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南京财经大学财政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试述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

【答案】财政支出的合理规模是从分析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入手,参照前人的规范性分析并结合本国财政支出发展变化的现实情况来寻求的。经常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有经济性因素、政治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三个方面。

(1)经济性因素,主要是指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以及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当前经济政策等。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展和经济的稳定增长,财政收入增长加快了,但为了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建设新农村、大力发展教育卫生事业、扩大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保护生态环境等任务,这就要求在一段时间内仍然需要适度提高财政支出占GDP 的比重,因而财政收入增长的可能性和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必要性,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财政运行的主要矛盾。

(2)政治性因素,政治性因素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力一面:一是政局是否稳定; 二是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 三是政府十预政策。

①关于政局稳定问题,皮科克与威斯曼的分析己略有所述,当一国发生战争或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性事件时,财政支出的规模必然会超常规地扩大,而且事后一般难以降到原来的水平。

②关于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首先是和一国的政治体制和市场经济模式有关,一般而言,倾向于集中的单一制国家,财政支出占GDP 的比重略高一些,倾向于分权的联邦制国家则相对较低,北欧各国山于政府实施高福利而导致财政支出规模最高。

③至于行政效率则涉及政府机构的设置问题,若一国的行政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经费开支必然增多,这是确定无疑的。

当前我国的关键还是在于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这里要抓好四个环节:

①坚决实行政企分开。

②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③在加强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督职能的同时,更加重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④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

(3)社会性因素,包括人口、就业、医疗卫生、社会救济、社会保障以及城镇化等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财政支出规模。发展中国家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相应的义务教育、卫生保健、社会保障、失业和贫困救济、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城镇化等支出的增长压力就大。这些社会问题,都会对财政支出不断提出新的需求,构成扩大财政支出规模的重要因素。

2. 简述财政赤字债务化的经济效应。

【答案】通过发行国债弥补财政赤字只是资金在部门间的转移,如居民、企业和商业银行购

买国债,不过是将暂时不使用的资金的使用权转移给政府部门,不会增加基础货币量,从而也不会扩大货币供给量。因而赤字债务化一般不会导致通货膨胀。

但下面两种情况下通过发行国债融资的财政赤字仍然会导致通货膨胀:

(1)当政府通过出售国债为财政赤字融资时,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就可能推动利率上升。如果中央银行为了维持利率的稳定,就会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买进国债,也就是将赤字债务化转变为赤字货币化,导致基础货币的增加,因此举债弥补财政赤字的净效应将是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如果财政赤字持续不断,国债供应量不断增加,推动利率上升的压力在持续增大,于是中央银行不断地购买国债,货币供应也不断增加,最终将导致通货膨胀。

(2)在国债市场和金融市场不完善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国债市场不发达,当政府出现财政赤字时,政府无法通过发行国债来为赤字融资,或者是国债的规模过于庞大,损害了政府和国债的信誉,人们对政府的偿债能力失去信心,那么政府不得不增加货币发行量或向中央银行借款,结果也是将赤字债务化转变为赤字货币化。

3. 试述税收的收入效应。

【答案】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税收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政府手中,使纳税人的收入下降,从而降低商品购买量和消费水平,如图所示。

图 税收的收入效应

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表示食品和衣物两种商品的数量。假定纳税人的收入是固定的,而且全部收入用于购买食品和衣物,两种商品的价格也是不变的,则将纳税人购买两种商品的数量组合连成一条直线,即图中AB 线,此时纳税人对衣物和食品的需要都可以得到满足。

纳税人的消费偏好可以由一组无差异曲线来表示,每条曲线表示在个人得到同等满足程度下,在两种商品之间选择不同组合的轨迹。由于边际效应随数量递减,无差异曲线呈下凹状。AB 线与无数的无差异曲线相遇,但只与其中一条相切,即图中的的垂直距离乘以衣物的价格,用于食品的支出为切点为在这一切点上,纳与轴线税人以其限定的收入购买两种商品所得到的效用或满足程度最大,即用于衣物的支出为与轴线的水平距离乘以食品价格。

相切,切点为若政府决定对纳税人课征一次性税收,税款相当于AC 乘以衣物价格或BD 乘以食品价格,那么,该纳税人购买两种商品的组合线由AB 移至CD 。CD 与另一条无差异曲线

在这一切点

于衣物的支出为

食品价格。 上,纳税人以其税后收入购买两种商品所得到的效用或满足程度最大,即用与轴线的垂直距离乘以衣物价格,用于食品的支出为与轴线的水平距离乘以

这说明政府课税对由于政府课征一次性税收而使纳税人购买商品的最佳选择点由商品的数量组合。

4. 简述国家预算的基木原则。 移至纳税人的影响,表现为因收入水平下降从而减少商品购买量或降低消费水平,但不改变购买两种

【答案】国家预算的原则是指国家选择预算形式和体系应遵循的指导思想,是制定政府财政收支计划的方针。国家预算原则主要有五条:

(1)公开性,国家预算及其执行情况必须采取一定的形式公诸于众,让民众了解财政收支情况,并置于民众的监督之下。

(2)可靠性,每一收支项目的数字指标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依据充分,资料确实,不得假定、估算,更不能任意编造。

(3)完整性,该列入国家预算的一切财政收支都要反映在顶算中,不得造假账、预算外另列顶算。国家允许的预算外收支,也应在预算中有所反映。

(4)统一性,尽管各级政府都设有各该级财政部门,也有相应的预算,但这些预算都是国家预算的组成部分,所有地方政府预算连同中央预算一起共同组成统一的国家预算。这就要求设立统一的预算科目,每个科目都要严格按统一的口径、程序计算和填列。

(5)年度性,任何一个国家预算的编制和实现,都要有时间上的界定,即所谓顶算年度。它是指预算收支的起讫的有效期限,通常为一年。

5. 简述我国1994年工商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答案】(1)1994年工商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1994年工商税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整体配套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项重大举措。改革总的指导思想是: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简化税制,合理分权,理顺分配关系,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税收体系。

(2)1994年工商税制改革遵循的基本原则

①加强税收的宏观调控功能。主要调整税种布局,确定合理税率,理顺国家、企业、个人的分配关系,适度提高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同时,合理划分中央税种和地方税种,为理顺中央与地方分配关系创造条件。

②体现公平税负,促进公平竞争。主要是统一企业所得税,完善流转税,改变按不同所有制、不同地区设置税种和税率,并使各类企业之间的税负大体公平,为平等竞争创造条件。

③发挥税收对个人收入和地区发展的调节作用,使个人收入分配保持合理差距,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④贯彻国家的产业政策,合理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