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808文学理论之比较文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当今译介学研究的“文化转向”促使这门学科逐渐完成了哪些方面的多重开放?
【答案】当今译介学研究的“文化转向”促使这门学科逐渐完成了四个方面的多重开放:
(1)把译介学研究视域向人类普遍问题开放。
(2)把翻译作为一种鲜活的文化活动向与日俱新的世界多元文化格局开放。
(3)把翻译问题向广义的政治抑或思想文化领域开放。
(4)把自我向他者开放。
2. 什么是比较文学的文类学研究?
【答案】(1)比较文学的文类学是对各国文学文类划分的研究
它强调各国文学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或相互反照的关系,打破了文类问题的孤立和封闭的局面,它要求研究者在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和跨学科的视域中去考察各种文类的特征、文类的划分标准、文类的流传演变等问题。
(2)比较文学的文类学一方面是指在平行研究层面对文类的各种问题(包括“缺类”现象)进行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甚至跨学科的理论整合,以寻求不同文类之间的相通性和相异性,另一方面是指在影响研究层面对某些文类的跨国界流传、变异以及文类之间的相互影响事实进行追源溯流的清理考辨。
3. 比较文学研究中对话的两个层面内涵是什么?
【答案】比较文学研究中对话的两个层面内涵主要是:
(1)对话是比较文学研究的一种操作方法,它是一种话语形式。即用“非我的”和“他者的”眼光来看待所研究的对象,把不同民族的文学视为各自独立、各具特色的、相互平等的、能够展开对话的双方,对话主张破除一切形式的中心主义,实现各民族文学问的友好交流。
(2)对话是一种具有哲学蕴涵的视角和态度,它是一个理论概念:即对话这一概念具有抽象意义上的哲理意味,它指向平等、开放、无中心、非定型等理论特征。
4. 简述何谓批判性话语分析(criticaldiscourseanalysis ),女性主义批判性话语分析的重点为何?
【答案】(1)批判性话语分析的含义
批评性话语分析是20世纪70年代语言学家推崇的话语分析方法,批评性话语分析主要探讨语言、权利、意识形态的关系。批评话语分析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实践,通过再现意识形态来影响社会过程。
(2)女性主义批判性话语分析的重点
要了解女性主义批判性话语分析的重点,必须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三个发展阶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把握女性主义批判性话语分析的重点为何。
①第一阶段,从20世纪的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
这一阶段的女性主义批评关注的主题是在传统文学中女性形象如何被歪曲,批判传统文学批评中的父权意识。这一阶段影响较大的论著是凯特一米利特的《性政治》,米利特大胆地向名作家的权威性挑战,揭露出文学名作中的性歧视现象,并揭示出连文学大师们本人都未必意识到的性政治因素,发出了反抗父权制意识形态、必须重新审视文学史的呐喊。米利特注重从研究社会政治与文化背景的角度来剖析文学传统中的性别形象差异,开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新风气,并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奠定了基础。
②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的中、后期
这一阶段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己把主要研究兴趣从男性创作的文本转移到由女性创作的文本上面,也就是探讨女人写的女人有什么特别之处。批评家们从女性主义的视角重新解读女性经典作家的作品,对其中的女性形象的意义提出新的阐释,同时也注意发掘被传统的文学史所忽略或被埋没了的女作家和作品,并且提出了建构女性文学传统、重写文学史的口号。
③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
20世纪80年代以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进入第三阶段,其发展趋向是对构建理论感兴趣,开始酝酿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突破。
综上所述,从以上的一阶段发展中可以看出,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从反抗传统文学史中的女性受压制被歪曲和被忽略开始,逐步发展到批判父权中心主义文化,探索女性的存在方式和社会价值。女性主义批评话语分析的重点是强调女性的主体意识,并用女性的主体意识来重新审视整个社会文化及历史传统。在整个批评话语分析中,女性的“性别”色彩得到强化,成为最重要的因素。
5. 何谓主题学? 主题和母题有何区别?
【答案】(1)主题学
主题学是研究文学作品中内容的某些基本问题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文学中的表现方式,和不同国家的作家对这些问题的态度与看法。它既可以对某种题材、人物、母题或主题在不同民族文学中流传演变作历史的追寻,也可以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中类似的题材、情节、人物、母题、主题作平行研究。
(2)主题和母题的区别
①母题是具体的,主题是抽象的; 母题被概括为数量有限的类型,而主题需要针对具体作品加以概括。
②母题具客观性,主题具主观性。母题往往呈现出较多的客观性,母题不具有任何主观色彩,它没有倾向性,不提出任何问题,只有在经过了作者的处理以后,它才具有一定的褒贬意义,显
示出一定的态度立场。主题是通过人物和情节被具体化了的抽象思想或观念,是作品的主旨和中心思想,往往可以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来表述
③母题是基本叙事句,主题是复杂句式。母题简单地被指出来,而主题由于深刻复杂得多,往往以复杂句式呈现。
④母题是对题材的基本概括,是对情节中的一个或数个事件的概括,但是它并不形成问题; 主题则不然,它侧重于理念和用意,常将“文以载道”之道上升到问题的高度来进行分析、认识。母题是主题学研究的重要范畴。
例如,同样展示战争的两部电影文学作品《红日》与《珍珠港》,前者的主题是通过解放军打垮国民党王牌师的事件,宣扬了革命战争的正义性。后者的主题是通过日本军国主义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的事件,渲染了战争摧毁人性美好的东西。而前者后者的母题就是两个字:战争。这样分析电影文学《红日》与《珍珠港》各自的主题母题,其差别十分清楚了。这里所说的母题“战争”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是该两部作品中小到不可能再分的组成部分。而“革命战争的正义性”及“摧毁人性美好的东西”就具有主观性、抽象性及复杂句式特征了。
总之,主题是从作品的题材结构中抽象出来的带有作者主观情感色彩的观点、倾向。无疑每部作品都有自己的主题。母题是从故事情节中简化抽离出来的、不是有任何主观色彩的、甚至只剩下一个基本动作或一个基本名词,它必须带有普遍存在并且广泛推广意义的文本中的最小元素。它们的区别应该在具体研究实践中加以注意。
6. 怎样理解比较文学研究与海外华文文学的“跨语言”问题?
【答案】(1)比较文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与跨学科为比较视域
“跨语言”是指比较文学研究者对两种语言书写的文学现象进行汇通性研究,如把英语文学与汉语文学进行汇通性比较研究。从比较文学对海外华文文学进行研究的关系中,我们对“跨语言”的理解应该有一个例外的解释。
(2)海外华文文学的内涵
海外华文文学是指栖居海外的华裔在异域民族语境与异质文化景观下操用汉语所进行的文学创作。从比较文学的比较视域对海外华文文学进行研究时,没有把汉语书写的海外华文文学作品直接与另外一种语言书写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研究。
(3)海外华文文学创作的完成过程
由于海外华文文学是华裔在创作意识上挟带汉语跨越了中国大陆本土之外,在异域民族、异域文化与异域国界语境下的创作,并且这种创作自觉而不自觉地融汇、整合了异域民族、异域文化、异域国界及异域其他学科的种种风情与人文,在这个意义上,海外华文文学的创作是华裔持用汉语在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与跨国界的条件下完成的。
7. 怎样理解比较视域在民族文学研究中是方法论,而在比较文学研究中是本体论?
【答案】正确理解比较视域在民族文学研究中是方法论,而在比较文学研究中是本体论,具体如下: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