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808文学理论之比较文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左拉的“实验小说”反映了什么样的文学理论?

【答案】左拉是自然主义文学理论中最为重要的理论家和创作实践者,他的“实验小说”反映了其自然主义文学理论,主要可以归纳为:

(1)艺术作品是通过艺术家的气质所看到的的自然

在科学思想的影响下,左拉认为,在文学方面自然主义是回到自然和人,是指作者直接观察、精确解剖存在物,如实地感受和描写它,“描写最不足道的普通人物和事件。”并对客观世界以原样加以分析。

(2)以严格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从事写作

作家要以严格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从事写作,写真实,写真实的自然,写真实的普违人和事物。为了实现实验科学的精准和真实,“自然主义不再插手现实于对现实的增、删”也不服从一个先入为主的观念的需要,不需要想象; 只需要像科学家那样认真地观察,像摄像师那样机械地记录。

(3)现实主义应该是很薄的透明的屏幕

在左拉看来,现实主义是一层很薄的透明的屏幕,但这并不意味着书中的人物事件会如同镜子中所看到的人物和事件一样。书是人写的,人是有个性的,有其自身的先天素质。人们在作品中看到的现实只是通过艺术家的气质所看到的。艺术家的气质和其所信奉的创作理论就具有现实主义屏幕的性能。

(4)心理从属于生理

心理学应该是生理学中的一章,应该把性格的分析纳入气质的分析。作为泰纳的门徒,左拉相信心理是从属于生理的,人是由各种器官构成的生理主体,他每时每刻都在环境中生活,经受磨练并受其影响,各种器官都对心灵产生作用。左拉的“实验小说”如同科学家的实验,通过在某一个故事中安排若干人物的活动,显示科学决定论的规律,做一个“自然界的检察官”,为人物命运和行动寻找生理学和遗传学的原因。

(5)小说家应该是人的欲望的审问官

如果说实验者是自然界的审问官,那么自然主义小说家应该是“人和人的情欲的审问官”,这是因为人生命中的每一行动都是他的肉欲所驱使的。但将写小说比作“实验”是不妥当的,因为主题的确立,试验的进行以及结果,无一不是作家头脑中的产物,是主观的想象,而不是客观的物质变化和机械反应。总之,左拉对人的社会属性和阶级属性的忽视,必然导致其创作原则与文学规律的背离,而其自身创作的发展也反面说明了其创作原则的极端和偏颇。过于拘泥与细节

真实的自然主义创作失去了反映社会的典型性、深刻性和广泛性,充满了宿命论思想和悲观色彩。

2. 为什么说摆脱一切文化中心主义是比较文学学科确立和发展的前提?

【答案】文化中心主义是比较文学的障碍,它把比较文学研究中的自我和他者的关系,误认为是一种对峙的关系,任何文化中心主义都是有害的。

(1)西方中心主义的危害性

①西方中心主义使得西方人妄自骄傲自大,目中无人,从而被“囚禁在自己的文化囚笼中而不自觉”,失去了认识和汲取其他民族文化精粹的机会。

②在西方中心主义的视角下,其他民族不再拥有他们自己的形象,他们的形象成为一种虚构。由于西方中心主义的危害,比较文学的存在和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它使比较文学成为狭隘的民族主义者自我张扬的工具,又使比较文学成为殖民主义的帮手。

(2)本十主义的危害性

①本土主义是另一种文化中心主义,其危害性就在于它不顾历史的发展,不顾当前纵横交错的各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只执著于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虚构自己的文化原貌。无论是从比较文学在中国学术语境下的确立和发展来看,还是从作为民族文学或国别文学研究的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来看,本土主义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②本土主义试图拒一切西方文学批评理论于国门之外. 坚决反对采用西方文学批评的话语来解读中国文学。同时,倡导民族中心论,并且以保守的、传统的、甚至有封建思想的传统文化,构建所谓的“东方中心”和“自我民族中心”。其结果必然是从根本上使比较文学研究丧失可能性,也使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处于一种绝对的封闭状态。

3. 如何理解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及其对比较文学的未来发展的意义?

【答案】(1)对全球化的理解

①广为流行的全球化概念着重描述的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各种社会因素和关系在空间上不断扩展,人的行为方式、思想观念以及社会力量的作用表现出洲际(或区域之间)的特点。

②作为一个历史的或历时的过程,全球化的特征在于其共时性,具体而言就是空间上的世界压缩和地域联结。

(2)对文化全球化的理解

①全球化起源于经济全球化,即全球经济的市场化,此后衍生出政治全球化、文化全球化、军事全球化、环境全球化等不一而足。

②文化全球化的论题涉及到文化帝国主义与民族主义(即全球化与本土化)、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文化同质与文化多元等关切到文化自身的讨论。

(3)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对比较文学未来发展的意义

①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对以语言——地域为界定标准的“民族文学”概念构成了挑战。

a. 比较文学被放置在一个更加开放的多元文化语境下。它超越了语言和种族的界限,单一的

文学语境被双边的、比较的视野所取代,对于更广泛地理解各文学之间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b. 全球化的多元文化语境再次使民族“想象的社区”和民族文学的构成边界成为问题,同时也给比较文学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新课题。

②全球化给比较文学学科在未来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a. 与传统的国别文学研究的单一性和封闭性相比,比较文学的研究框架内纳入了异质的文化因子,可以置换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和阐释本土文学传统。

b. 比较文学跨文化、跨学科的特质使它更适于在流动开放的全球化语境中沟通不同的文化体系,使西方与东方文化可能进行建设性的对话。

c. 因此我们似乎不应该视文化全球化为洪水猛兽,反而可以借之使弱势文化、边缘文化被更多的他种文化了解,使“西方中心主义”的世界文化格局为之一变。

4. 什么是本土主义?

【答案】(1)本土主义是指一种与西方中心主义相对立的、狭隘的民族中心主义,或者称为文化保守主义。

(2)本土主义主张坚决抵制西方中心主义,力图维护自身本土文化的“纯洁”和“本源”的特色。这种本土主义主张一种危险的“种族分裂论”,它强调民族与民族之间具有所谓的“不可通约性”,并且把它视为现代性的一个重要特征。

(3)本土主义实质上既是一种文化孤立主义,又是另一种文化中心主义。

5. 从比较文学的视角简述西方后现代主义对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影响是一种整合与重构。

【答案】(1)比较文学下两种文学化文化的整合与重构

比较文学下两种文学化文化的整合与重构是比较文学要求的把东西方文化及文学汇通后,在整合的重构中产生出一种崭新的观念、崭新的意义、崭新的风格、崭新的书写,它既不是对西方欧美原创后现代主义的全盘接受,也不是对东方中国当代文学本土传统的全盘承继,而是立足于双方汇通基础上的重新站立。

(2)西方后现代主义对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影响是一种整合与重构

①创作主题方面,是西方后现代主义形式与中国当代精神的整合

以先锋小说为例,先锋小说的叙述话语主要模仿西方后现代主义,先锋小说家同时又注重文学的内容和对中国当代的时代精神有所把握,从而把影响其创作的西方后现代主义拿来后,破碎在他们的创作中进行再度整合重构了。

②创作理论方面,中国当代文学在经历了对西方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模仿阶段后,己进入了与西方后现代文学写作同步的层面,并以第三世界写作实践和话语特色与西方进行对话,进而对产生于西方语境下的后现代理论进行重构。

6. 比较文学可从国外汉学中吸取些什么?

【答案】(1)梳理中外文学交流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