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广播电视概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摘要

目录

2016年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广播电视概论(同等学力加试) 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一) . . 2 2016年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广播电视概论(同等学力加试) 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二) 11 2016年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广播电视概论(同等学力加试) 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三) 20 2016年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广播电视概论(同等学力加试) 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四) 29 2016年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广播电视概论(同等学力加试) 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五) 39

一、名词解释

1. 图像新闻

【答案】图像新闻是指用新闻画面(活动图像或系列新闻照片)与新闻语言播音相组合的新闻报道。这类新闻的画面运用有三大忌讳:①改变新闻事件过程、地点的摆拍; ②重复使用同一段画面来拼凑播音稿所需要的时间长度; ③使用所谓的资料画面,根据播音稿涉及内容贴相关的画面。

2. “反打,,

【答案】“反打”即反拍角度,是指一种处于前一个镜头拍摄方向的反面或反侧面的影视摄影角度。反侧面拍摄人物的角度常常产生奇妙的感觉,有利于全面介绍现场场景,同时还有助于表现主体对象的多方面和立体形态。

3. 新闻采访

【答案】新闻采访是指新闻工作者为报道新闻而进行的各种采集和分析新闻事实的活动的总称。它是全部新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每个新闻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新闻采访的采访对象是新闻事实,探访、采集新闻事实素材构成新闻采访。新闻采访以调查研究为其基本工作手段。

4. 党性原则

【答案】党性原则是指共产党员在党的实际活动中坚持党性必须坚持的原则,在新闻中具体表现为:站在本阶级的立场上,宣传本阶级的立场观点,遵循本阶级的路线、方针和新闻政策去报道新闻,引导舆论,形成对本阶级有利的舆论环境。这一党性原则也顺理成章地对新闻采访活动产生制约和影响。

5. 预知新闻

【答案】预知新闻是指媒体事先知晓而去采集的新闻,如各种记者招待会、剪彩揭幕、各种会议等。这类新闻可以是沟通受众与政府(或新闻事发单位)的“桥梁”,也可以是某些机构对新闻媒介的利用。处理不慎,这类新闻往往变为人情新闻,表现出浓重的公共关系的影子和明显的灌输目的,这都是最易引起受众反感,影响传播效益的因素。

二、简答题

6. 为什么说新闻采访是新闻记者的基本功?

【答案】新闻采访是新闻记者的基本功,这是因为:

(1)新闻采访是新闻记者工作的第‘步,是新闻报道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和关键的环节。新闻采访在整个新闻事业中,占据着头等重要的地位。

(2)新闻记者的工作就是把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实从大量普通事实中筛选出来,通过新闻创作形成受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最根本、最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就是新闻采访。只有通过采访,才能在最初的信息采集中把散落的珍珠重新串通,使之成为有机的整体。

(3)有些人对采访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只要写得好,采访进行得好不好无关紧要,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观念。只有采访充分、扎实,才能水到渠成写出好的新闻作品; 采访不成功,再怎么能写,也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4)大量新闻实践证明,只有记者善于采访到有重大新闻价值的新闻素材,才能在此基础上为好新闻的产生创造条件。如果记者不能运用各种采访艺术去发现和捕捉有价值的新闻材料,那当然写不出好新闻。由此可见,学会灵活运用采访艺术,是新闻记者从事新闻报道工作的基本条件。

7. 试比较新闻采访与一般调查研究的不同。

【答案】新闻采访以调查研究为其基本工作手段。但新闻采访所进行的调查研究与一般实际工作部门所进行的调查研究不同,它既有属于调查研究的一些普遍意义上的共同特点,又有着自身的特殊规律。

(1)目的不同

新闻采访进行调查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传播,即报道新闻。一般实际工作部门是为了某项工作的具体问题而调查,目的在于解决问题。

(2)内容不同

新闻采访既要求全面掌握情况,更要求突出重点,以小见大,从一个具体的事物中发掘出具有普遍意义的东西来。同时新闻采访的内容是公开的,情节性较强。而一般的调查研究主要植根于繁琐的具体业务技术,其内容一般要保密,不会公开。

(3)时效性不同

新闻采访的时效性要求相当高,对同一事物的报道,谁快,谁迅速及时,谁就能在时间性的竞争中取胜。

(4)方式方法不同

新闻采访主要是通过访问、观察等方式进行,它不像一般的调查研究是靠行政命令、派工作组,由上而下地实施,而是记者个人进行大量深入细致的艰苦调查,以社会活动的形式,人与人之间平等交往的形式进行。

8. 记者在采访中提问有哪些主要方法?

【答案】提问,是针对采访对象的不同心理而采用的不同谈话方式,是记者在采访活动中的主要实施形式,也是关系采访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掌握一些提问基本方法是很有必要的。(1)开门见山、单刀直入法

即直接向采访对象提出需要回答的问题,请求答复,不搞不必要的客套与寒暄,不绕圈子,不撒大网,一开始就进入正题,直截了当地向采访对象说明自己想知道什么。这种方法一般适合在下列情况采用:

①当事人或被采访者公务繁忙,行色匆匆之时。这种情况一方面是他没有多少充裕的时间来交谈,另一方面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采访的目的。

②采访一些突发事件,如火灾、凶杀、地震、交通事故等。负责处理这些事件的有关方面负责人非常繁忙,场面也颇混乱,而又不愿失去同他们交谈的良机,就应该以精练的提问求得对方明确的回答,这样既节省时间,又能如愿以偿。

③采访对象与记者己经非常熟悉,多次接受采访,这种情况也不必客套,可以直接提问。

(2)侧面迂回法(又称勾推法)

这里有两层含义:①当正面不好直接提问时,从侧面入手,经过迂同,再回到正面题目上来。比如,遇到那些不善言谈、不习惯于记者采访、而且比较陌生的采访对象时,记者可以从一些日常生活琐事或接触到的周围事物谈起,待采访对象与记者逐渐熟悉,感情融洽后,再把话题引回,提出主要问题。②采访时,不直接找采访对象本人谈话,而先找他周围的人谈。比如熟悉他的上司、同事、亲人、朋友等谈,待掌握一些基本情况后,再找采访对象本人深谈。这样不仅可以借助预先获知的情况,更好地了解采访对象的性格及行为,以便为下一步在对当事人的采访中争取主动提问打下基础,而且可以挖掘出采访对象本人不愿意谈的生动丰富的细节。尤其是遇到工作繁忙,对琐事易忘的采访对象时更应如此。

用迂回法提问,有时可以产生直接法所起不到的作用。尤其是当对方回避我们正面提问时,更需要运用迂回法。这是一种从侧面刺探的艺术,需要仔细揣摩,灵活运用。

(3)激将法

在谈话采访中,如果掌握了对方某种特点和个性,必要时可以采取旁敲侧击,甚至激将的方法,即记者通过一定强度的刺激提问,促使采访对象吐露事情的真相。对于自恃高傲、不屑一顾的采访对象尤其适用此法。这时,记者不能不顾实际情形一味“穷追猛打”,而应按心理学原理,通过一定强度的刺激,使对方的心理感觉发生变化,从而获得所需要的真相。激将法的具体操作步骤是记者在其所假设的问题中,投入一定强度的刺激,迫使对方感觉朝相反方向转化。

(4)引证法

指由近而远、由浅渐深,用其他事物或消息引起对方谈话的兴趣,从而获得所需要的新闻材料。有的采访对象,对记者采访意图领会不深、不清,不知从何说起,这就需要举出一两件有关事例,帮助他打开思路,明确意图,回答问题。还有一些采访对象,出于谦虚,不愿多谈。这时也可以有记者把准备时了解到的一两件事先讲一讲,引起对方的联想,请他补充细节,畅谈体会。有时还可以根据采访中看到的现场情况或感受到的气氛,加以概括、引证,引起对方的畅谈。

(5)请求法

指记者很有礼貌地代表受众向采访对象表示自己的希望,请他谈谈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尤其对于那些忙于工作,无暇接待或由于个性等方面的原因而不愿意接受采访的人来说,用请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