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闽南师范大学109J4心理学研究方法(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思考项目反应理论的基本假设对于测验设计的启示。
【答案】项目反应理论的基本假设主要有四种,包括知道一正确假设,局部独立性假设,潜在特质空间维度的假设以及对项目特征曲线的假设。每个假设都对测验有实际意义。
(1)知道—正确假设。
这一假设构成了项目反应理论最基本的理论前提,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的含义是:如果被测试者知道试题的正确答案,他将作出正确的反应或回答;如果被测试者答错了题或者对试题作了错误的反应,则认为他不知道这个题的正确答案。
(2)局部独立性。
这指的是被测试者对某题作出正确反应的概率与对其他题的反应无关,即只有潜在特质影响对项目作出的反应。
这个假设说明在心理与教育测验问题中,如果前一个项目的内容为后一个项目的正确反应提供了暗示或其他有效的信息,局部独立性的假设就会遭到破坏。这也就要求在进行心理与教育测验编写时,要注意测验的项目前后之间彼此不应该有提示性,否则将影响到测验的信度和效度。
(3)关于潜在特质空间维度的假设。
项目反应理论的主要方法就是借助一定的数学模型,在测得的数据与被测试者的特质之间建立某种函数关系。也就是说被测试者的反应结果和他的几个特质之间存在可以用某种数学模型来表示的关系,这个反应结果是由几个特质决定的,那么就是几维潜在空间。通过建立起这样的函数关系,从可以达到对被测试者的心理特质进行测量和研究的目的。
目前,项目反应理论通常假设潜在特质空间是一维的,即被测试者的反应结果只取决于一种特质,这种模型上的简化是为了减轻研究的负担,减少研究过程中的误差,提高研究的信效度。
(4)对项目特征函数的图像曲线形式的假设。
项目特征曲线就是被测试者对项目作出的反应(或反应概率)与被测者的潜在特质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像。项目反应理论关于项目特征曲线的假设主要有三点,每一点都有一定操作性意义和价值。
①曲线的下端渐近线。下端渐近线是项目特征曲线的下限,它代表了某项目能够凭猜测作出正确反应的概率。它的取值代表了被试由于种种原因在测验中产生的误差。
②曲线的上端渐近线。上端渐近线是项目特征曲线的最上限,它代表了是指当被试在某项目上所测量的特质值足够大时,被试的正确反应率趋势。它的取值代表了一种理想假设性的取值,可以代表测验项目的最好成绩。
③曲线的升降线。项目反应理论假定曲线严格单调上升。即仅存在一个曲变点,又称拐点。这拐点所在位置的曲线形状可以代表出测验本身的难度以及区分度。
总之,相对于经典测验理论来说,项目反应理论是一种更完善更经得起推敲的测验理论。它的各个假设更加符合现实情况和逻辑推论,并且对心理与教育测验的设计、实施以及结果分析都有着更加有实际意义启示和帮助。
2. 如何理解定性分析?怎样实施定性分析?
【答案】定性分析是运用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分类、归纳和演绎等逻辑分析方法,对研究所获资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认识心理与教育科学中的心理现象和行为的本质,揭示其发生发展的规律,为研究结果的解释和理论的构建提供依据的方法。
定性分析具有以下特点:
(1)定性分析是建立在描述基础上的逻辑分析或推断。
(2)定性分析侧重揭示心理或教育过程中的现象或行为的“意义”。
(3)定性研究或分析倾向于对研究结果进行归纳分析。
(4)定性分析不仅注意对结果和产品的分析,更重视对过程和相互关系的分析。
定性分析的实施过程为:
(1)确定定性分析的目标
定性分析目标的确定是与研究目的和研究假设分不开的。一方面,在确定研究目的、进行研究设计时,研究者同时也在考虑如何收集和分析研究成果。在研究设计时可以提出定性分析的总的方向,分析的细节则在研究结果的分析中再考虑。另一方面,定性分析的目标必须与研究目的相一致,分析的具体方法和维度都应为研究目的服务。
(2)整理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的整理要根据定性分析的目标进行。
(3)寻找关系,探索规律
根据定性分析的目标对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后,就应采用分析方法寻找变量之间的关系,探索其规律,揭示其本质。在这一步需要运用定性分析的有关逻辑方法,如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比较与分类、抽象与具体等进行分析,得出研究结论。
3. 对两个以上平均数两两之间的差异检验为什么不能进行t 检验?
【答案】用t 检验对多个平均数的差异进行比较时,比较的平均数越多,其中差异较大的一对所得t 值超过临界值的概率就越大。这时α错误的概率明显地增加,或者说达不到显著性水平的差异就容易被说成是显著的了,此时不用t 检验。
4. 阅读并思考美国心理学会制定的伦理学规范。
【答案】美国心理学会的伦理学规范内容包括制定目的,结构,程序,注意事项及适用范围。它规定了心理学家作为一个研究者应该遵守的原则,目的是为了使心理学更好的发展下去,在遵规守纪的前提下,获得更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成果。
规范内容包括两个部分:
(1)普遍原则:包括被试利益最大化及无压迫性,忠诚和责任,诚实,公正及尊重人的权利和尊严;
(2)以下几方面的伦理标准:伦理性事件,心理学家的职责范围,人际关系,个人隐私,广告及其它大众传媒,资料保存及费用,教育和培训,研究及论文发表,评估,咨询等。
美国心理学会的伦理学规范经过了几次改版和不断完善,是在不断的实践摸索中建构起来的一套行为规范,也是我国的心理学者进行研究时可以借鉴与参照的准则。在这套规范中,也体现出了心理与教育研究中客观性、系统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和伦理原则。这也能说明,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必须遵守基本原则,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并且以科学的方法论为指导,才能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客观性与公正性。
5. 思考哲学方法论、一般科学方法论和具体学科研究方法的关系。
【答案】哲学方法论是指导科学研究的最普遍的方法论。唯物辩证法深刻地阐明了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因而可以作为科学研究的哲学方法论。一般科学方法论具有跨学科的性质,其代表是系统科学的基本原则。系统科学的基本原则是唯物辩证法中普遍联系、运动发展、矛盾统一、质量互变规律等原理在科学研究方法上的具体化,是哲学方法论和具体研究方法及技术之间的中介。具体研究方法是分别适用于特定科学的专门的研究手段和技术。观察、实验是自然科学和某些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但更主要是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而社会调查、个案研究则是某些社会科学主要的研究方法。某些边缘科学和交叉科学则更多地同时采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
6. 检索2〜3篇你感兴趣的研究综述,分析其格式、内容,并结合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进行评价。
【答案】心理科学进展2008年第04期《心理咨询过程-效果研究现状及展望》一文就是一篇综述性质的文章。作者是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胡姝婧和江光荣两位教授。
(1)该文的整体格式及大概内容如下:
①标题:心理咨询过程-效果研究现状及展望
②作者:胡姝婧、江光荣
③摘要:“心理咨询过程-效果研究考察咨询过程变量对咨询效果的影响。以人为中心流派、认知……在研究方法上应更为综合和多样化”。摘要的内容是对整篇文章内容的简要介绍。
④关键词:心理咨询,过程-效果研究,过程变量,效果变量。
⑤分类号。
⑥正文:
a. 引言。本部分阐明了该文的基本内容,性质,写作目的及意义、历史概况及当今潮流。 b. 理论基础。介绍了本文主题“心理咨询过程一效果研究”四个理论基础流派及其各自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模型。这四个理论流派分别是:以人为中心流派、认知流派、行为流派及精神分析流派。
c. 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本部分是对过程-效果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的梳理和归纳。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