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南昌大学财政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试述国库集中支付的基本内容。

【答案】(1)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就是对预算资金分配、资金使用、银行清算及资金到达商品和劳务供应者账户的全过程集中进行全面的监控制度。要点是:

①财政部门在国库或国库指定的代理银行开设统一的账户,各单位在统一账户下设立分类账户,实行集中管理,预算资金不再拨付给各单位分设账户保存。

②各单位根据自身履行职能的需要,可以在经批准的预算项目和额度内自行决定所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但要由财政部门直接向供货商支付货款,不再分散支付。

③除某些特殊用途外,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资金都要通过国库直接拨付给商品和劳务供货商。 (2)实行集中支付制度的措施

①实行集中支付制度要做好准备工作,包括:制定相关的财政金融法规; 建立支付中心业务和信息处理系统,选择代理国库日常业务工作的商业银行。

②建立资金管理方式。

a. 在中央银行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相应地在财政部门建立资金账册管理体系,预算资金由中央银行的国库单一账户统一保存和管理,财政部门只给预算单位下达年度预算指标及审批月度用款计划。

b. 设立“国库集中支付中心”,由“支付中心”根据各预算单位的用款情况和实现购买活动开具的付款申请,通过国库单一账户直接向供货商支付货款,人民银行国库部门负责国库账户管理、资金清算及监督工作。

③明确集中支付外的辅助支付办法。为了保证预算单位的及时和便利用款,可以允许有几种集中支付外的辅助支付办法。

a. 工资支付,由“支付中心”在商业银行开设工资账户,根据同级财政部门下达的工资顶算按月将资金从国库单一账户划拨到商业银行的工资账户; 商业银行再根据各预算单位开具的职工工资表,将资金拨付到职工个人的工资账户。

b. 零星支出支付,即预算单位的日常小额经费支出的支付,包括购买一般办公用品、支付差旅费、业务招待费等,由“支付中心”根据核定的零用金数额,将资金从国库单一账户拨付到在商业银行开设的“零用金付款”账户,并委托商业银行提供小额支票和信用卡,由各单位自主支配使用,先支出后报账。

c. 转移性支出支付,由“支付中心”按核定的资金从国库单一账户直接拨入受款人的银行账户; 试点过程中尚未实行集中支付的预算单位的支付,也采取这种方式支付。

2. 简述我国2003年出口退税制度的改革和2006年的结构性调整。

【答案】(1)我国2003年出口退税制度的改革

我国2003年确定了实施出口退税政策的主要原则:“新账不欠,老账要还,完善机制,共同负担,推动改革,促进发展”。

改革的具体内容包括:

①适当降低出口退税率。本着“适度、稳妥、可行”的原则,区别不同产品调整退税率,对国家鼓励出口产品不降或少降,对一般性出口产品适当降低,对国家限制出口产品和一些资源性产品多降或取消退税。

②加大中央财政对出口退税的支持力度,从2003年起,中央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收人增量首先用于出口退税。

③建立中央和地方共同负担出口退税的新机制。从2004年起,以2003年出口退税实退指标为基数,对超基数部分的应退税额,山中央和地方按75:25的比例共同负担。

④推进外贸体制改革,调整出口产品结构。通过完善法律保障机制等,加快推进生产企业自营出口,积极引导外贸出口代理制发展,降低出口成本,进一步提升我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结合调整出口退税率,促进出口产品结构优化,提高出口整体效益。

⑤累计欠退税款由中央财政负担。对截至2003年底累计欠企业的出口退税款和按增值税分享体制影响地方的财政收入,全部由中央财政负担。其中,对欠企业的出口退税款,中央财政从2004年起采取全额贴息等办法予以解决。

(2)我国出口退税2006年的结构性调整

鉴于近年来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增长较快,为了转变外贸增长力式,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出口贸易的均衡发展,将贸易顺差控制在合理的区间内,国务院决定自2006年9月再次降低钢材、水泥等部分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率。

3. 试评价2010年个人所得税改革。

【答案】(1)2010年个人所得税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于1980年9月10日经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随后,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1993年10月31日第一次修正、1999年8月30日第二次修正、2005年10月27日第三次修正、2007年6月29日第四次修正、2007年12月29日第五次修正、2011年6月30日第六次修正,形成现行个人所得税法。

2011年的修正主要是对工薪所得税的修正,内容有:

①减除费用标准由2000元/月提高到3500元/月;

②调整工薪所得税税率结构,由9级调整为7级。取消了15%和40%两档税率;

③将最低的一档税率由5%降为3%,适当扩大了低档税率和最高档税率的适用范围。

(2)2010年个人所得税改革的评价

同时,调整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和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税率级距,减轻了所有个体工商户纳税人的税负,纳税期限由7天改为巧天,体现了“以人为本”,方便纳税人。

因此,现行个人所得税法,是在不断总结历史经验和借鉴外国有益做法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当前情况下,基本体现了公平税负、简化税制、合理调节的指导思想,体现了对高收入者征收、对中低收入者少征或不征的原则,标志着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逐步走向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和合理化。

我国2010年个人所得税收人为4837.17亿元,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6.6%,目前还不能充分发挥“内在稳定器”和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中工薪所得税收人占50%左右,重视工薪所得税的改革是十分重要的,但若确实发挥个人所得税的作用,还必须重视对那些高收入所得项目(如劳务报酬所得、股息、红利等)的征管,特别是通过信息共享,追踪高收入者的动态,切实掌握税源资料,以便确实体现对高收入者征收、对中低收入者少征或不征的原则。

4. 为什么说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起决定作用?

【答案】财政收入的规模不是以政府的主观意愿为转移的,而是由经济、政治、社会以及历史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综合决定的,但从根本上说,首先还是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和影响。这些条件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生产技术水平、收入分配体制和价格水平等,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

(1)经济发展水平反映一个国家的社会产品的丰富程度和经济效益的高低。经济发展水平高,社会产品丰富,其净值一一国民生产总值就多,一般而言,则该国的财政收入总额较大,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也较高。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表现为基础性的制约,两者之间存在源与流、根与叶的关系,源远则流长,根深则叶茂。

(2)生产技术水平是指生产中采用先进技术的程度,又可称之为技术进步。对生产技术水平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分析,事实上是对经济发展水平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研究的深化。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制约可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①技术进步往往以生产速度加快、生产质量提高为结果,技术进步速度较快,GDP 的增长也较快,财政收入的增长就有了充分的财源;

②技术进步必然带来物耗比例降低,经济效益提高,产品附加值所占的比例扩大。由于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产品附加值,所以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更为直接和明显。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是增加财政收入的首要的有效途径,在我国更是如此。

5. 简述保护关税的成本。

【答案】保护关税对一国经济有其积极的作用,但是也给社会带来了成本,以下模型说明了一种商品一部分是本国生产的,另一部分是进口的情况。如图所示,本国的需求和供给分别为D 和S 。

假设该国的企业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进行生产,因此供给曲线是企业的边际成本曲线之和。假设该国很小,不能影响世界价格,即它是一个价格接受者,世界价格是既定的,当价格为P w 时,需求量为Q 2,国内供给的数量为Q 1,故Q 2-Q 1为进口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