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科学研究院633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选择题
1. 当道德观念与道德感成为经常推动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时, 它们也就成了( )。
A. 道德行为
B. 道德意志
C. 道德动机
D. 道德信念
【答案】C
2. 小学生分析把握应用题中的各种数量关系的解析策略一般包括( )。
A. 读、提、选、找
B. 读、提、判、找
C. 提、判、选、找
D 提、读、判、找
【答案】C
3. 艾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 )。
A. 勤奋感
B. 亲密感
C. 自我完善感
D. 自我同一感。
【考点】埃里克森的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答案】D
【解析】艾里克森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同时指出了每一个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①婴儿期(0~2岁):主要发展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求,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②儿童早期(2~4岁):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意志的实现。③学前期(4~7岁):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④学龄期(7~12岁):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⑤青年期(12~18岁):主要发展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感,体验忠诚的实现。⑥成年早期(18~25岁):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爱情的实现。⑦成年中期(25~50岁):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关怀的实现。⑧成年晚期(50岁至死亡):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完善感并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
验着智慧的实现。因此,答案选D 。
4. 规则是用( )来表达的。
A. 语言
B. 词和同组
C. 言语命题或句子
D. 生产式
【答案】A
5. 概念形成的心理过程分为辨别关键属性、( )、整合、分化和表述等阶段。
A. 抽象、假设、验证、选择
B. 选择、抽象、假设、验证
C. 抽象、选择、假设、验证
D. 假设、验证、抽象、选择
【答案】A
6.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指( )。
A. 消退
B. 刺激比较
C. 刺激泛化
D. 刺激分化
【答案】C
7. 下列关于动作技能形成的一般趋势的看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多数情况下,技能在练习初期进步较快,以后就逐渐缓慢
B. 在多数情况下,技能在练习初期进步较慢,以后就逐渐加快
C. 技能形成中的高原现象并不具有普遍性
D. 在各种技能形成的过程中,都可以看到成绩在某一水平上下稍有波动的现象
【答案】B
8. 同概念一样,规则也有正例、反例。下列表述能体现桑代克“效果律”正例的是(
A.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 “得寸进尺”
C. “入乡随俗”
D. “吃小亏占大便宜”
【考点】桑代克“效果律”
【答案】B
)。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桑代克“效果律”基本观点的把握情况。效果律是指在试误学习过程中,如果其他条件相等,当学习者对刺激情境做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时,则其联结就会增强(满意律); 反之,得到烦恼的结果时,其联结就会削弱(烦恼律)。简言之,满意的结果会促使学习者趋向和维持某一行为,而烦恼的结果则会使其放弃某一行为,“得寸进尺”就是因结果满意而使个体积极趋向和维持某一行为的典型表征。对于题目题干的正确理解是很重要的,这道题还同样考查了对选项的理解。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
9. 皮亚杰认为,若儿童在游戏中总是自己玩自己的,按照自己的想象去执行规则的话,儿童就处于( )阶段
A. 可逆性
B. 权威
C. 公证
D. 自我中心
【答案】D
10.埃里克森认为,6~12岁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勤奋与自卑“的矛盾,这种对矛盾的积极解决有助于展出的优秀品质是( )。
A. “胜任力”
B .“忠诚”
C. “希望”
D. “意志”
【答案】A
【解析】本阶段的儿童面临来自家庭、学校以及同伴的各种要求和挑战,他们力求保持一种平衡,以至于形成一种压力。而且随着社交范围的扩大,同伴的相互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儿童在不同社交范围活动的经验,以及完成任务和从事集体活动的成功经验增强了儿童的胜任感,其中的困难和挫折则导致了自卑感。
二、辨析题
11.经典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与操作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无根本差异
【答案】错误。
尽管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都属于行为主义者解释学习发生的基本现象,但两者的建立过程则完全相对。在建立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的过程中,无条件刺激(如食物)有时又称为强化刺激,往往需伴随着条件刺激(如铃声)而出现,或与其同时出现; 在建立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中,强化刺激(如食物)则需伴随着反应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