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东北财经大学社会保障之《社会保障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现代慈善事业与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的区别。
【答案】现代慈善事业与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的区别如下:
(1)现代慈善事业建立在人类侧隐之心或宗教信仰的基础上,但总是表现为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施舍,“施”和“受”之间的关系终究是不平等的,所以慈善常常带有“恩赐性”和“非制度化”(“随意性”)的特点。
(2)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在公民权利基础上,履行的是国家的社会财富再分配的责任,以专业化、职业化的社会服务将社会政策具体落实到一个个政策用户身上。所以,社会保障,强调其“权利性”、“制度化”或“专业化、职业化”。
2. 简述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程序。
【答案】社会成员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权利,需要经过相应的程序。在中国,接受申请并批准救助的机构是政府的民政部门及其办事机构。一般而言,社会成员申请救助时需要经过如下程序:
(1)申请
即社会成员根据现行法规、政策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评估自己及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人均收入水平,如果低于法定标准并需要通过这一制度提供援助时,应当填写并向社会救助机构提交申请书,申请书应当填写清楚家庭人口、无劳动能力人口、工作人口及家庭收入和支出状况,以作为申请救助的依据。
(2)调查
社会救助机构在接到申请后,应当派出工作人员,向申请家庭及其所在地区和工作者所在单位进行详细调查。以核实申请者的家庭情况及收入情况。通常,为了防止浪费国家资金,防止欺骗、冒领行为的发生,对申请人资格条件的规定和审查要求是较严格的。
(3)审核与批准根据调查结果和核实后的情况,社会救助专门机构做出是否批准其申请报告。
(4)发放保障金经过社会救助机构批准后,应当向申请者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
3. 为什么说社会保障具有多重功能?
【答案】传统的社会保障理论,一般只承认社会保障事后救助的单一功能,然而,范围广泛、项目齐全、形式多样的现代社会保障体系,早己远非历史上单一的救灾济贫可以比拟。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社会保障通常发挥着稳定、调节、促进、互助等多重功能作用。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是否充分得到了发挥或是否全部表现为正面效能,通常不是取决于社会保障制度本身,而是取决于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者与执行者。社会保障的多重功能主要表现在:
从社会学角度出发,任何一个社会都需要有动力机制与稳定机制,市场机制即是现代各国经济发展的首选动力机制,而社会保障则充当着首选的稳定机制。社会保障能够防范与消化社会成员因生存危机而可能出现的对社会、对政府的反叛心理与反叛行为,能够保障社会成员在特定事件的影响下仍然可以安居乐业,从而有效地缓和乃至消除引起社会震荡与失控的潜在风险,进而维系着社会秩序的稳定和正常、健康的社会发展。即社会保障是通过预先防范和即时化解风险来发挥其稳定功能的,它在许多国家均被称为“精巧的社会稳定器”或“减震器”。
(2)调节功能
①在政治上,社会保障既是各种利益集团相互较量的结果,同时也是调节不同利益集团、群体或社会阶层利益的必要手段,并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表现出不同的政治功能。
②在经济领域,社会保障的调节功能尤其显著。它体现在如下多个层次上:
a. 在第一层次上社会保障有效地调节着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
b. 在第二层次上社会保障直接调节着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
c. 在第三层次上社会保障还直接调节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它甚至被称为国家的福利投资; d. 社会保障事实上还对市场体系起调节作用。
③在社会发展领域,社会保障亦有效地调节着社会成员的协调发展。
(3)促进发展功能
①在社会发展领域:
a. 能够促进社会成员之间及其与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使社会生活实现良胜循环。
b. 能够促进遭受特殊事件的社会成员重新认识发展变化中的社会环境,适应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
c. 能够促使社会成员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其更加努力地为社会工作;
d. 能够促进政府有关社会政策的实施,如社会保障对象通常不分性别的做法就极大地促进了男女平等。
e. 能够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
②在经济领域社会保障通过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着经济的发展,同时透过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营直接促进着某些产业的发展。
③社会保障对劳动力再生产的保障与劳动力市场的维系,又促进着劳动力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因此,社会保障对市场经济并非只有单纯的维系、润滑作用,而是有着促进作用。
(4)互助功能
社会保障其实是一种风险分散或责任共担机制,风险分散与责任共担本身即是以互助为基石并在互助中使风险得到化解的; 同时,构成社会保障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福利与社会服务,从实质上体现出了互惠互助以及在互惠互助中的他助与自助:资金的互助、物的互助和劳务服务的互助,表明社会保障制度不仅是一种社会稳定机制,而且也是一种社会互助机制。
社会保障事实上还有着诸如防控风险等其他功能。在西方国家,有的经济学者还认为社会保障有资本积累功能,并把它作为现代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需要指出的是,在肯定社会保障具有多重功能的同时,也要警惕将社会保障功能泛化。因此,在社会保障理论研究与政策实践中,应当警惕泛政治化、泛经济化、泛社会化现象。
4. 结合各国实践谈社会保障与法制的依托性。
【答案】结合各国实践谈社会保障与法制的依托性是:
(1)各国社会保障与法制的实践
①英国的社会救济立法一一社会保障法的萌芽
社会保障起源于对贫民、灾民的救济,最初的社会保障立法出现在社会救济领域。世界上最早的把政府救济贫民的行为制度化、社会化的立法,当属英国于1601年颁布的《伊丽莎白济贫法》。这部法案规定了救济贫民的一些社会保障措施,旧《济贫法》被认为是社会保障法在萌芽阶段的标志性立法。1834年英国制定了新的《济贫法》,开创性地把救济贫民灾民、为公民提供基本生存保障确认为政府的职责和义务,明确这是政府应该实施的积极的福利措施。这个法案标志着英国现代社会救济制度的诞生。
②德国的社会保险立法一一社会保障法的诞生
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法产生于19世纪80年代的欧洲工业国家,其标志是德国社会保险法的诞生。从1883年到1889年,律斯麦执政的德国政府颁布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三部社会保险专项法律,即《疾病社会保险法》、《工业伤害保险法》和《老年与残疾保险法》,开始在德国建立具有普遍强制性的社会保险制度,使德国成为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诞生地。在此之后,德国又进行了一系列的国家立法活动,这些法律的颁布,逐步完善了德国的社会保险法律体系,全面建立起一个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社会保障制度。
③美国的社会保障综合性立法一一社会保障法的成熟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为摆脱经济危机、重新恢复经济、稳定社会秩序,许多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这给社会保障法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机会。罗斯福总统在美国实行了一系列“新政”,于1935年由国会通过了美国历史上第一部,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障法》的颁布在世界社会保障立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对社会保障进行综合性立法的杰出的法律文献。
④欧美国家的社会福利立法一一社会保障法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经济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并相继进入社会保障制度迅猛发展的“福利国家”时期。社会福利立法由英国率先开始,从1944年至1948年,英国出台了一系列以实现充分就业和扩大社会福利为目标的法律法规,成为了当时西方国家拥有社会保障立法数量最多、保障制度最为完备的国家。1948年夏天,英国向世界宣布已经建成“福利国家”,开始实行惠及全体社会成员的“从摇篮到坟墓”的高福利的社会保障制度。
⑤“福利国家”社会保障法的调整与改革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