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上海财经大学财政学之税收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纳税担保

【答案】纳税担保是指经税务机关同意或确认, 纳税人或其他自然人、法人、经济组织以保证、抵押、质押的方式, 为纳税人应当缴纳的税款及滞纳金提供担保的行为。纳税担保有利于保障国家税收收入, 保护纳税人和其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纳税担保人包括以保证方式为纳税人提供纳税担保的纳税保证人和其他以未设置或者未全部设置担保物权的财产为纳税人提供纳税担保的第三人。

2. 税式支出

【答案】税式支出是指政府为了对经济、社会的某些特定领域施加影响, 通过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 把本届政府财政的一部分收入让渡给纳税人的间接支出。税式支出属于财政补贴支出。其一般形式有税收减免、纳税扣除、税收豁免、税收抵免、延期纳税、优惠税率、加速折旧等。

二、简答题

3. 世界各国税制结构有哪几种模式?各自有哪些优缺点?影响一个国家主体税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从现代世界各国税制结构来看, 主要有三大模式, 即以商品劳务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模式, 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模式, 商品劳务税和所得税并重的双主体税制结构模式:

(1)各税制结构的优缺点

①以商品劳务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模式

以商品劳务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模式是指在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税收收入总额中, 通过增值税、消费税、关税等商品劳务课税所筹集的税收收入占主要部分, 并对社会经济生活起主要调节作用。

a. 优点:

征税范围广, 税源充裕稳定, 收入及时可靠;

计算简便, 征收和稽核容易, 征管成本较低;

税收中性, 对市场的干扰较小, 能够保证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b. 缺点:

收入上缺乏弹性, 税负上具有累退性, 不利于税收公平, 难以发挥税收稳定经济和公平收入分配的作用。

(2)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模式

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模式是指通过所得税所筹集的税收收入占全部税收的主要部分, 对社会经济的调节作用主要通过所得税来实现, 同时辅之以其他税类。所得税类中多以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障税为主体, 公司所得税一般不占主体地位。

a. 优点:

采用累进税率, 税负的公平性;

税源充裕可靠, 具有弹性;

可以较好地促进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

b. 缺点:

边际税率过高、税率计次过多, 挫伤劳动、投资积极性;

计算复杂, 征税成本高。

(3)商品劳务税和所得税并重的双主体税制结构模式

以商品劳务税和所得税并重的双主体税制结构模式是指在税收总收入中, 除了一些辅助性的小税种外, 商品劳务税和所得税的收入比重相当, 共同发挥筹集财政收入和调节经济的作用。两类主体税可以取长补短、发挥综合优势。

(2)税制结构的影响因素:

①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一个国家人均纯收入水平的高低和纳税人对税收负担承受能力的强弱, 从而决定着所得税税源的充裕程度和以所得税作为主体税的现实性。

②税收征管水平

由于所得税的课征要求有较高的征管水平与其相适应, 因此, 税收征管水平的高低也决定了以所得税作为主体税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③一个国家的税收法治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一国在一定时期的税收政策目标等也是影响税制结构的因素。

4. 房地产税为什么只能充当省级以下地方主体税?

【答案】从世界各国的实践来看, 房地产税一般是作为地方性税种而存在的, 而且是作为省或州以下基层地方政府的税种。房地产税不宜作为省一级的主体税种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征收难度大, 管理成本高。

因为正规的财产税的税基以课税对象的市场价值为准。一个省内部各地发展往往不平衡, 房地产价格差别很大, 很难找到一个全省统一的评估标准。评估基准不一致, 就难以公平课税, 全省统一的房地产税就很难有效实施。硬要推行, 征收管理成本将很大。

(2)省范围大, 无法与纳税人受益挂钩。

将房地产税作为省税, 获得的收入在全省范围内安排, 无法与纳税人受益挂钩, 起不到受益税的作用。而美国的经验表明, 受益税机制的存在是财产税克服其固有弊端的必要机制, 在没有受益税机制的情况下, 财产税不是良税, 不宜做主体税。

(3)无法形成对税负的有效控制机制。

如果社区足够小、信息比较对称、迁移容易, 当人们发现负担的房地产税超过政府以此为经费提供的公共产品利益时, 在其他途径无效, 且迁移的成本低于税收负担时, 可选择迁移的方法来抵制, 从而形成税负、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与纳税人偏好吻合的约束机制, 减少房地产税的福利损失。如果将房地产税作为省税, 这种机制将不复存在。

5. 要实现增值税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中性化, 需要怎样的制度条件?

【答案】要实现增值税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中性化, 增值税在制度上必须是全面型增值税、增值税体系内纳税人身份同一、消费型增值税、出口实行零税率, 购进投入品税额抵扣采用发票法、实行单一比例税率。

(1)全面型増值税是指征税范围包括农业、工业、批发、零售、服务提供、进口等交易活动。而不是仅仅对货物课税, 不对服务提供课税。

(2)增值税体系内纳税人身份一致性。增值税体系内不存在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税制差别, 对农民、小规模经营者(小规模纳税人)给予是否成为增值税纳税人的选择权, 一旦选择成为增值税纳税人, 就要履行増值税纳税人的法定义务如建账立制按常规进行会计核算、依法使用发票等, 同时也享有同增值税其他纳税人相同的权利, 其中最重要的是有权使用増值税发票并抵扣进项税额。如果选择不成为增值税纳税人, 则免征增值税, 也不能抵扣进项税额。

(3)消费型增值税是指可抵扣的进项税额不仅包括购入的流动资产类中间产品(如原材料、辅助材料等)已纳增值税, 而且包括购入的固定资产类产品(机器、设备等)已纳增值税。这样的增值税其税基在整体上相当于消费, 因此被称为消费型增值税。

(4)凭发票抵扣进项税额。对购进货物和劳务已经缴纳的増值税给予抵扣(进项税额抵扣)是増值税区别于其他流转税的基本特征, 也是增值税具有一系列制度优点的缘由。欧盟推行的増值税率采用以购进货物和服务的发票上注明的已纳增值税为抵扣依据的办法。

(5)单一或接近单一税率制。绝大多数欧盟国家的增值税只有一档税率, 一些国家实行一档基本税率加一个高税率和一个低税率。

6. 简述税收风险管理的主要步骤。

【答案】税收风险管理的主要步骤包括:

(1)相关信息的收集, 税收风险管理所需要的数据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①外部信息, 包括经过工作人员甄别后的举报信息, 海关、银行、煤气、自来水、电力供应部门、车管部门、土地房产部门的信息, 以及股票交易市场信息等;

②税务机关的内部信息, 包括纳税申报、以前年度的税收风险评估资料和对纳税人的审计资料等。

要将所有的外部、内部数据全部录入税务机关的计算机网络, 以供管理人员随时调用。

(2)信息分析

①税收风险管理人员将采集的信息输入由专家设定的方程和模型中, 自动生成几个报告, 然后分析人员再根据个人的分析和经验对报告进行修正, 就保证了信息分析的质量和统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