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广西师范学院人格心理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特质论

【答案】(1)特质论是现代西方人格构成的一种主要理论,由奥尔波特首先提出。认为人格由许多特质要素构成,特质是构成人格的最小单位,是激发与指导个体的各种反应的恒常的心理结构。

(2)有关领导研究的早期理论。认为一个领导者在人格特质上与被领导者有所差异,这种人格特质是由先天的遗传决定的因素。

2. 前意识

【答案】(1)含义

前意识是精神分析理论术语。指人的潜意识心理活动中在必要时可召回的经验部分。存在于心理结构最表层的意识与最深层的潜意识之间,与意识、潜意识有直接联系,是两者相互交流的中介。

(2)特征

①具有与意识系统相联系的特征,这些特征使之易于并能进入意识。

②具有与潜意识系统相联系的特征,这些特征使之可从潜意识中吸取能量并通过自身的活动实现潜意识的要求。

③最关键的特征是与语言符号记忆系统相联系,这使之可能随时进入意识,但由于只是与记忆残余相联系,平时只存在于潜意识之中。

(3)作用

其在整个心理结构中不可取代的作用在于可使各种不同的观念性内容相互交流,相互影响,使它们与时间相联系,建立审查关卡和一系列检验观念的可行性的准则,即充当稽查者,不让不合适的潜意识内容进入意识领域。

3. 心因性需要

【答案】心因性需要类似于早期人格理论家们所描述的那些特质,是一种在特定情境中以一种特定的方式进行反应的潜能或倾向。需要是指有机体内部由于生理或心理上的某种医乏而产生的不平衡状态。

4. 防御机制

【答案】(1)含义

防御机制是为了减轻或消除人格内部的冲突,降低或避免焦虑,以保持人格的完整和统一,自我创造了许多保护性的机制,弗洛伊德称之为自我防御机制。

(2)共同点

弗洛伊德认为,几乎所有的自我防御机制都有两个共同点:

①它们是无意识的,即说人总是不知不觉地、无意识地采用它们。

②它们往往否定、歪曲或虚构实际情况,具有与现实相脱离的特性。

5. 制约系统

【答案】制约系统(constraint system),相当于五因素人格模型中严谨性与宜人性的结合体,以及艾森克神经质量表的低分段。该系统抑制了大脑中信息的流转,包括了5—羟色胺的上行通路,也正是这个通路提供了一个脑内神经支配的大范围弥散模式,它能与BFS 产生互动,并据此调整奖赏的寻求。

6. 科学理论

【答案】人格的科学理论是一套正规的符号系统,用来组织人格研究材料,解释和说明人格、人性、人格结构、人格发展动力和条件以及阶段性等理论问题,以反映人格心理现象的本质与规律,并引出可验证的理论假设,启发人格研究的新观点和新方法。它是关于人性的一套基本看法,又是一种研究的策略。

科学理论是由一定的科学概念、概念问的关系及其论证所组成的知识体系,其核心是经过某些实践检验而被验证了的一系列假说。科学理论在整个科学认识活动中表现为一种阶段性的认识成果,对进一步的科研过程又起着指导性的作用,有着重要的方法论功能。

7.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答案】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又称无情型人格障碍或社会性病态,是表现出高度攻击性,缺乏羞惭感,不能从经历中取得经验教训,行为受偶然动机驱使,社会适应不良等的人格特征。

8. 能量中性化

【答案】能量中性化是指把本能的能量改变成非本能模式的过程。哈特曼认为,自我结构一经形成,中性化过程也就产生了。如三个月的婴儿,就可以把饥饿的本能驱力转变为召唤母亲的哭声,这一过程就体现了中性化。这样,经过中性化的能量就成为不带有本能痕迹的纯粹的中性能量,被自我随时、自由地支配使用,从而进一步提升了自我的独立性。

二、简答题

9. 说明机能完善者的特征及其形成。

【答案】(1)自我实现倾向是生命之驱动力量,使人更加成熟、更加独立,成为机能完善的人,而机能完善的人是依照机体内部估价过程而不是外在价值条件生活的人。罗杰斯认为机能完善的人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①经验开放。机能完善者不需要防御机制,所有经验都是被准确地符号化而成为意识。

②自我协调。机能完善者的自我结构与经验协调一致,并且具有灵活性,以便同化新的经验。

③机体估价过程。机能完善者以自己的实现倾向作为估价经验的参考体系,不在乎世人的价值条件。

④无条件的积极自我看待。机能完善者时时刻刻对自己的经验和行为都给予积极肯定,他们不觉得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内在冲动。

⑤与同事和睦相处。机能完善者乐于给他人以无条件的积极看待,同情他人,为他人所喜爱。

(2)机能完善者的形成

机能完善是治疗的最终目的。罗杰斯认为健康的人是机能完善的人,他们通常对经验开放、自我与经验协调,无条件的自我关怀。

罗杰斯还认为,实现倾向是人一生中的内驱力,它会成为个体对自己经验评价的参照框架,而在此框架下评价经验的方式称为机体估价过程。

罗杰斯认为,儿童最初的自我概念形成之后,人的自我实现趋向开始激活,在它的驱动力下,儿童产生大量经验,其中会体验到受他人关怀、尊重的积极经验,这些通过机体估价过程使孩子感到满足、愉快,不幸的是,儿童这种受关怀尊重的需要满足完全取决于他人,是他人根据儿童行为是否符合其价值标准(父母和社会的价值观)来决定的,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就称之为价值条件。儿童会逐渐将这些价值标准内化为自我结构的一部分,并逐渐被迫放弃自身机体估价过程。这样,父母给的价值条件越多,自我概念和真实感觉就越不一致,儿童的自我和经验之间就发生了异化,焦虑于是产生。

因此,罗杰斯认为,机能完善者形成的关键在于自我结构与经验的协调一致。这要求有一个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成长环境,人本主义治疗方法就能提供这样一个环境,通过提供无条件积极关注、真诚和共情这三种关键态度,将原本不属于自己的自我概念去除,并开始能无条件的正向自我关怀,从而找回属于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模式。

10.如何理解无意识及其作用?

【答案】(1)无意识的定义和特点

①定义

弗洛伊德把它定义为不曾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是意识的但已受压抑的心理活动。 ②特点

a. 无矛盾性,指无意识中的各种本能冲动和欲望拥挤在一起而互不干扰;

b. 无时间性,即无意识中的各种欲望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改变,也没有任何时间上的先后次序;

c. 在无意识中不存在任何否定、怀疑和不相信的成分;

d. 非现实性,即无意识几乎与外部世界没有任何联系,无意识过程按自身的强度和快乐原则进行,它不管现实,只求享乐;

e. 无意识更机动、更活跃,易于变形和替换。

(2)无意识的作用

①无意识是人格结构中最大、最有力的部分。虽然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并没意识到它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