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渤海大学现代汉语(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韵母

【答案】韵母,位于音节的后段。由元音或元音加辅音构成。韵母和元音不相等。韵母有的由单元音或复元音构成,有的由元音带辅音构成。

2. 通感

【答案】通感是汉语修辞格的一种。人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五官感知外界事物时,在一般情况下,彼此不能交错,但在特殊情况下,五官功能却能互相补充、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也就是说,通感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在通感中,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文学艺术创作和鉴赏中各种感觉器官间也会出现相互沟通与补充交错,以此来更好的欣赏文学艺术作品。

3. 短语

【答案】短语是指由词逐层组成的语言单位。短语表示一定意义,是造句成分,可以单用,多数能单说。它可以分离,中间可插入别的成分。短语按照不同的角度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可以按照功能分为名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等; 而按照结构则可以分为联合式短语、动宾式短语、偏正式短语、主谓式短语和述补式短语基本类型。

4. 偏旁

【答案】偏旁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一个合体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偏旁构成。偏旁由笔画构成,一个偏旁由一个或更多的笔画构成。偏旁是从造字构形的角度定义的,习惯上有“左偏右旁”的说法,这是采用“两分法”对汉字进行结构分析得出的认识。由于汉字结构复杂,许多汉字并不是左右结构的。所以,不再区分左右,一律称之为“偏旁”。如“位、

,,,都是偏住、俭、停”中的“亻”“国、固、圈、围”中的“口”“偏、翩、篇、匾”中的“扁”

旁。

5. 双宾语

【答案】双宾语是指一个动词后面连带的两个宾语的句式。两个宾语意义上前一个一般指人,可称指人宾语,或称近宾语,后一个宾语一般指物或事情,可称指物宾语或远宾语。带双宾语的动词大都是表示“给予”或“收取”意义的动词,如送、给等。例如,“伯父昨天给了我两本书”、“大家叫她祥林嫂”。同时,双宾语句可以转化为双宾句同义句,多数是将指物宾语提前。

6. 次方言

【答案】次方言是方言的一个分支。汉语主要有一七种方言,分别是官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闽方言、赣方言、粤方言和客家方言。在七大方言内部又有不同的分支,这些分支即为次方言。例如官话方言下属的次方言有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它们都具有官话方言的共同特点,但又各有自己的特点。如西南官话的古入声字归阳平,华北官话以北京话为代表而言,古入声字归入四声。

7. 语义指向

【答案】语义指向是指句法结构的某一成分在语义上和其他成分(一个或几个)相匹配的可能性。它研究的是句子成分之问在语义上的搭配关系。语义指向研究的是句子成分之问在语义上的搭配关系,句法结构研究的是句子成分的组合关系。语义上的搭配关系和句子成分之间的组关系可以是一致的也可以是不一致的。一般来说,我们在对状语的语义指向作静态分析时,状语的语义指向是确定的,而这种确定性是有深厚语义基础的。这决定于状语在深层结构中与其他成分的同现关系。

例如,“他唱响了家乡的民谣了”中的“响”的语义指向是“家乡的民谣”。

二、简答题

8. 下面词语中的“球”,哪些是指足球的? 在后面的括号中填上“√”号。

角球( ) 扣球( ) 点球( ) 抽球( )

任意球( ) 三分球( ) 头球( )

【答案】角球(√) 扣球( ) 点球(√) 抽球( )

任意球(√) 三分球( ) 头球(√)

9. 用“替代法”证明“驼绒”是两个语素,“骆驼”是一个语素。

【答案】“驼绒”中的“驼”跟“绒”都可为已知语素所代替,也可跟已知合,如:

(1)驼绒 平绒 呢绒 鸭绒

(2)驼绒 驼毛 驼峰 驼铃

第(1)组词说明“驼”被“平、呢、鸭”替换,“绒”可跟上述语素组合。第(2)组词说明“绒”可以被“毛、峰、铃”替换; 所以“驼”、“绒”是两个语素。“驼绒”中的“驼”不能被替换,也就是说“骆”不能跟任何其他语素组合,它不具备语素的资格。由于语言中同一层次的单位才能组合,语素不能跟非语素组合,所以在这里“驼”也不是语素,“骆驼”只能算一个语素。

10.什么是基本词汇? 它有哪些特点?

【答案】(1)基本词汇是词汇中最主要的部分,它和语法一起构成语言的基础。基本词汇是基本词的总和,它包含的词比一般词汇中的词少,却很重要,它使用频率高,生命力强,为全民所共同理解。

(2)基本词汇有三个特点

①稳固性

基本词汇所标志的事物和概念都是极为稳定的。

②能产性

用基本词作为语素创造出来的新词,最便于人们理解和接受,最便于流传,所以,那些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基本词,便成了构成新词的基础。它们一般有很强的构词能力。

③全民常用性

基本词汇的上述两个特点是以全民常用性为前提的。全民常用性是说它为全民族所共同理解,流行地域广,使用频率高。它的使用,不受阶级、行业、地域、文化程度等方面的限制。

11.下列各句哪是单句,哪是一重复句,哪是多重复句,哪是紧缩句? 为什么? 指出复句内分句间的关系,分析多重复句的层次和关系。

①外面太阳很好,也没有风。

②作者在这篇小说里,主要写一个农民。

③只要你能工作,就应当工作。

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完成任务。

⑤无论谁,都不能不学习。

⑥你跑得再快也追不上他。

⑦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我们要努力工作。

⑧那边,你瞧,绿油油的一大片,都是新法栽种的好庄稼。

⑨每个人都把准备好的锄头扛在肩膀上,爬上山去。

⑩分析能力强,是这位青年同志的优点。

11○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可以改变咱们的计划。。

12○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13○他还启示人们,不应该迷信书本上的道理,而应该重视客观事实,重视实验和实践; 要有勇气怀疑并且敢于批评不符合实际却历来被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学说。

【答案】①外面太阳很好,也没有风。

—重复句,并列关系。有两个分句,中间有停顿。

②作者在这篇小说里,主要是写一个农民。

单句,“作者”是主语,“在这篇小说里写一个农民”是谓语,“主要是”是插入语。

③只要你能工作,就应当工作。

—重复句,条件关系。有两个分句,中问有停顿。

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完成任务。

—重复句,条件关系。有两个分句,中间有停顿。

⑤无论谁,都不能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