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科学研究院633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教育心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选择题
1. 从心理学上说,“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都属于学习的( )现象。
A. 正迁移
B. 负迁移
C. 零迁移
D. 准迁移
【答案】A
2. 属于麦克里兰德成就动机观的是( )。
A. 高成就动机者能积极地全力以赴地完成某种困难的任务,并获得成功
B. 社会成员的成就动机水平的高低,关系到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的速度快慢
C. 人们在完成任务时,都同时存在着争取成功和回避失败两种行为趋向
D. 人们参与学习活动,并非只是使成就需要得到满足
【答案】B
3. 心理科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成就最大的一种方法是( )。
A. 观察法
B. 谈话法
C. 实验法
D. 问卷法
【答案】C
4. 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理解基本原理或结构的意义,可以帮助他预见其他类似的事物,可以学会怎样学习。这是因为:学生理解了学科的基本结构,( )。
A. 容易记忆学科知识
B. 能促进学习的迁移
C. 容易掌握整个学科的具体内容
D 可以提高学习兴趣
【答案】B
5. 4~20岁的个体脑的发展有两个显著的加速期,即表现出两次匕跃:第一次发生在5~6岁左右,第二次发牛在13~14岁左右。而通过对儿童青少年的思维进行研究,发现5~6岁和13~14岁是儿童青少年思维发展的加速期。由此,可以看出( )。
A. 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水平与速度,直接决定了大脑皮层机能成熟的水平
B. 大脑皮层机能成熟的水平,直接决定了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水平与速度
C. 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水平与速度,间接决定了大脑皮层机能成熟的水平
D. 大脑皮层机能成熟的水平,间接决定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水平与速度
【答案】A
6. 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 )。
A. 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成正比
B. 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成反比
C. 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是线性关系
D. 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成倒U 型曲线关系
【答案】D
7. 儿童害怕闪电,能对这种情绪反应的形成作出解释的是( )。
A. 经典条件反射
B. 操作条件反射
C. 无条件反射
D. 工具性条件反射
【答案】A
8. 共同要素说的实验基础是( )。
A. 水下击靶实验
B. 幼儿取糖果实验
C. 小鸡啄米实验
D. 知觉训练迁移的实验
【答案】D
9. 一个学生在考试时要求获得好成绩的愿望过分强烈,以致十分紧张而产生了“怯场”现象,竞答不出自己本来十分熟悉的问题,这种现象是由于( )。
A. 线索不足导致了遗忘
B. 动机强度过低造成的
C. 动机强度过高造成的
D. 狭隘的动机造成的
【答案】C
10.概念教学中的变式是指( )。
A. 不断变更教学方法
B. 变更言语表达方式
C. 变更概念的本质属性
D. 概念的肯定例证在无关属性上变化
【答案】D
二、辨析题
11.当学生学习失败时,教师只需要引导他做努力归因就能激发其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答案】错误。
成败归因理论以维纳为代表,他认为人们在寻找自己成败的原因时,人们通常将导致自己成败的因素分为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六个因素,这六个因素可归为三个维度,即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归因。
将自己的成败归因于不同因素,会有不同的动机效果。如将成功归因于努力,以后还会进一步努力; 将失败归因于能力低下,以后就不会去尝试。
激发学生动机需要正确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成败进行归因,并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归因训练。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消极归因,教师应引导学生我作努力不够的归因。在韦纳归因模式的四因素中,努力因素对激发学习动机的作用特别受到心理学家的重视。因为努力因素不但可以变化,而且受人的主观意志控制。在改变行为结果的诸多因素中,努力因素是个体最能把握的因素。教师应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业的成败与他们的努力程度密切联系,并引导学生对学业的失败多作努力不够的归因,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当学生把学业失败归因为基础差、学习技能差时,教师就应引导他们“只要努力,以前的知识缺陷落差是可以补上来的,基本的学习技能也可以通过训练进行补救的。”当学习遇到挫折时,教师引导学生作出努力不够的归因,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其不会因一时的失败而降低对未来成功的期望,而是更加努力直至成功。教师在强化学生作努力归因的同时,还要强调努力带来的成功同时也是能力的体现。
但是只作努力归因是不够的,尤其当学生己经十分努力但无法成功时,努力归因不仅不切实际,而且学生很可能把失败再次归因于能力缺乏而对自己产生更大的失望感。另外,过分强调持续的刻苦努力对于完成一项任务的重要性,也会使学生认为他难以达到目标,从而导致放弃努力。所以除了引导学生分析努力因素外,还要引导学生分析“还有哪些因素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学业成就”,并尽量指出解决方法。如引导学生把失败归因于学习方法不当,则更可能提高学习。因为学习方法和努力一样是内部的、可控的非稳定性因素,能够有意识地加以改变。把失败归因于它,既可以使学生保持对成功的信心,又可以使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如何学习上,并通过不断地自我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