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633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选择题
1. 道德性是指( )。
A. 指山舆论力量与人们“良心”所支持的行为规范及其实行的总和
B. 指个人按社会道德规范行动时所显示的某些稳定特性或倾向
C. 是个人道德发展到高级阶段的表现
D. 一个人的行为由道德观念支配而仍未形成品德之前的道德表现
【答案】D
2. 概括策略属于( )。
A. 记忆策略
B. 精细加工策略
C. 组织策略
D. 阅读理解策略
【答案】C
3. 小学儿童的品德具有( )特点。
A. 自觉性
B. 一致性
C. 过渡性
D. 关键性
【答案】C
4. 儿童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等表现,一般称作( ).
A. 心理异常
B. 不适应表现
C. 不良表现
D. 问题行为
【答案】D
5. 关于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特点的看法,不正确的是( )。
A. 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在信息保持时间、功能、容量、表征方面不同
B. 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只可以用表象表征,表象可以是视觉的,也可以是声音的
C. 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既可以用语义编码,也可以用形象编码
D. 短时记忆的客量在7
【答案】B
6. “学会如何学习”的实质是( )。
A. 学会在适当条件下使用适当策略
B. 掌握科学概念与原理
C. 掌握大量言语信息
D. 形成学习兴趣
【答案】A
【解析】“学会如何学习”实质上是要求学生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采用有效的学习方法或者学习策略进行学习。
7. “知识就是力量”这一命题所表达的观念,在知识的分类体系中属于( )。
A. 陈述性知识
B. 程序性知识
C. 条件性知识
D. 策略性知识
【答案】A
【解析】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和原理等的描述。程序性知识则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如怎样进行推理、决策或者解决某类问题等。条件性知识是“有关……的知识”,属于程序性知识。“知识就是力量”是对“知识是什么”的描述,因而是陈述性知识。因此,答案选A 。
8. 1913年,华生发表了著名的论文( )。在该文中,他明确提出心理学应该是一门自然科学。
A. “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言”
B. “行为主义心理学”
C. “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
D. “行为主义的幼稚教育”
【答案】C
2单元之内,长时记忆的容量很大
9. 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问大致为( )。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20世纪
C.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
【答案】C
10.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认为( )。
A. 求成的动机、成功的概率、成功的诱因价值三者数值越大,则争取成功的行为趋向也越强
B. 任务越难,成功概率就越小,故诱因价值越小
C. 任务越易,成功概率就越大,故诱因价值越大
D. 当一个人有了较高的求成动机水平,成功的概率越大,最有可能做出争取成功的行为
【答案】A
二、辨析题
11.场独立型学习风格优于场依存型学习风格。
【答案】错误。
美国心理学家赫尔曼·威特根据人在认知时是否受环境信息的影响可将认知方式分为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场依存型学习风格较多地受其所看到的环境信息的影响,而场独立型学习风格则较多地受来自身体内部线索的影响,不受或很少受环境因素影响。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这两种学习风格与学习有着密切关系。一般说来,场依存型者对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更感兴趣,偏好合作学习,而场独立型者在数学与自然科学方面更擅长,偏向于自主学习。
可见,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认知风格各有优势,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
12.对有意义材料的学习就是有意义学习
【答案】错误
有意义学习是指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己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与之相对的是机械学习。
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客观条件)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主观条件)的影响,
(1)客观条件
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满足能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知识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联系的要求。
(2)主观条件
①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心向)。
②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