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渤海大学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Portals
【答案】中文意思为门户。是指集成了多样化内容服务的Web 站点,又称为网络门户。现在通常认为网络门户就是网上浏览者的出发地点,人们经由这道门进入网络世界,也可以看作上网的“启动港”,上网第一站。
2. Virtual learning environments
【答案】中文为虚拟学习环境。是把远程交互和面对面的交互按照多种方式结合起来,并提供某种虚拟的时空的学习环境。对于VLEs ,学生、教师和教育机构所持的观点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在教育环境中对于各方虚拟学习所体现的优点是不同的。对于那些不愿意在教学活动中采用虚拟学习的人来说,虚拟学习最大的缺点就是它的不确定性和不可知性,这意味着虚拟学习还有很多的潜力没有显现出来,还没别人们所了解。
3. 信息技术
【答案】信息技术,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 )。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信息技术的研究包括科学,技术,工程以及管理等学科,这些学科在信息的管理,传递和处理中的应用,相关的软件和设备及其相互作用。
4. 电子档案袋评价
【答案】电子档案袋是以档案袋为依据而对评价对象进行的客观综合性评价,主要是指收集学生自己认为能够证明自己的学习进步、创新精神和知识技能的成果,可以包括计划、中间过程的草稿、最终的成果、以及教师的评价、相关资料等,以此来评价学生学习和进步的状况。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电子档案袋评价,能真实地记录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的成长足迹,督促学生经常自我评价,反思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
二、简答题
5. 教育技术运用所包含的内容有哪些?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案】教育技术运用是教学设计方案和教学开发的产品走向教育教学领域、促进学习者学习活动的实践性环节,又为教育技术应用的管理和评价提供实践依据的标准。一般来说,教育技术的运用范畴就是教育运用所包含的内容。
(1)教育技术运用的内容
教育技术运用的内容不仅包括媒体的运用,还有以下几个部分:
①学习资源和教学系统开发结果的利用
在学习资源的一切要素中教学媒体和新技术是最主要的两个组成部分,学习资源的利用主要指教学媒体和新技术在教学和管理领域的运用。
②革新推广
对于教育技术的运用而言,革新推广这个子范畴的重要性在于:促进革新意识的培养,积极尝试、采纳和运用新的教育技成果。在革新推广过程中通常要考虑四个因素:革新的特点、传播渠道、时间和社会系统。
③实施和制度化
实施是在实际的环境中使用革新成果,目的是要确保组织机构中的个人对革新成果的合理使用。制度化是在一个组织机构中对教学革新成果的持续使用,目的是将革新成果整合到组织机构的运作机制和日常的工作中。
④政策和法规
政策和法规是影响和规范教育技术推广和使用的强制性规则和行为。政策和法规通常受道德和经济问题的限制,它们对实践的影响更大也更直接。
(2)教育技术运用内容之间的关系
对于教育技术运用的理论和基本要素,莫达伦总结出这一过程至少包含三个阶段:使用、纳入和制度化。使用阶段是最低端,运用意味着自发的对学习资源或者技术革新成果的一次性使用; 当学习资源或者技术被嵌入到更大的教学包或教学系统后,或者永久性的运用到课程中时,就进入到纳入阶段; 把教学革新嵌入一个组织的结构或文化中,就进入到制度化阶段。教育技术运用各子范畴之间的关系是在教学实践中体现为点—线—面的逐步深入,将技术运用从自发的转为永久性的,从一次性的转为在课程中必不可少的,并最终纳入到组织结构中,形成技术使用的制度化。
6. 技术、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答案】(1)定义
①技术是人类在生产活动、社会发展和科学实验过程中,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而根据客观规律对自然、社会进行认识、调控和改造的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等的综合体。包含有形的物质设备、工具手段和无形的、非物质的、观念形态的方法与技能。
②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它分为有形的物化形态的技术和无形的观念形态的技术两大类。
③教育技术学是专门用于研究教育技术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是在教育心理学、媒体技术与系统科学方法的发展、彼此渗透、综合的基础上产生的。
(2)区别
①范畴不同。教育技术是技术的子范畴,它是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这一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而教育技术学这门学科是研究教育技术现象及其规律的。
②内涵不同。教育技术和技术是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而教育技术学是
一门研究现象与规律的学科。
③历史背景不同。技术和教育技术的历史源远流长,而教育技术学是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形成的学科体系。
(3)联系
技术、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这三个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教育技术是技术的子范畴,它是技术在某一个特定领域的运用。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教育技术发展,同时也扩大了教育技术学的研究范畴和应用领域。
7. 请你谈谈当前我国教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根源。
【答案】(1)当前我国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忽视教学结构的改革
多年来,我国教学改革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普遍反映整个教改并没有大的突破,主要问题在于,这些教改只注重内容、手段和方法的改革,而忽视教学结构的改革。教学结构的改变必然会触动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与学的理论等根本性的问题。可见,教学结构的改革是比较深层次的改革。2001年国家实施新课程改革之后,对教学结构的改革已经有了一些尝试,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教学结构改革的意义还没有被人们普遍认识,扔需加大宣传与推动。
(2)忽视教学结构改革的根源:两个误区。
对于教学结构的改革长期以来没有引起教育界重视的原因,是因为教育理论界本身对教学过程的研究就存在两个误区,从而影响了整个教育界对教学改革目标和方向的确定。
①将教学过程中矛盾的主要方面绝对化,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活动所产生的过程。传统教学理论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起主导作用,这意味着在教学这对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教师,这一认识是符合教学过程基本规律的。但是其将教师的主导作用绝对化,把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某些阶段起主导作用扩大为整个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这是第一个误区。
②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取代对教学过程中认知规律的研究。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属于学习活动,应该遵循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但是我国国内的教育理论界,绝大部分将教学过程笼统的称之为“特殊的认识过程”。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只能作为研究的指导思想而不能取代对具体科学领域的艰苦探索。但是,在教育改革的实践中我国的一些研究者却用认识论的原则和结论取代教学过程中具体认识规律的研究。这是第二个误区。
8. 查阅近几年我国有关教学系统设计的文章和书籍,分析我国教学系统设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试提出解决该问题的设想。
【答案】教学设计作为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门应用性学科,首先于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发展起来。它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很重要的实践领域,因此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并且作为知识形态要素的核心成分在教育技术学科体系中占据着核心地位。
(1)我国教学系统设计的现状
在我国,由于教育改革的深入对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的紧密协同发展,理性和创造性的有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