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40土地管理学考研题库

  摘要

一、概念题

1. 土地产权

【答案】土地产权是指山多种权利共同组成的一个权利束。具体包括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土地他物权。土地所有权包括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两种情况; 土地使用权也分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使用权; 土地他物权分为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2. 水土流失

【答案】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土损失,亦称水土损失。水土流失是不利的自然条件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互相交织作用产生的。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地面坡度陡峭,土体的性质松软易蚀,高强度暴雨,地面没有林草等植被覆盖; 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诸如:毁林毁草,陡坡开荒,草原上过度放牧,开矿、修路等生产建设破坏地表植被后不及时恢复,随意倾倒废土弃石等。

3. 可持续发展

【答案】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其主要原则有公平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4. 土地征用

【答案】土地征用,就是指国家为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批准权限批准,并依法给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农民补偿后,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变为国有土地的行为。征用是一种合法地强制性行使公权力的行为,必须是建立在“公共利益”的基础上。同时,征用体现出土地权利在不同主体之间的分割与变换,必要的“征用补偿”是保障征用行为的关键。

5. 迹地

【答案】迹地在林业上指采伐之后还没重新种树的土地,从广义来说,森林采伐、火烧后,五年内未更新的土地都可以称为迹地。

二、简述题

6. 何谓土地生态管理?

【答案】土地生态管理就是通过对土地经济发展的全面规划和土地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为达到保护土地生态系统和改善土地环境的目的而进行对土地资源的日常管理。

目前常用的管理方法之一就是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因为人类的任何活动都要占用土地,研究土地改变利用方式后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预先采取一些必要的技术措施,制定出对人类环境最

佳的土地利用方案,并将其作为环境管理的重要依据之一。

7. 土地资源调查的目的、内容和任务是什么?

【答案】(1)土地资源调查的目的

①为依法和科学管理土地提供基础

通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能够全面摸清土地资源的家底,包括土地资源的数量、利用类型、利用水平,以及土地的权属界线,为日常地籍管理,建立健全土地登记和土地统计制度,为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提供科学的数据。

②为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服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农业、工业、交通、公共事业等方面的用地比例进行合理配置。所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工作。

③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提供基础数据

对土地资源动态变化进行监测研究,有助于建立合理用地结构,保护土地资源,也是进行区域开发治理的必不可少的内容。实现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更新土地利用的数据资料,保持土地资源资料的现势性,其基本手段和中心环节是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④为编制农业区划和国民经济计划提供依据

只有摸清土地利用和其他农业自然资源的状况,农业区划才能有可靠和科学的基础,才能进一步揭示出土地资源空间分区划片的客观规律; 才能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同样,制订国民经济计划中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业的比例关系,确定各业的发展任务和投资方向,都必须以土地利用调查数据作为计划决策的依据。

(2)土地资源调查的内容

土地资源调查,一般说应当包括清查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及其利用状况,也就是说,包括土地的定量、定性和定位资料和数据,并且做到数字和图纸相符。而土地数量调查的内容则包括清查各类用地的数量,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体系依土地使用单位为序进行分类统计和绘制各类用地的空间分布图。

(3)土地资源调查的任务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基本摸清土地的数量及其分布状况,了解土地利用中的经验及问题,并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意见。具体调查成果主要有各类土地面积和土地总面积量算表、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

8. 简述土宜法、模型法和综合法的适用条件。

【答案】(1)土宜法的适用条件

土宜法建筑在土地质量评价的基础上,依据评价成果资料,并结合国民经济发展对农、林、牧产品和建设用地的需要和土宜性特点,对于宜农、宜林、宜牧地以及宜各种农作物、树种和草种地、宜建筑地等加以合理的归并,借以确定农业生产用地结构的方法。应用土宜法的前提条件是土地质量评价工作是否完成。若规划区域已完成土地质量评价工作,其成果可应用于确定土地

利用结构; 若规划区域未开展或未完成土地质量评价工作,则在确定土地利用结构时必须先从土地质量评价工作开始。

(2)模型法的适用条件

土地利用结构的设计涉及多因素,因而错综复杂。为了合理地解决这个问题,使各制约因素组成一个达到最优水平的完整体系,可以应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建立系统模型,通过定量分析研究,选择其中最优方案。线性规划法在系统工程研究中常被采用。线性规划一般数学形式中的约束条件,在系统工程模型中通常表现为限制资源(生产要素)。

因此,在使用模型法进行土地利用结构设计时,应该明确土地生产中的限制性因素。为了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必需占有下列各项资料:

①单位拥有的土地,可提供的劳动力、流动资金等资源的数量;

②各种行动方式的投入产出系数;

③卖现这些生产行动所需成本;

④计划单产、产值纯收入指标;

⑤企品销售预计价格。

(3)综合法的适用条件

综合法(或称综合平衡法)是以国家、地区和个人对农产品的需要量为依据,结合考虑其他社会经济条件、土地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农作物单产指标,在单项用地计算的基础上采取逐项逼近总面积的方法来确定农业生产用地结构的。

因此,综合法的适用条件就是对于进行结构设计的土地掌握了相关产品的需求量、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土地的自然经济条件。

9. 土地利用现状评价的内容和方法是什么?

【答案】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一般来讲,农业土地利用可从土地开发程度、土地利用程度、土地集约经营程度和土地利用经济效果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1)土地开发程度

①垦殖系数。用以表明某地区或某企业的土地开发程度及种植业发达程度。

②森林覆盖率。用以说明某地区或某企业拥有森林资源的丰富程度。

③草原载畜量。用以说明牧区草原开发利用程度。

④人均耕地。(林地、草原)用以反映各类用地拥有的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