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武汉大学历史学院839中国古代文学与外国文学之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评析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
【答案】与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反映论相对立、具有强烈叛逆色彩和创新意识的文学流派,是发源于法国的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由于它们产生于共同的时代背景,具有相近的情感特征,又都以否定传统为己任,既反对现存的社会秩序,也反对现有的艺术法则,因而也被人统称为“颓废主义”。这是“世纪末”一股引人注目的潮流,其基本队伍是一群神经敏感的年轻才子。
(1)唯美主义
唯美主义发端于19世纪30年代的法国。诗人、小说家戈蒂耶最早抛出了“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成为唯美主义的纲领性口号。他的小说《莫班小姐》是唯美主义的代表作之一。60年代,帕尔纳斯派在诗歌创作中精雕细刻,追求格律的工整和形式的完美,形成一次唯美主义的高潮。英国唯美主义的兴起稍晚于法国,但却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其理论更加完备,创作更加丰富,影响也更加广泛。四五十年代出现的先拉斐尔派是唯美主义的先声。八九十年代,英国唯美主义形成高潮,涌现了以王尔德、佩特为首的一批作家、批评家。王尔德以其在这一时期的大量论述和创作,被公认为唯美主义的集大成者。90年代末,他退出文坛后,英国的唯美主义思潮即进入尾声。
①绝对的、至高无上的美是艺术追求的唯一目标
唯美主义产生于对激烈的阶级斗争的恐惧和厌恶,也产生于对功利主义和虚伪道德的愤慨。剧烈变化的政治风云,使这批敏感而脆弱的才子们因无所适从而退避三舍,企望在超政治、超现实的艺术象牙塔里寻求安慰和满足。他们既反对艺术服务于政治,也反对艺术受制于金钱;既反对文学的政治功能,也反对文学的道德教化。于是,绝对的、至高无上的美,便成了艺术追求的唯一目标。美,必然是、也只能是“无用”的;而“有用”的、功利的事和物,都只能归属于“丑”类。
②认为艺术的任务是以艺术的“美”去“遮盖”现实的“丑”
唯美主义不仅割裂了“美”与“善”的联系,还进一步将“美”与“真”剥离。对龌龊鄙俗现实的深恶痛绝,使他们认为艺术的任务不应是“反映”现实,而应是以艺术的“美”去“遮盖”现实的“丑”,使人们在美的艺术中获得愉悦的享受,从而摆脱现实带来的痛苦。他们甚至进而主张,不是艺术反映生活,而是生活模仿艺术;不是艺术应当人生化,而是人生应当艺术化。
③对功利性与现实性彻底否定。
基于对艺术“非功利性”和“非现实性”的追求,唯美主义者强调美应是纯粹的、绝对的、奇特的、形式的,而创作则是自由的、想象的、虚构的、“撒谎的”。因而,他们的作品大多精巧考究,
空灵飘逸,“华而不实”,新颖雕琢有余,思想深度不足。唯美主义在一定意义上肯定了艺术的独立价值,提高了艺术的地位;但对功利性与现实性的彻底否定,又在实际上贬抑了艺术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象征主义
19世纪70年代崛起于法国的象征主义,与唯美主义有着姻缘关系,但其成就、声势、影响,都要大于后者。夏尔•波德莱尔,在19世纪中叶孤傲地独步文坛,是一位兼容并蓄而又标新立异的“奇才”。他以一部惊世骇俗的诗集《恶之花》和数十篇见解独特的文艺批评,赢得了巨大的声誉,并吸引了后来者,使他成为后来诸多文学流派的共同先驱。
①“通感”论是象征主义的理论基石
象征主义,反对浪漫主义的浮夸热情,不满于帕尔纳斯派的雕琢空泛,更对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忠实模仿不肩一顾。他们力图重新把握文学的特征,努力探求主客观之间的新契合点。因而,波德莱尔的“通感”论便成了象征主义的理论基石。他们认为,在可感的客观世界深处,隐藏着一个更为真实、真正永恒的世界,人们只有凭本能的直觉才能领悟,而艺术地传达出这种秘密便是诗人的最高任务。真正的诗人,具有不同于常人的感知力,能够深入把握光怪陆离的自然和人生,达到物我相通的境界,创造出神韵独特的艺术。
②朦胧美和神秘色彩是象征主义作品的显著特色
他们的诗句大多流畅自然,富于乐感。但其中多有象征、暗示、隐喻,“模糊与精确相连”,从而使诗意飘忽,半明半暗,留下了更多想象、品味的余地。象征主义诗人对音乐性的追求,意在使诗歌能与音乐一样对观念世界作出暗示。内在韵律的丰富,更增添了诗歌梦幻般的诗意和多义的魅力。
2. 从《高老头》看《人间喜剧》的总体特征。
【答案】1834年发表的《高老头》是巴尔扎克的优秀作品之一。这部小说在展示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方面,在反映作家世界观的进步性与局限性方面,在体现《人间喜剧》的艺术成就和不足之处方面,都具有代表意义。
(1)《高老头》着重揭露批判的是资本主义世界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高老头的两个女儿,一个高攀贵族,跳进了上流社会,成了新贵雷斯多伯爵太太;一个喜欢金钱,嫁给了银行家,成为纽沁根夫人。这是一对典型的资产阶级荡妇。她们出嫁的时候,每人得到80万法郎的陪嫁,所以对高老头极尽奉承体贴之能事。但是,不久高老头就被撵出了女儿家的大门,在伏盖公寓里过着穷酸的生活。高老头之死是这幕家庭丑剧的高潮。高老头死前想见女儿,哭天喊地,但也枉然,这才使他悟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的真理:“钱可以买到一切,买到女儿。”“父亲轴心”无情地被“金钱轴心”代替了。女儿们“为了参加跳舞会,即使踩着父亲的身体走过去也在所不惜”。一个囊空如洗的父亲无异于一个被榨干的柠檬,对于骄奢淫逸的女儿还有什么意义呢?
(2)《高老头》还多方面地触及资本主义社会的累累罪恶
资本主义社会就是一个培养肮脏灵魂的大温床。无论在“上流社会”还是在下层公寓,极端利己主义的冰水淹没了一切道德原则,金钱像一只巨掌,牵着无数木偶,在社会舞台上各尽其能地进行着丑恶的表演。因觊觎高里奥的财产,伏盖太太竞乔装打扮,媚态百出;由于贪图3000法郎收入,米旭诺和波阿莱成了官方的密探,对伏脱冷暗下毒手;为了获得20万法郎,伏脱冷巧设陷阱,杀害了泰伊番的独子;纽沁根大耍无赖手段,鲸吞妻子的全部钱财;拉斯蒂涅则以他眼前的“英雄”们为榜样,亦步亦趋,在社会这个大泥坑里越陷越深,明知“入了地狱”,还决心要“跳下去“拼一拼”。《高老头》里百丑献技,群魔乱舞,演出了触目惊心的场面,散发着令人室息的铜臭味。
3. 请说明《红与黑》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答案】司汤达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者之一。1830年《红与黑》出版,这部作品确立了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红与黑》以其鲜明的艺术特色,开了批判现实主义的先河,在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1)《红与黑》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司汤达是自觉的现实主义作家,其创作活动以明确的现实主义理论为指导。对复辟时期法国社会的深入观察和研究,又使他能比较准确地把握时代的本质特征。小说里所描写的唯利是图的维立叶城、阴森可怖的神学院、“阴谋与伪善的中心”巴黎,是揭示作品主题、表现人物性格的典型环境,富有时代特征和时代气息。作家善于使人物性格的发展和形成,与人物活动的环境紧密相连,使典型环境为人物性格的发展与形成提供合理的依据。因而,小说中于连的形象、木尔侯爵的形象、哇列诺的形象以至玛特儿的形象,都具有相当高的典型性。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这一派作家自觉的使命。
(2)《红与黑》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和心理描写
司汤达刻画人物擅长运用心理分析的方法,细致地描摹人物在特定情景下的心理状态,分析激动他们灵魂的欲望和感情的细微变化,揭示人物充满矛盾的内心世界。像于连在与玛特儿的爱情纠葛中,他的自尊与自卑、欢乐与痛苦、热情与冷静,思绪起伏,瞬息即变。20世纪评论家称之为“第一人称”视角的强化,在小说中已有相当的表现。由于司汤达把心理活动视做性格与环境撞击而产生的火花,因此,通过心理刻画,既描绘了人物性格,又使读者借此看到了激起人物内心波澜的时代环境。这种心理分析的方法,为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真实,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尤为可贵的是,在司汤达的作品中,没有游离于故事情节和特定情境之外的心理分析和心理描写。“向内转”的趋势,探索“内宇宙”是20世纪文学发展的新特点,在《红与黑》中已初露端倪。
4. 通过《尤利西斯》与《奥德赛》的对应关系作家要传达什么意图?
【答案】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是20世纪西方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他运用象征结构和“意识流”手法,创立了一种全新的小说文体。他的《尤利西斯》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经典作品。
《尤利西斯》在写法和结构上模仿荷马史诗《奥德赛》,以象征手法写三位主人公在1904年6月16日从早8时到次日凌晨2时许,十八个多小时在都柏林的活动和精神历程。作者把勃鲁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