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广西师范大学人格心理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人本主义心理学

【答案】(1)历史背景及理论来源

西方心理学流派。以研究人的本性、潜能、经验、价值和自我实现为主题。既反对行为主义用机械的环境决定论来解释人类行为的本质,又反对精神分析过分关注人的生物本能的还原论思想。号称西方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美国,60年代正式形成,70年代迅速发展。针对美国后工业科技文化高度发展社会下人性异化,要求尊重人的价值和自我选择的产物,以及对传统非人化心理学的否定,对人道主义传统思想的继承,对人类潜能运动的发展,对现代整体心理学、完形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等学科的吸纳,并受现象学、存在主义、东方哲学思想尤其是道教和禅宗思想影响的结果。

(2)代表人物

主要创建者为马斯洛、罗杰斯、B. 梅和布根塔尔。

(3)主要特点

①在研究对象上,反对以动物与幼儿的简单行为或患者为对象,强调研究人,主要是健康的、整体的、出类拔萃的人。

②在研究内容上,专门研究人的高级的整合的动力心理,如人的本性、潜能、经验、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等更富有人生意义的根本问题。

③在研究方法上,主张以问题为中心而不以方法为中心,重视研究方法的开放性和多样性,强调采用整体分析和现象学方法。

(4)基本理论

①以人性本善论为基本的人性观、动机理论和人格理论的支柱。认为人性的内核是人的基本需要或似本能(潜能),坚信人有成长和实现的倾向,人的本性是善良的,至少是中性的,恶是环境影响造成的。

②以需要层次论作为其需要理论和动机理论。

③以人为中心的理论,对强化组织管理、教育改革、犯罪防治和心理治疗等有重要价值。

2. 促成条件

【答案】(1)含义

皮特森和塞里格曼指出,美德和个人品质的形成有其适当的环境条件,这就是所谓的促成条件。这些条件让人们在特定的情境下能够展现相应的个人品质,并有助于培养美德。

(2)内容

促成条件包括:

①有受教育和就业的机会;

②可以获得支持、有统一意见的家庭;

③使人有安全感的邻居和学校;

④稳定且具有民主精神的政策;

⑤在核心家庭中或其外有可以信赖的人、角色榜样、可以得到支持的同伴。

3. 社会兴趣

【答案】(1)含义社会兴趣是阿德勒使用的个体心理学术语,是促使个体认同他人、同情他人的固有潜能。

(2)表现形式

①在困难情境中,准备与他人合作、帮助他人;

②多奉献少索取的心理倾向;

③富于理解和同情他人思想情感的能力。

(3)产生

最早产生于婴儿同父母早期的相互作用,后在社会背景中继续发展。溺爱和漠视孩子会损害孩子社会兴趣的发展。是衡量个体心理是否健康的主要标准。

4. 器官缺陷与补偿

【答案】器官缺陷与补偿是个体心理学术语。阿德勒1907年发表《器官缺陷及其心理补偿的研究》,认为天生有器官缺陷的儿童,如天生肢体残疾,眼睛、耳朵、发音器官、内脏器官等机能失调,以及与器官(包括大脑中枢)相联系的神经不健全等,会陷入一种不断的自卑感,从而在生理和心理上产生自觉或不自觉的补偿,或促使缺陷器官机能的发展,或以另一器官的机能作为补偿,使机体趋于平衡。如盲人努力发展听觉和触觉能力作为补偿。阿德勒认为,由器官的缺陷而产生的自卑感往往被夸大成为生活的主流,其过度补偿若只专注于个人,可能导致神经症,但若决心为社会作贡献,则可能取得超过常人的成就。

5. 认知方式

【答案】(1)含义: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人格倾向和人格特征上的差异。与智力没有必然联系,是自幼形成的一种认知活动的习惯方式。其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初,由实验心理学家在知觉、思维等领域所发现的个体差异引起。

(2)种类:至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经研究发现有30余种。如场依型与场独立型等。之后,学者们分析已提出的众多认知风格的名称描述,发现有许多其实是相同维度的不同名称,而最基本的是整体—分析和言语—表象两个认知维度。

(3)测量方法:相关的测量方法有身体顺应测验,棒框测验和镶嵌图形测验。

(4)研究目的及意义:对它的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充分认识非智力因素对认知活动的影响,

进而根据不同的认知方式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教育领域具有特殊意义。

6. 积极心理学

【答案】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的科学。利用心理学目前已经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新的心理学领域,是关于人类力量,如能力、乐观、毅力、善良、幽默、热情、宽容等的科学。

7. 新精神分析

【答案】新精神分析亦称“新弗洛伊德主义”。

(1)广义指一些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未脱离弗洛伊德经典精神分析基本理论的框架,但对其有所变通、修正和扩充的精神分析理论。包括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亦有主张两者是经典精神分析向新精神分析的过渡或中介)、自我心理学、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对象一关系学派(克莱因学派)、瑞士的存在主义分析学派6个学派或分支。

(2)狭义专指美国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是20世纪30年代后从美国精神分析运动中分离出来的一个心理学流派。

8. 特殊研究法

【答案】(1)含义

特殊研究法即特殊规律研究法,关心的是如何能够较好地阐明个体人格的独特的特质组合。

(2)优点

特殊规律研究法的优点在于:

①是被试而不是研究者决定了那些所要测试的特质。

②特殊规律研究法是对一个特定的人所进行的研究。而不必花太多的时间与别人相比较。如利用他本人的日记、自传、书信或谈话记录等材料来了解一个具体的人的人格特质。

二、简答题

9. 简述人格的基本特性。

【答案】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其基本特征主要有:

(1)独特性,也称个别性或差异性,是一个人所拥有的完全不同于别人的人格特征,由于人格形成的遗传、成熟和环境、教育等影响不同,人们的人格特点也往往千差万别。

(2)稳定性,人格是多种因素长期、交互作用的结果,只有在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中的一贯表现才能称为人格,那些偶然发生的、一时的心理特性,不能称为人格。

(3)整体性,人格是一个多成分的有机整体。人格的统合性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当一个人的人格具有良好的统合性即人格结构的各种成分彼此和谐一致时,其人格就是健康的。否则就会出现适应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