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深圳大学管理学院923行政管理理论之行政管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个人绩效合约
【答案】个人绩效合约是个体绩效考核的一种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组织绩效目标自上而下的层层分解确定不同员工的主要绩效范围,然后设定相应的绩效目标并确定具体的考核目标。员工在与其直接上级进行沟通后签订个人绩效合约。员工的直接上级负责监督绩效合约的完成,并负责根据绩效合约的具体要求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
2. 公共政策间题
【答案】公共政策问题是指经由政策制定者认定,进入政府议程而欲加以解决的公共问题。公共政策问题是通过公共活动能得以实现的未实现的需要、价值或改进的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共政策问题具有选择性、动态性和时效性。公共问题不等于公共政策问题,公共政策问题只是诸多公共问题中的一部分。公共问题成为公共政策问题的条件是:公共问题促使人们行动,特别是向政府及公共部门表达,同时该问题又在特定政府权限范围之内,在特定时期被列入政府政策议程。
当代政府遇到的公共政策问题,性质复杂,范围广泛,其特点是:
(1)相互依赖性。政策问题并非是单独存在的孤立实体,而是彼此交错,相互影响。在解决政策问题时,必须采取整体的观点,将问题视为整体问题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
(2)主观性。政策问题是人类对于环境所采取行动的思考产物,是人类以概念诊释问题情景的感觉产物。因此政策问题的解决必须有人文的关怀。
(3)人为性。政策问题是人类主观判断的产物,它不能脱离该问题的厉害关系人。因此政策问题是基于社会需求而建构、维持或改变的。必须重视利害关系人的重要性。
(4)动态性。一个政策问题可能有不同答案,答案本身也很可能转化成为一个问题,因此,问题与解决方案经常相互流动。
3. 正式评估与非正式评估
【答案】正式与非正式评估是从评估组织的活动形式上划分的。
(1)正式评估
正式评估是指采用描述性的方式来获取关于政策运行结果方面可靠而有效的信息的一种评估方式。它对运行结果的评估是建立在政策计划目标已经被政策制定者和计划管理人员正式宣布的基础上的。它的主要假设是:正式宣布的日的或目标是这些政策或计划价值的恰当测度。正式评估主要针对评估者、评估形式和评估内容而定,它要求有正式的评估人员、经费和设施方面的保证,
能够掌握较为充分的评估程序,采取科学严谨的评估手段进行评估。正式评估中需要按照事先制订的完整的评估方一案,并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和内容执行。
正式评估的主要形式包括“总体评估”和“形成评估”两种。
①总体评估适用于原本就结构良好的政策问题,其目的在于检测政策方案实行一段时间之后的结果;
②形成评估则是对政策方案作持续的监控。
总体评估是建立于实证主义的基础上的,而形成评估则是以建构主义为基础,它着重于世界的社会性建构和历史习俗上的可能性知识。
(2)非正式评估
非正式评估是指对评估者、评估形式和内容不做严格规定,对评估的结论也没有必须的要求,团体和个人可根据本身所掌握的情况和信息,对政策的各力一面加以分析和评价。非正式评估一般不占主导地位,但它可视为是对正式评估的必要准备,也是对正式评估的重要补充。
4. 信息资源
【答案】信息资源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信息资源仅指信息内容,是限于信息本身的文献资源或数据资源,或各种媒体和形式的信息集合,包括文字、声像、印刷品、图形、图像、电子信息等。信息资源狭义的理解,突出了信息本身这一信息资源的核心和实质。广义信息资源以信息本身为核心,包括与信息相关的人员、设备、技术、资金和信息资源管理体制等各要素的总称。广义信息资源概念把信息活动各要素都纳入信息资源的范畴,这更有利于全面、系统地管理和开发利用信息资源。
狭义与广义信息资源概念的关键区别在是否将与信息有关的设备、技术、人员和管理体制也纳入信息资源的范畴。信息内容、信息内容的表达和组织方式、及其表达所依附的载体以及信息资源管理体制,是信息资源的构成要素。
二、简答题
5. 简述行政环境及其意义。
【答案】(1)行政环境的含义
行政环境即政府管理的环境,是指围绕行政活动和行政现象,能直接和间接作用和影响行政活动的各种客观因素的总和。行政环境的含义有两个方面:行政活动和行政现象的所有外部因素以及行政活动内部系统的相关因素。
(2)行政环境的特点
①主导性。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于某一事物的过程中,必定会有某些因素的作用处于主导地位。
②联系性。各环境要素之间都是互有联系、互相调整并相互适应的,某一环境因素的变化常常会引起一系列环境因素的变化。
③综合性。某一事物受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变化是各种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
④层次性。井非所有的环境因素都有同样的重要性。
⑤变异性。客观环境的变化影响行政管理诸因素的变迁。
(3)行政环境的意义
①行政环境是行政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行政系统必须并只能在一定行政环境中运行和发挥作用。行政环境改变了,行政系统的存在和活动方式也必须随之改变。
②行政环境是行政系统施加影响的对象,行政环境的改变是行政系统功能有效发挥的结果。 ③行政系统的活动和行政环境的改变,只能在实践中取得一致。行政系统活动主要是执行国家意志,是制定方针、政策、法规、命令,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把这些变成改造环境的物质力量。而行政环境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到改造。离开实践,行政系统的运作就陷于空谈而不能产生实际效果,行政环境也得不到自觉改造。
④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的制约
良险的行政环境可为行政活动提供有利的条件,恶性的行政环境则会对行政管理起到阻碍和抑制的作用。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的制约有三种形式,即要求、支持、反对。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的制约途径是:a. 行政环境是行政系统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 b. 行政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规定着行政管理的内容和发展方向; c. 行政环境影响着行政体制与机构建设; d. 行政环境影响着行政过程。
⑤行政管理对行政环境的改造
体现在:a. 适用性改造。行政管理对行政环境的改造在适应行政环境的基础上进行; b. 积极性、开放性改造。提倡行政管理对行政环境的积极主动的开放性改造,而不是相反; c. 能动改造。政府引导整个社会协调有效地发展。
6. 简述行政监察体制。
【答案】行政监察机关实行双重领导体制。实践中,中央、省级、市级和县级人民政府分别设监察机关。监察部主管全国监察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监察机关负责本地区的监察工作。地方行政监察机关同时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监察机关负责,而在监察业务方面以上级监察机关领导为主。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国家行政监察机关与中共纪律检查委员会合署办公。
(2)行政监察形式
①检查监督执法情况。检查监督行政管理机关在遵守和执行法律法规和人民政府的命令、决定中存在的问题。
②受理控告和检举。受理的监察机关对行政管理机关、公务员和行政管理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的违法行为的控告和检举。
③调查处理违纪行为。调查处理行政管理机关、公务员和行政管理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的违纪行为。
④受理申诉。监察机关还受理公务员和行政管理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不服主管行政管理机关给予行政处分决定的申诉,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由监察机关受理的申诉。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