它从没落了的古代世界承受下来的唯一事物就是基督教和一些残破不全而且失掉文明的城市。”当外族侵入罗马帝国时,他们抢劫和捣毁了古代文化的集中地一一城市,致使古代文化大受摧残,基督教必须负起“从头做起”的重新建设文化的任务。它以极大的努力进行传教,范围扩大至整个欧洲,日耳曼人以及东欧斯拉夫人所建立的大大小小的王国先后都接受了基督教。
(2)中世纪早期,教会是中世纪文化的代表
在中世纪早期,封建主热衷于征战,轻视文化,僧侣们取得了独占文化教育的地位,教会成了中世纪文化的代表。教会宗教宣传的主要内容是禁欲主义和出世主义,认为人应该放弃追求世俗欢乐的欲念,听从命运的安排,把希望寄托于来世。教会实行严酷的思想统治,教会的教义维护着封建秩序,原来为奴隶主统治服务的基督教,到了中世纪很自然地变成了封建主统治的重要工具,成为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基督教在意识形态方面的统治,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整个文化领域。一切文化和学术都染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这是欧洲中世纪文化包括文学的一大特点,其影响是深刻而久远的。
(3)《圣经》是基督教用来统治人民的思想武器
《圣经》由《旧约》和《新约》两部分组成。《旧约》是希伯来民族文化遗产的总汇,内容包括古代民间流传的神话传说、书信和言行录。《新约》是基督教自己的经典,内容包括耶穌及其使徒们的传说、言行录和书信等。但是,中世纪的基督教会对《圣经》进行随心所欲的解释,制定了许多清规戒律,使之成为封建阶级统治人民的工具。随着基督教的发展,到中世纪的末期宗教改革后,《圣经》才被译成各国语言。《圣经》对欧洲社会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以《伪君子》为例说明莫里哀喜剧创作的特点。
【答案】《伪君子》是莫里哀的代表作。《伪君子》前后写作五年,修改三遍,艺术上可谓炉火纯青。其创作特色可概括为以下五点:
(1)成功的间接描写
《伪君子》共五幕,但中心人物答尔丢夫直到第三幕第二场才出场。喜剧的前半部分答尔丢夫虽末出场,但事事与他有关。如奥尔恭家的争吵,嫁女引起的混乱,都是围绕他进行的。作者运用种种方式,多侧面地勾划出答尔丢夫的基本轮廓,刻画了他的伪善,并初步揭示其危害性,使之人未露面,性格却已突现在观众面前,呼之欲出,栩栩如生。
(2)结构严谨,情节曲折,层次分明
《伪君子》出场人物较多,作者巧妙地以答尔丢夫作为喜剧结构中心,通过他的伪善行径,把全剧的内容贯穿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推迟主人公出场时间,便会剧内容安排更为合理,矛盾冲突更为尖锐集中,结构严谨精巧。
(3)人物塑造集中夸张,具有高度概括性
莫里哀充分运用夸张与对比手法,着重刻画了答尔丢夫的伪善性格。如答尔丢夫标榜不近女色,见到桃丽娜袒露的胸脯、就叫嚷要用手帕遮起来。但一听到欧米尔想见他,就立刻温柔起来,迫不及待地问道:她就来吗?他把自己打扮成一心向善、慈悲为怀的信士,但对自己的恩人,却既想霸占妻女,又想谋财害命。
(4)表现手法既严谨又灵活
作者严格遵守古典主义戏剧三一律法则,在有限的时空内展开情节,塑造人物,表达主题,充分显示了其高超的艺术技巧。但同时,又在喜剧中掺入悲剧因素,还大量吸收了民间闹剧的表现手法,如家人争吵,桌下藏人等。这样全剧就显得妙趣横生,富于生活气息。
(5)剧中人物的语言符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
桃丽娜的语言犀利、明晰、朴素、生动,处处显示她的爽朗的性格和来自民间的智慧。答丢夫的语言则是矫饰、造作,竭尽堆砌辞藻之能事,为自己的卑劣行为进行诡辩。人物的语言风格极大地推动了对人物性格的表现。
4. 为什么说安徒生童话不仅是“儿童的童话”,也是“成人的童话”?
【答案】汉斯•克利斯田•安徒生是19世纪丹麦文学的代表作家。他写过诗歌、戏剧和小说,但最有成就的是童话。安徒生童话不仅是“儿童的童话”,也是“成人的童话”,表现为“儿童性”与“成人性”的结合。
(1)“儿童性”表现在游戏性
安徒生童话对于孩子有着永恒的吸引力。它的“儿童性”首先表现在游戏性上。在安徒生的童话创作中,不难发现处处都有这喜剧性嘲弄的存在,进而体现出强烈的游戏性。如《衬衫领子》里,一个世界上最好的衬衫领子把穿着它的绅士和绅士拥有的一个脱靴器和一把梳子都当作自己财产,并以此为资本向袜带小姐、熨斗太太、剪刀夫人和梳子姑娘求婚,最后只是成为烂布被制成白纸。值得一提的是,安徒生的作品中极少为游戏而游戏,尽管这样的作品也还是有的,如《豌豆上的公主》、《打火匣》、《飞箱》等等,但多集中在其创作前期,吸收民间童话中故事性、娱乐性的成分更重。其中后期的作品,游戏性中普遍含有更深刻的意义,但这种深刻含义不影响游戏性本身带给孩子的快乐。
(2)“儿童性”体现在儿童崇拜
儿童崇拜也是安徒生童话“儿童性”的重要体现之一。安徒生作品中的儿童性属于对孩子本性的崇拜,和对其社会地位的注目。他对真、善、美的歌颂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儿童传达的。《小意达的花》里,有孩子对花儿生命的珍视;《皇帝的新装》里,有存留于虚伪成人世界中纯真的童言;《没有画的画册》里,有孩子给予动物的情感;《安琪儿》里,有生病死去的孩子与野花的相守与感恩。这种儿童崇拜可以理解为源于他自身的“儿童态”。他对人际关系的体会,对爱情的感悟,甚至对自己拥有某种天才才能坚定不移的确信无不显示出十分天真幼稚的状态。这种“儿童态”是安徒生成为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家非常重要的因素。
(3)“成人性”表现在从传统民间童话“叙述为主”向“描写为主”的转变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