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内蒙古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方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编码系统设计的内容、原则与步骤是什么?

【答案】(1)编码系统设计的内容

编码系统包括编码指导手册和编码表。编码指导手册是编码的基本要求和依据,它包括变量的分类和答案代码。编码者根据指导手册对被试的反应或答案进行编码,并将代码或数码填写入编码表,以便于计算、列表或输入计算机。编码系统的设计与制定过程实际上就是编码指导手册和编码表的设计与编制过程。

(2)编码的分类原则

①分类应根据研究的问题和目的进行。

②每次分类必须在同一分类维度上进行。

③分类的类别必须穷尽而且互斥。

④类别之间有显著的差别,同类资料应有相同的性质。

(3)编码系统设计的步骤

①编码指导手册的设计

编码指导手册是对编码的规则及注意事项详尽说明,主要内容包括变量表和代码表。

②编码手册的编制过程

a. 详细列出研究涉及的变量。将研究设计时所考虑的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及无关变量等)和研究过程中新增减的变量全部列表排出,根据研究结果决定取舍。

b. 将反应或答案分类。研究者将被试对每个变量的反应或答案逐一分成不同的类别。分类时应遵循前面所述的原则。分类同时应包括对非研究变量的分类。

c. 规定代码。给变量、不同类别的反应规定一个代码,编制编码说明。应注意同一变量的不同答案类别中不能出现相同的代码,但不同变量的不同答案类别可以有相同代码。

d. 举例说明编码手册的使用。结合研究的实际情况举例说明如何使用编码手册及注意事项。有些研究可以不举例。

e. 预试检验,修改完善。编码指导手册编制完毕后,应要求编码者进行预试,检验编码部分材料。发现问题、遗漏时应及时修正、补充,使编码手册完善起来,这也有利于编码表的设计与制作。

③编码表的设计与制作

编码表是根据编码指导手册绘制的、可供编码者对研究资料进行编码的表格。对编码表最基本的要求是准确完整地反映编码指导手册。编码表还必须清晰明确、便于编码者进行编码。编码表的绘制遵循一般表格的绘制要求。

2. 如何理解定性分析?怎样实施定性分析?

【答案】定性分析是运用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分类、归纳和演绎等逻辑分析方法,对研究所获资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认识心理与教育科学中的心理现象和行为的本质,揭示其发生发展的规律,为研究结果的解释和理论的构建提供依据的方法。

定性分析具有以下特点:

(1)定性分析是建立在描述基础上的逻辑分析或推断。

(2)定性分析侧重揭示心理或教育过程中的现象或行为的“意义”。

(3)定性研究或分析倾向于对研究结果进行归纳分析。

(4)定性分析不仅注意对结果和产品的分析,更重视对过程和相互关系的分析。

定性分析的实施过程为:

(1)确定定性分析的目标

定性分析目标的确定是与研究目的和研究假设分不开的。一方面,在确定研究目的、进行研究设计时,研究者同时也在考虑如何收集和分析研究成果。在研究设计时可以提出定性分析的总的方向,分析的细节则在研究结果的分析中再考虑。另一方面,定性分析的目标必须与研究目的相一致,分析的具体方法和维度都应为研究目的服务。

(2)整理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的整理要根据定性分析的目标进行。

(3)寻找关系,探索规律

根据定性分析的目标对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后,就应采用分析方法寻找变量之间的关系,探索其规律,揭示其本质。在这一步需要运用定性分析的有关逻辑方法,如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比较与分类、抽象与具体等进行分析,得出研究结论。

3. 检索2〜3篇你感兴趣的研究综述,分析其格式、内容,并结合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进行评价。

【答案】心理科学进展2008年第04期《心理咨询过程-效果研究现状及展望》一文就是一篇综述性质的文章。作者是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胡姝婧和江光荣两位教授。

(1)该文的整体格式及大概内容如下:

①标题:心理咨询过程-效果研究现状及展望

②作者:胡姝婧、江光荣

③摘要:“心理咨询过程-效果研究考察咨询过程变量对咨询效果的影响。以人为中心流派、认知……在研究方法上应更为综合和多样化”。摘要的内容是对整篇文章内容的简要介绍。

④关键词:心理咨询,过程-效果研究,过程变量,效果变量。

⑤分类号。

⑥正文:

a. 引言。本部分阐明了该文的基本内容,性质,写作目的及意义、历史概况及当今潮流。 b. 理论基础。介绍了本文主题“心理咨询过程一效果研究”四个理论基础流派及其各自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模型。这四个理论流派分别是:以人为中心流派、认知流派、行为流派及精神分析流

派。

c. 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本部分是对过程-效果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的梳理和归纳。包括了以下四个小部分:咨询师的反应方式与效果的关系、当事人行为与效果的关系、工作同盟与效果的关系、会谈中的重要内容与效果的关系。在这部分中则淡化了不同理论流派之间的异同,而是以咨询过程中与咨询效果相关的几个关键点作为阐述对象进行分类,并且分别进行归纳和总结。

d. 研究方法。在本部分中作者以质性研究和量性研究的分类对曾经用于研究该主题的研究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分别指出了不同研究方法各自的优缺点。

e. 数据收集。在本部分中,作者简单了该研究常用的三种数据的收集方法:会谈资料、过程变量数据和效果变量数据。

f. 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展望。在本部分中作者提出了几点在该研究领域里成果不多原因的个人看法,并且同时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最后对该研究课题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并表达了个人的期待。

g. 参考文献。该文参考了37篇不同的书籍、专著或文献。其中31篇外文,6篇中文。

h. 英文版标题、作者、摘要及关键词。

(2)整体来看本文,比较符合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①文献综述搜集文献应当全面,所引用的资料和数据要真实可靠。本文的一一列举了所引用的参考文献,来源广泛且内容丰富,言之有物且有据可查,应该说十分真实可靠。

②文献综述坚持材料与观点的统一。既要避免材料介绍过多而评论太少的倾向,也要避免具体根据太少而评论过多的倾向。评论应以客观材料为基础,言之有据。本文的评论篇幅较为适当,在汇总前人文献的基础上指出客观现状,并做出了作者的总结和评述以及观望。

③有针对性。介绍历史情况是为当前的问题服务,介绍国外情况是为国内的问题服务。要有分析地介绍,并紧扣国内科研的需要,为解决实际问题服务。本文在这一点上针对性十分强,有很高的社会实用性,心理咨询过程-效果研究这一主题符合当代应用心理学研究发展方向,也是当今社会生活日渐需求的心理学课题之一。

④应提纲挈领,突出重点。关键处细述,一般细节简略。本文作者的文字表达清晰,语言十分精练,没有冗长复杂的句子。同时有主有次,重点突出,条理明确,使读者能够按照“基本原理—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数据收集方法—现存问题—对未来的展望”这样一条十分明确的线索进行研读,从而启发读者的思考。

⑤可适当使用统计图表来说明发展的过程和现状,这可保持资料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容量大并便于比较、检查,使文字简练、表达清晰,让人一目了然,印象深刻。本文就应用了大量的图表作为直观材料结合文字进行说明。

⑥注意区别文献中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历史发展部分可以对比分析文献中的各种观点,现状分析、趋势预测和改进建议部分可以充分发表作者的观点。也可一边介绍情况,一边评论。不宜将自己的工作放在综述中进行自我评价,提及自己的研究时应客观地以局外人的态度对待。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