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433税务专业基础[专业学位]之税收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各项中, 符合消费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规定的是( )。
A. 进口的应税消费品, 为取得进口货物的当天
B. 资产自用的应税消费品, 为移送使用的当天
C. 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 为支付加工费的当天
D. 采取预收货款结算方式的, 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
【答案】B
【解析】A 项, 纳税人进口货物, 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报关进口的当天;C 项, 纳税人委托加
D 项, 采取预收货款方式销售货物, 工应税消费品的, 其纳税义务的发生时间为纳税人提货的当天;
其纳税义务的发生时间为货物发出的当天, 但生产销售生产工期超过12个月的大型机械设备、船舶、飞机等货物, 为收到预收款或者书面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
2. ( )强调个人承担税收的数量应该与他从公共支出中受益的大小相联系。从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中获得利益多的, 多缴纳税收, 从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中获得利益少的, 少缴纳税收。
A. 受益原则
B. 纳税能力原则
C. 公平原则
D. 平等原则
【答案】A
【解析】受益原则认为, 纳税人纳多少税应根据每个人从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服务中获得的利益的多少来确定。孚受利多者应多纳税, 孚受利益少者应少纳税, 不享受利益者则不纳税。
3. 明确提出税制建立必须遵循“平等、确实、便利、最少征收费用”四原则的人是( )。
A. 威廉. 配第
B. 亚当•斯密
C. 瓦格纳
D. 西斯蒙第
【答案】B
【解析】第一次将税收原则提到理论高度, 明确加以系统阐述的是18世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 他提出了税制建立的四原则, 即“平等、确实、便利、最少征收费用”四项原则。
4. 纳税人不办理税务登记的, 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 由( )。
A. 税务机关责令停业整顿
B. 税务机关处2000元以下的罚款
C.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其营业执照
D. 税务机关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答案】C
【解析】纳税人不办理税务登记的, 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 经税务机关提请, 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其营业执照。
5. 在市场对经济的资源配置有效的情况下, 从效率出发, 税收的目标是( )。
A. 保持税收中性
B. 强化税收杠杆作用
C. 税收收入最大化
D. 以上都不对
【答案】A
【解析】在市场起调节性作用的经济中, 追求效率应该保持税收的中性。
6. 教育, 尤其是高等教育, 是一种典型的( )。
A. 纯公共产品
B. 混合公共产品
C. 私人产品
D. 个人产品
【答案】B
【解析】高等教育满足非竞争性而不满足非排他性, 一部分个人会被排除在享受高等教育之外, 因此属于混合公共产品。
7. 纳税评估工作中, 不作为纳税评估的重点分析对象的是( )。
A. 综合审核对比分析中发现有问题或疑点的纳税人
B. 重点税源户
C. 长时间零税负和负税负申报的纳税人
D. 税负正常变化的纳税人
【答案】D
【解析】A 项, 综合审核对比分析中发现有问题或疑点的纳税人要作为重点评估分析对象;
BC 两项, 重点税源户、特殊行业的重点企业、税负异常变化、长时间零税负和负税负申报、纳税信用等级低下、日常管理和税务检查中发现较多问题的纳税人要列为纳税评估的重点分析对象。
8. 下列关于税收征收管理权利与义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纳税人有权要求税务机关对自己的情况保密
B. 税务人员不得滥用职权故意刁难纳税人
C. 纳税人享有申请行政复议的权利, 但无权检举税务人员的违法行为
D. 税务机关依法执行职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
【答案】C
【解析】纳税人有权控告和检举税务机关、税务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 如索贿受贿、徇私舞弊、玩忽职守, 不征或者少征应征税款, 滥用职权多征税款或者故意刁难纳税人等。同时, 纳税人也有权检举其他纳税人的税收违法行为。
9. 我国《税收征管法》规定, 账簿、记账凭证、报表、完税凭证、发票、出口凭证以及其他有关涉税资料的保管期限, 除另有规定者外, 应当保存( )。
A.15年
B.3年
C.5年
D.10年
【答案】D
【解析】账簿、记账凭证、报表、完税凭证、发票、出口凭证以及其他有关涉税资料的保管期限, 根据《实施细则》第二十九条, 除另有规定者外, 应当保存10年。
10.税法的调整对象是税收分配中形成的( )。
A. 征纳双方关系
B. 税收分配关系
C. 权利义务关系
D. 财产分配关系
【答案】C
【解析】税法调整的是税收分配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而不直接是税收分配关系。
二、判断题
11.纳税人对税务机关的征税行为不服的, 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答案】×
【解析】纳税人对征税行为不服的应当先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