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622公共行政学之行政管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办公自动化

【答案】办公自动化是指应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系统科学和行为科学等先进科学技术,不断使人们的部分办公业务借助于各种办公设备,并由这些办公设备与办公人员构成服务于某种目标的人机信息系统。其构成包括:①事务性OA 系统; ②信息管理型OA 系统; ③决策支持型OA 系统。具有文字文件处理、图形/图像处理、声音处理、信息查询、网络通信、决策支持和行政管理等功能。

2. 编制

【答案】编制一词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编制是指一个法定社会组织内人员的数额及职位的配置。广义的编制则指一个法定社会组织的职能范围、机构设置、隶属关系、规格级别、人员数额、人员结构及职位的配置。

3. 绩效沟通

【答案】绩效沟通是一个管理者与员工双方追踪进展情况、找到影响绩效障碍以及得到使双方成功所需要信息的过程。信息包括工作进展情况、潜在的障碍和问题、可能的解决措施以及管理者如何才能帮助员工等。持续的绩效沟通可以使绩效周期内的每个人,无论管理者或是员工,都可随时获得有关改善工作的信息,并就随时出现的变化情况达成新的承诺。绩效沟通的方式分正式与非正式两种形式。

4. 威尔逊

【答案】威尔逊是美国著名的政治家、公共行政学的创始人,曾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和校长,后任美国新泽西州州长和美国第二十八任总统。他在1887年发表的《行政学之研究》一文被认为是行政学发端的标志,威尔逊的主要贡献是:

(1)强调了公共行政活动及其研究在所有国家现象中的特殊意义。威尔逊认为传统的论证主要集中在政治过程方面,而对如何实施法律则注意不够,应当把研究的重点放到行动的政府方面,即放到政府的行政管理方面。威尔逊还认为,为了效率可以适当牺牲民主,为此,应当建立一门新的学科一一行政学,使民主宪政制度臻于完盖

(2)提出了政治与行政的两分法。认为国家的权力主要是掌握在决定政治的议会和执行政治的行政部门手中。这就从结构上否认了三权分立的学说,提出政治和行政的两分法。

尽管威尔逊的理论并未涉及行政学的基本框架,也并未规定其基本范畴,但他拟定了行政学的内涵,奠定了行政学的基础,因此被认为是行政学的创始人。

二、简答题

5. 简述程序性决策与非程序性决策的区别。

【答案】程序性决策又称重复性决策、定型化决策、常规决策,是指一种按预先规定的程序、处理方一法和标准来解决管理中经常重复出现的问题的决策方法; 非程序化决策又称一次性决策,是指具有极大的偶然性和随机性、很少重复发生、结构不清、无先例可循,并且具有大量不确定因素的决策。两种决策的区别如下:

(1)重复的频率不同。程序性决策是一种重复性决策,用来解决经常重复出现的问题; 非程序化决策具有极大的偶然性和随机性、很少重复发生。

(2)解决的问题不同。程序性决策一般用来解决确定性的、有规律可循的问题; 非程序化决策解决的是不确定的、无先例可循的问题。

(3)决策工具不同。程序性决策常用数学方法作为决策工具。主要数学工具有:线性规划、动态规划、整体规划、贝叶斯决策论、排队论、概率论等; 非程序化决策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决策者的知识、经验、洞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作为决策依据,这是由于非程序化决策不是经常发生的,缺乏准确可靠的统计数据和资料,而且解决这类问题的经验也不足。

(4)适用环境不同。程序化决策适用于:生产方案决策、采购方案决策、库存决策、设备选择决策等。非程序化决策适用于:新产品的开发、工厂的扩建、经营多角化等。

6. 简述政府部门绩效管理的价值标准。

【答案】在绩效管理过程中,针对不同日标、标准应各有侧重,具体的政府绩效管理的价值标准主要有:(1)经济经济指标一般指组织投入到管理项目中的资源量。经济指标关心的是“投入”,以及如何使“投入”以最经济的途径使用。

(2)效率

效率是指投入与产出间的比例关系,效率关心的是手段问题,而这种手段经常以货币方式体现。效率可以分为:生产效率和配置效率。生产效率指生产或提供服务的平均成本:配置效率指组织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是否能满足不同偏好。

(3)效能

效能关心的问题是“情况是否得到改善,,。效能是指公共服务符合政策目标的程度,通常是将实际成果与原定的预期成果进行比较。效能分为社会效能和群体效能。

①社会效能。包括:政府部门制定的目标和采用的手段是否体现国家意志,是否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 政府部门实现目标的能力,即目标完成的程度和速度。

②群休效能。群体效能着眼于集体功能的发挥是否符合组织的日的,组织内部的运行机制是否合理。

(4)公平

公平作为衡量绩效的标准,关心的主要问题在于“接受服务的团体或个人是否都受到了公平的待遇,需要特别照顾的弱势群体是否得到更多的社会照顾”。

(5)民主

政府绩效管理要考虑公众对政府的效率是否满意,考察政府所做的工作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和公众的需要。民主作为衡量绩效的标准,关心的主要问题在于“公民参与的程度有多高,政府是否接受了民众的监督,使公众意志和利益能够及时体现在行政过程中”。

7. 简述行政协调的地位和作用。

【答案】行政协调指行政管理过程中的协调,是行政主体为达到一定行政目的而引导行政组织、部门、人员间建立良好协作与配合关系。行政协调能够保证行政过程的稳定,正常发挥行政功能,提高行政效益。行政协调的作用具体表现为;

(1)有利于增强行政凝聚力

一个组织是否具有生命力,取决于其集体向心力和聚合力的程度。在行政过程中,行政协调使行政领导与有关各方在强调根本利益和总体目标的基础上,达成共识,以求得行动上的协同一致,有利于增强行政凝聚力,具体表现为:

①调整行政组织中的群体关系和人际关系,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变阻力为助力,有利于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

②使全体工作人员了解目标计划、进度、仃务的意义,有利于相互增进理解和信任;

③有关各方在参与行政协调的过程中,也会感到被重视和尊重,从而强化主人翁意识,在以后的工作中自觉从整体利益出发,思想和行动上更加与上级行政组织保持一致。

(2)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

有效的行政协调,可以节省金钱,减少浪费,使人、财、物等资源的利用得以适当调节,特别在防止和处理不正常竞争中对资源的开发纠纷和无序开发的现象,乃至急功近利破坏资源的现象,行政协调都有特殊的作用。

(3)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行政效率是行政产出与行政投入之比。但在实践中,大量行政投入都耗费在冲破障碍阻隔的无效过程中,因此,降低内耗是提高行政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具体表现为:

①行政协调使有关规章制度相互配套,各项政策、计划、法规,使其互不抵触,使行政组织对重要的事情处理都有合法程序;

②通过对行政系统内外多重要素的综合调控,遏制或减少了系统内部上行、下行、平行各组织单元之间的摩擦、冲突等损耗因素,这本身就是一个减少内耗的过程。

③行政协调沟通内外,融洽环境,使行政过程更多的为外界群众所了解、关心,这对行政实施成本的降低也有很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