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广西民族大学艺术学院808文学理论之比较文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20世纪译介学研究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答案】20世纪以来译介学十分关注译本或译者行为的自主性,因此其基本概念为“等值”和“功能”,整个翻译史便围绕这两个概念与译本或译者行为自主性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交替展开。

(1)“等值”

这一概念的定义多变,一般理解为“准确”、“合宜”、“精当”、“忠实”、“应和”等,主要指译文与原文之间的联系方式。

(2)“功能”

这一概念强调译本与译入语及其文化的联系方式,主要指译本释放各种效果的潜能,这些效果开始于信息的交流,继之于译文在译入语文化中相应效果的产生,而且要求这些效果应与原文在本族文化中所产生的效果大致近似。这些效果与某些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因素密切相关,比如宗教戒规、贸易往来、殖民计划、语言政策、民族文学发展等。

2. 什么是主题和母题? 二者的区别在哪里?

【答案】(1)主题

①主题是对事件的归纳、概括和抽象。

②它是一种高度的综合判断,可以是一个叙事句,也可以是复合句,但都应带有价值判断。

(2)母题

母题的涵义主要有两种:

①指“叙事句”的最小基本单位。

②人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所使用的最小的意义单元,如“生死”、“战争”等。

(3)主题和母题的区别

①母题是对事件的最简归纳,主题则是一种价值判断;

②母题具有客观性,主题具有主观性;

③母题是一个基本叙事句,主题是一个复杂句式;

④主题是在母题的归纳之上进行的价值判断,母题是一种常项,主题则是变量。

3. 80年代以来,比较文学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向如何?

【答案】(1)80年代以来,围绕比较文学和各种新理论的关系学者们展开了论争

①在文化研究热潮的冲击和推动之下,比较文学界对文化理沦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且在文本研究中引进文化比较的视角,在文化层面上探寻根源,追求具有文化意义的结论,呈现出比较

文学与比较文化相结合的趋势。

②有人看到比较文学已经被文化研究“淹没”,担心比较文学又一次面临“危机”。佛克马教授1982年的论文《比较文学和新范式》极富挑战性,他指明比较文学不应该排斥理论,相反,“文学的理论化研究在提供方法论基础的同时,加强和促进了比较研究”。佛马克试图在维护韦勒克等学者所强调的文学研究的人文主义精神的同时,为比较文学扩大领域、引进新方法、新理论提供空间。

③与佛克马相反,老一辈学者如韦勒克、雷马克、奥尔德里奇、乌尔利希·韦斯坦因等也分别在80年代发表论文,提出谨慎对待新理论的态度,认为新理论没有为比较文学提供什么实质性进展。

(2)进入“多元文化主义”和“全球化”时代,比较文学应向何处的争论更激烈

①1992年美国比较文学学会委托伯恩海默主持了一个十人委员会,讨论学科发展现状,并于1993年提出一份报告,题目为《跨世纪的比较文学》。报告指出了比较文学的两个发展方向:一是放弃传统的欧洲中心论,将目光转向全球; 二是研究重心由文学转向文化产品或其他话语形式。

②虽然比较文学的面貌日新月异,老问题(“我们是谁? 我们向哪里去? ”)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因此也就始终无法摆脱危机和焦虑意识。如今,这些问题仍在讨论之中,而且很难得出结论,比较文学的危机和焦虑仍然没有彻底解除。

正是这种强烈的自我反省意识和不断探求的精神使比较文学获得了勃勃生机,并始终保持在人文学科的前沿。让我们期待所有比较学者以及一切热爱文学和有志于从事文学事业的学者、学生共同探索和塑造比较文学的美好未来。

4. 为什么说译介学应是本体论、认识论、知识论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

【答案】译介学的理论属性因时代、理论层面或视角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1)当代译介学研究的特点是以文化转向为理论背景、强调理论渗透、注重跨学科整合以及宏观的文化整合阐释。其特点呼应了当代学术主流,主要从方法论入手,强调科学范式的学科整合能力、宏阔的理论视野和深邃的理论背景。

(2)译介学本身也具有工具性,因为它可以为多元文学世界提供文本平台。

(3)从本体论的另一个角度看,译介学本身亦具本体性,因为由于译者的介入,翻译本身也是一种别具深意的异质文学对话。

(4)译介学也是知识性的,因为由于文本流播、文学对话及其知识之互通有无,异质文学的融摄抑或共通、共同、共享才成为可能,并且,译介学本身即是一套知识体系,也是一种知识贡献。

因此,译介学应是本体论、认识论、知识论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

5. 一次成功的文学对话其前提是什么?

【答案】一次成功的文学对话其前提是:

作者和译者均确认并相信作品内容真实,符合社会价值规范,双方均有借助文本对话实施主

体对话的诚意。只有这样,对话双方才有可能一起被结合到文学译介及其交往实践这个共同的关系之中,进入彼此认同的对话机制和网络,形成互为主体的沟通关系。

6. 当今译介学研究的“文化转向”促使这门学科逐渐完成了哪些方面的多重开放?

【答案】当今译介学研究的“文化转向”促使这门学科逐渐完成了四个方面的多重开放:

(1)把译介学研究视域向人类普遍问题开放。

(2)把翻译作为一种鲜活的文化活动向与日俱新的世界多元文化格局开放。

(3)把翻译问题向广义的政治抑或思想文化领域开放。

(4)把自我向他者开放。

7. 左拉的“实验小说”反映了什么样的文学理论?

【答案】左拉是自然主义文学理论中最为重要的理论家和创作实践者,他的“实验小说”反映了其自然主义文学理论,主要可以归纳为:

(1)艺术作品是通过艺术家的气质所看到的的自然

在科学思想的影响下,左拉认为,在文学方面自然主义是回到自然和人,是指作者直接观察、精确解剖存在物,如实地感受和描写它,“描写最不足道的普通人物和事件。”并对客观世界以原样加以分析。

(2)以严格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从事写作

作家要以严格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从事写作,写真实,写真实的自然,写真实的普违人和事物。为了实现实验科学的精准和真实,“自然主义不再插手现实于对现实的增、删”也不服从一个先入为主的观念的需要,不需要想象; 只需要像科学家那样认真地观察,像摄像师那样机械地记录。

(3)现实主义应该是很薄的透明的屏幕

在左拉看来,现实主义是一层很薄的透明的屏幕,但这并不意味着书中的人物事件会如同镜子中所看到的人物和事件一样。书是人写的,人是有个性的,有其自身的先天素质。人们在作品中看到的现实只是通过艺术家的气质所看到的。艺术家的气质和其所信奉的创作理论就具有现实主义屏幕的性能。

(4)心理从属于生理

心理学应该是生理学中的一章,应该把性格的分析纳入气质的分析。作为泰纳的门徒,左拉相信心理是从属于生理的,人是由各种器官构成的生理主体,他每时每刻都在环境中生活,经受磨练并受其影响,各种器官都对心灵产生作用。左拉的“实验小说”如同科学家的实验,通过在某一个故事中安排若干人物的活动,显示科学决定论的规律,做一个“自然界的检察官”,为人物命运和行动寻找生理学和遗传学的原因。

(5)小说家应该是人的欲望的审问官

如果说实验者是自然界的审问官,那么自然主义小说家应该是“人和人的情欲的审问官”,这是因为人生命中的每一行动都是他的肉欲所驱使的。但将写小说比作“实验”是不妥当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