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西藏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624行政管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行政法制

【答案】行政法治是行政组织结构法治、行政职权法治和行政行为法治的总称。具体包括:①行政组织结构法治; ②行政职权法治; ③行政行为法治。行政法治的含义主要包括三个要点:①行政权力的取得必须由法律设定; ②行政权力的行使必须依法; ③违法行政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将行政权严格置于法律约束之下,正是依法行政的本质所在。

2. 行政道德

【答案】行政道德是职业道德或行业道德的一种类型,是人们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般道德在行政活动中的体现,是统治阶级的道德对行政管理活动的特殊要求。

3. 概念数据库

【答案】概念数据库是最终用户对数据存储的看法,反映用户综合性信息需求。概念数据库一般用数据库名称及其内容(简单数据或复合数据)的列表来表达。

4. 预算会计

【答案】顶算会计是对政府预算资金活动过程及其结果所实施的一种管理活动。是各级财政部门和事业行政单位用来核算、反映和监督政府预算执行情况的会毛上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和事业行政单位的经济业务,进行连续、系统、完整的反映和监督。预算会计主要的核算对象是财政性资金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主要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事业单位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

5. 数据库

【答案】数据库是对来自异地、异构的数据源和各种数据库的数据经加工后在一种称为数据库的存储地存储、提取和维护的一种存储方式。数据库提供集成化的和历史化的数据、集成种类不同的应用系统、组织和存储数据以供信息化和分析处理之用。数据库的相关技术包括联机分析处理、决策支持系统和数据挖掘。因此,数据库既是一个信息资源的存储机制,也是一个信息资源分析、处理的支持决策系统,基于数据库的行政信息存储将会成为主流的存储方式。

二、简答题

6. 理解公共行政的“公共”二字的含义、“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异同。

【答案】(1)公共行政的“公共”二字的含义

“公共行政,,是公共行政学中的专门术语,由于在“行政,,前面加了“公共”二字,使“行政”本身的含义更为丰富。

①和私人行政相区别。“公共”是相对于“赢利的,,、“私人的”或“企业的”行政来说的,亦即强调执行行政活动的主体主要是公共(Public )部门或公共服务机构,而不是私人企业或私人机构。

②明确行政活动的目的和性质。公共行政的目的和性质主要是为公众(Public )提供服务。 ③强调行政所负的社会(society )责任和义务。行政活动的目的和性质决定了它应负有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因此其工作绩效不能简单地用利润或效率作标准,而必须用服务数量、质量、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等多种尺度作标准。

④强调公众的(Public )参与性。行政的整个活动过程和广大公众的利益有密切联系,主要表现在公众对政府决策的影响、通过立法、司法机构对政府行为的约束及通过各种渠道对政府活动的舆论监督等各个方面。

⑤强调行政活动的公开性(Public )。公开性一方面说明行政官员的工作要有透明度,让公众知晓,另一方面说明要让立法机关、司法机关、新闻媒介和各种公众了解主要的行政工作,并随时接受检查、调查和监督。因此“公共行政”一词本身的含义比“行政”一词要丰富得多。

(2)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异同

①在广义上,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二者是相等的,都可以理解为公共部门对公共事务所进行的管理活动(主要是包括政府公共管理)。即二者的外延是一致的。

学界所称的公共行政,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前者指政府对自身事务的管理; 后者指政府对包括自身事务在内的整个社会的管理。同样,公共管理,亦可以认为只是行政学意义上的概念。在最广泛范围内,公共管理可以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不同的层次。宏观层面的公共管理,指的是政治学(价值)意义上的公共管理,即政治学所研究的国家治理或政治管理。可见,管理公共事务是政治的本义,就是政治层面的公共管理。中观层面的公共管理是纯粹意义上的公共管理,即与政治统治相分离的公共管理活动。在政治行政二分法下,公共行政或公共管理,都是公共部门管理的具体模式。在微观层面上,公共管理重点是解决管理技术和方法问题,新公共管理更多地在这一范畴内体现出来。通常所说的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的管理具有相通性,大概也是基于这层意思而言的。

②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在狄义上被用来指公共部门管理的两种不同模式。

a. 理论界倾向于把公共行政看成是政府为主体的管理活动,在国内也被称为行政管理。因此公共行政是指政府对国家、社会及自身事务所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由于公共行政是政府独特的管理活动,它必然与政府的本质特性密不可分。有学者指出,“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管理,行政是与国家的产生联系一起的,是有了国家才出现了行政,即行其政事”。由于现代政府是公众权力的执行者,承担着建立在委托一代理关系上的管理人角色,因而如何保持公众权力行使的合

法性及公众利益最大化是政府管理或公共行政必须考虑的问题。公共行政欲达到上述目标,在管理中体现政府公共部门“公共性”就是核心要素。事实上,无论从公共行政主体还是管理手段上看,公共行政的本质必然是“公共的”管理活动。

b. “公共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满足公众的利益需求,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各种社会事务所实施的有效管理。它强调的是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而弱化了政府的政治统治职能”。因此,公共管理的着眼点应该是社会事务的管理,社会性是公共管理的内涵。原因在于:第一,公共管理主体的社会性内涵。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国家、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国家存在于社会之中,以社会的存在为基础; 政府是国家的伴生物,政府的生命力来自于它的社会服务作用; 社会公共组织本身就是社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组织。第二,公共管理对象的社会性内涵。公共管理的对象就是社会(广义的社会)公共事务,而公共事务的公共性和社会性在这里是同义语。第三,社会性是公共管理活动和过程的共同性内涵和基础性内涵。基于此,国内有学者认为,“推行公共管理实践的发展,开展公共管理的理论研究,更大的意义在于推进公共管理社会化”。

7. 简述绩效实施与过程管理的内容。

【答案】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决定绩效管理方法有效与否的是处于计划与考核间的绩效实施与过程管理。绩效口标和任务的达成,需要对绩效计划的实施过程和进展情况进行监控。绩效实施与过程管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是持续的绩效沟通; 另一个是对员工数据、资料等绩效信息的收集与分析。

(1)持续的绩效沟通

绩效沟通是指一个管理者与员工双方追踪进展情况、找到影响绩效障碍以及得到使双方成功所需要信息的过程。绩效管理系统中,绩效计划是动态的,需要随时发现不合理和过时之处及时调整。持续的绩效沟通可以使绩效周期内的每个人,无论管理者或是员工,都可随时获得有关改善工作的信息,并就随时出现的变化情况达成新的承诺。绩效沟通的方式分正式与非正式两种形式。

(2)绩效信息的收集和分析

绩效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是指系统收集有关员工、下作活动和组织等方面的绩效信息并对此进行科学分析。

收集绩效信息的主要目的是为绩效考核、绩效改进和员工交流提供事实依据,也为其他人力资源决策提供事实依据,在绩效考核出现法律纠纷时为组织的决策辩护。

信息收集的渠道可以是组织中的所有员工,有员工自身的汇报和总结、有同事的共事和观察、有上级的检查和记录、也有下级的反映与评价。

8. 简述领导与管理的区别和联系。

【答案】(1)领导与管理的含义

领导是指领导者在一定的环境下,为实现既定目标,对被领导者进行指挥与统御的行为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