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安财经学院经济学院税收学复试之税收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代扣代缴

【答案】代扣代缴是指按照税法规定, 负有代扣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在向纳税人支付款项时, 依法从支付款额中扣收纳税人应纳的税款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和缴库办法申报解缴的一种方式。

2. 综合个人所得税制

【答案】综合个人所得税制也称为一般所得税制, 是指对纳税人的各项应税所得综合征税的一种税制。综合所得税制充分考虑了纳税人的总体负担能力, 较好地体现了量能课税的原则, 一般适用累进税率征收。由于汇总了纳税人各方面的所得, 就需要用申报法来征收。这种税制管理难度大, 管理成本高, 需要具备较先进的征管技术, 尤其是需要普遍采用计算机对个人收入进行监控和管理, 也需要纳税人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纳税意识。

二、简答题

3. 简述税收的相机抉择机制。

【答案】相机抉择机制, 是指在经济波动的不同时期, 政府根据调节目标的需要, 人为地选择不同的税收政策工具, 做出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政策安排。相机抉择多表现为一种补偿机制, 需要政府决策者准确把握经济形势, 灵活运用各项政策的搭配, 保持经济的稳定。

(1)当经济处于高速增长时期时, 政府可以人为地选择增加税收的抑制性政策来防止经济的过度膨胀。而由于不同税种、不同税制要素对经济作用的环节和层面是不同的, 因而政策手段的选择可以有明确的针对性。

(2)当经济处于衰退时期时, 对税收政策手段的选择可做反向思考。

当代西方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相机抉择机制存在一定的时滞问题, 即认识时滞、行动时滞和影响时滞, 这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相机抉择机制稳定经济作用的发挥。

4. 什么是税负转嫁的“绝对转嫁论”和“相对转嫁论”?

【答案】随着财政税收实践与理论的发展, 在西方逐渐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和观点, 归纳起来, 可分为“绝对转嫁论”和“相对转嫁论”。

(1)绝对转嫁论

对税负转嫁问题做出绝对的结论, 即一切税收都可以转嫁, 或某种特定税收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转嫁。这一观点包括以下学说:

①纯产品说

由重农学派的经济学家倡导, 对地租课税之外的所有税收都可以转嫁, 而且最终还是落在土地

的所有人身上。

②纯所得说

由古典学派的经济学家倡导的, 一切租税皆来源于纯所得。除地租税不转嫁之外, 利润税、工资税等所有税收都会转嫁, 而且最终都要由地主或消费者来承担。

③均等分布说

虽然都认为税收负担皆可转嫁, 但分为乐观派的观点和悲观派:

a. 乐观派的学者认为, 税收负担的转嫁可分为三个层次:首先从纳税人转移至其商品的买主和卖主以及消费者那里, 然后从此逐渐扩张于其他一切业务, 最后扩张至一切方面, 所有人都要担负一定的税, 从而每个人都有负税的感觉。

b. 悲观派则认为, 无论何种税收, 都要转嫁, 而且最终都要由消费者来承担。消费者阶级大多属于穷人阶级, 而穷人负担税收是不公平的。

(2)相对转嫁论

税负转嫁的相对论是对税负转嫁问题不做出绝对的结论, 认为税收负担是否转嫁以及转嫁的程度如何, 要根据税种、课税商品的性质、供求关系以及其他经济条件的不同而异。

5. 税款的缴纳方式包括哪些?

【答案】税款缴纳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依照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实现的税款依法通过不同方式缴纳入库的过程。税款缴纳的方式包括纳税人自行缴纳、代收代缴和代扣代缴、委托代征三种, 具体说明如下:

(1)纳税人自行缴纳

经主管国家税务机关批准的纳税人依照税法规定, 自行计算应纳税款, 自行填写、审核纳税申报表, 在规定的纳税期限内, 向主管国家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 并报送纳税资料和财务会计报表。经审查核实后, 填写税收缴款书, 到开户银行解缴应纳税款。

适用于经营规模较大、财务会计制度健全、能够如实核算和提供生产经营情况、正确计算应纳税款的纳税人。

(2)代收代缴和代扣代缴

①代收代缴:依照税法规定, 负有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在向纳税人收取款项的同时, 依法收取纳税人应纳的税款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和缴库办法申报解缴。

②代扣代缴:按照税法规定, 负有代扣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在向纳税人支付款项时, 依法从支付款额中扣收纳税人应纳的税款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和缴库办法申报解缴。

代收代缴和代扣代缴适用范围仅限于税法中明确规定的情形, 由扣缴义务人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履行代扣、代收税款的义务。

(3)委托代征

税务机关委托某些单位或个人, 代其向纳税人征收税款。委托代征方式主要适用于零星、分散和流动性大的税款征收, 有利于加强零散税源的控管, 提高征管效率。

6. 要实现增值税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中性化, 需要怎样的制度条件?

【答案】要实现增值税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中性化, 增值税在制度上必须是全面型增值税、增值税体系内纳税人身份同一、消费型增值税、出口实行零税率, 购进投入品税额抵扣采用发票法、实行单一比例税率。

(1)全面型増值税是指征税范围包括农业、工业、批发、零售、服务提供、进口等交易活动。而不是仅仅对货物课税, 不对服务提供课税。

(2)增值税体系内纳税人身份一致性。增值税体系内不存在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税制差别, 对农民、小规模经营者(小规模纳税人)给予是否成为增值税纳税人的选择权, 一旦选择成为增值税纳税人, 就要履行増值税纳税人的法定义务如建账立制按常规进行会计核算、依法使用发票等, 同时也享有同增值税其他纳税人相同的权利, 其中最重要的是有权使用増值税发票并抵扣进项税额。如果选择不成为增值税纳税人, 则免征增值税, 也不能抵扣进项税额。

(3)消费型增值税是指可抵扣的进项税额不仅包括购入的流动资产类中间产品(如原材料、辅助材料等)已纳增值税, 而且包括购入的固定资产类产品(机器、设备等)已纳增值税。这样的增值税其税基在整体上相当于消费, 因此被称为消费型增值税。

(4)凭发票抵扣进项税额。对购进货物和劳务已经缴纳的増值税给予抵扣(进项税额抵扣)是増值税区别于其他流转税的基本特征, 也是增值税具有一系列制度优点的缘由。欧盟推行的増值税率采用以购进货物和服务的发票上注明的已纳增值税为抵扣依据的办法。

(5)单一或接近单一税率制。绝大多数欧盟国家的增值税只有一档税率, 一些国家实行一档基本税率加一个高税率和一个低税率。

7. 简述税收成本的含义。

【答案】税收成本是指为征集一定数量的税收收入所发生的各项费用的总和, 具体包括征税成本、纳税成本及社会成本三个部分。

(1)征税成本

征税成本是指税务当局为保证税法顺利实施和及时、正确、足额地计征税款所需要花费的费用, 由政府承担, 即政府为取得税收收入而支付的各种费用。具体包括:①人员费;②设备费;③办公费;④其他费用。

(2)纳税成本

纳税成本是指纳税人在对自己负有纳税义务的课税对象依法计算、缴纳税款的过程中发生的费用, 由纳税人承担, 即纳税人在计缴税款过程中付出的费用。具体包括:

①直接纳税成本:纳税人为履行纳税义务而付出的人、财、物。

②间接纳税成本:纳税人在履行纳税义务的过程中所承受的精神负担、心理压力等。由于间接纳税成本是反映一种精神上、心理上的负担, 因此它与税制的公平性、税负的适度性和税收政策的普及性有很密切的关系。

(3)税收社会成本

税收社会成本是指不能直接归入征税成本和纳税成本, 但由税制运行而产生的成本, 税收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