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869新闻业务之新闻采访方法论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简答题

1. 谈谈你对“地区落后论”的看法。

【答案】“地区落后论”,是把写不出新闻归结为地区工作落后。应该承认,先进和落后是客观存在的,但并非先进地区就一定能多出新闻,落后地区就注定不出新闻,或者少出新闻。这是因为:

(1)先进地区新闻多,如果记者缺乏新闻敏感,也会对新闻视而不见,让新闻在自己眼皮底下溜掉。

(2)落后地区并非一切皆落后,落后地区也有先进因素,把先进因素发掘出来,就是新闻。再说把“落后”研究透了,为什么落后,怎样改变落后,促进落后向先进转化,也是一篇很好的文章。

2. 简述邵飘萍具有进步意义的新闻思想和采访观。

【答案】邵飘萍是“五四”时期我国著名报人,他所撰写的《实际应用新闻学》一书是我国新闻采访学的奠基之作。邵飘萍具有进步意义的新闻思想和采访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记者地位

当时,社会上不重视记者,即使是报馆本身,也把记者置于主笔或编辑的从属地位。邵飘萍对此状况不满,指出“此我国报纸内容腐败之重大原因”,并提出培养记者是改良报纸的根本。(2)记者资格

记者资格即记者修养,邵飘萍提出“品性”为第一要素,“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泰山崩于前,糜鹿兴于左而志不乱”,是记者训练修养最不可缺者。

(3)记者访问

邵飘萍认为要研究访问对象,要善问,要讲究礼貌、服饰、语言等。

(4)新闻价值

邵飘萍要求记者对于新闻价值之有无大小应充分了解,“一闻而如香色味之立能辨别,固须学识经验两者俱备,养成一种特别神经”。

(5)社会新闻

邵飘萍指出当时缺跑社会新闻之人才,“而社会新闻尤须有坚苦卓绝之人负其重任,庶可提高全国新闻界之程度以促其进步。”

(6)其他

另外,邵著还对“有闻必录”这种观点持严厉批评态度。

3. 了解通讯的演变历程。

【答案】通讯是指以叙述与描写相结合为主要表现手法,较详尽报道事件的新闻常用体裁。在叙描结合的基础上,可适时、适当使用抒情与议论等表现手法和相关修辞手段,使受众产生如见其人、如见其物、如经其事、如临其境的深切感受。

在我国,最早的通讯是出于王韬之手,早在1872年,他就有国外游历而编译的《普法观战纪》。真正在通讯上自成一格并有重大影响者当属黄远生。1915年12月25日其在旧金山遇刺后,友人将其新闻作品辑为《远生遗著》,共4卷,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报刊通讯为主的文集,由此也正式奠定了通讯在新闻体裁中的地位,黄远生本人也被称之为“通讯界之大师”、“新闻界之奇才”,“远生通讯”蜚声于时并流传至今。

在中国,通讯体裁的发展非常迅速,且丰富多彩,目前,通讯体裁的主要题材有:人物通讯、事件通讯、风貌通讯、工作通讯、人物专访、新闻小故事、特写等。

4. 简述记者招待会和新闻发布会的联系和区别。

【答案】记者招待会和新闻发布会是当今世界新闻领域两个不同的称谓,但实质没有多大区别。

(1)联系:

①二者都是有关机构或个人向新闻界发布新闻或提供情况的一种方式;

②都是现代民主政治生活的一种展现;

③都是现代新闻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甚至有的学者认为记者招待会就是新闻发布会。

(2)区别:

一般来说,国家兀首和政府首脑发布新闻,往往以记者招待会的名义,而新闻发言人发布新闻,则用新闻发布会的名义。两者的差异还包括:记者招待会可以发布新闻,也可以不发布新闻,纯属礼节性地招待记者; 新闻发布会则必须发布新闻。

5. 新时期军事新闻采访有哪此新要求?

【答案】新时期的军事新闻采访要求有:

(1)时代转变,题材转移

我国己进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改革开放正向纵深发展,党的中心工作已经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为军事新闻,其报道的题材范围已发生变化,其报道的题材重点也应由原先的以军事斗争为主而转移到军事现代化的方面来。

(2)明确原则,突出重点

在现代战争的条件及要求下,部队如何加强训练,不断提高军事素质,实现国防现代化,适应现代化战争的需求,这是全党和全国人民所密切关注的。

(3)讲求效应,注重节制

处于和平时期,大仗基本没有,但边境上的小打小闹时有发生。因此,原作为军事报道主要组成部分的战斗报道,在今天就带有新的特点,即政治性更强,策略性也更需讲究。这是因为,

战斗新闻最能引起国际舆论的关注,报道好与坏,事关重大。

在具体报道中,为了更有效地实现政治性与策略性的完美统一,应当注意口子开小些,而挖掘则深一些。口子开小些,即抓住一场小战斗和一个连、一个排甚至一个班、一个人落笔; 挖掘深一些,即着重写我军指战员为祖国、为正义而战的英勇献身精神和我军攻必克、守必固、战必胜的现代化战斗力。

(4)谨慎从事,严守机密

报道我军国防建设新成就、新装备乃至军事训练技术等,涉及军事机密,报道时必须十分慎重,严防泄密,这是军事记者特有的业务修养之一。要做到守密,除了记者加强保密观念以外,比较恰当的具体做法是,报道时只讲其然,而不讲其所以然,即记者多从场景、气势人笔,多从我军指战员的精神风貌着眼,让人们看到的是我军现代化的风貌,感受到的是现代化军队及其作战的规模、气势与神威,而回避对武器性能、操作要求、具体指挥与组织技能等方面的披露。

(5)作风踏实,雷厉风行

我国军事记者有着优良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的传统,他们在采访时雷厉风行,深入火线,不避艰险,抱定随时以身殉职的态度,出色地完成了报道任务,不少记者光荣地牺牲在战场上。当代军事记者应当继承这一传统,这是因为,战场上或是演习场上,风云莫测,瞬息万变,记者若没有亲临火线的战斗精神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是难以搞好军事报道的。

6. 座谈会采访和记者招待会采访在运作上各有些什么特殊要求?

【答案】从新闻采访的主体与采访客体(采访对象)之间的关系(主控权的掌握及参与人数)这一层面上看,座谈会采访与记者招待会采访是正好相反的两种采访样式。

(1)座谈会采访的特殊要求

座谈会采访是指记者通过座谈的方式,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就同一话题,向多个对象进行采访的一种新闻采访方式。在新闻实践中,搞好座谈会采访除了要遵循新闻采访的一般规则和要求外,还要十分注意掌握以下几点具体要求:

①参加座谈会的人数要适宜。座谈会采访,邀请多少个对象为宜,应根据座谈会采访主题的需要决定。一般说来,一次座谈会采访以邀请四五个对象参加为好,最多不要超过十人。当然,对有些需要公开报道的座谈会,参加的人数可略多一点以显示其代表面。

②要认真做好会前的准备。举行座谈会采访之前,记者一定要把座谈采访的目的与要求告诉与会者,让他们有所准备。同时,记者要明确座谈会采访的范围和中心话题,以防座谈会上信马由疆“信天游”。此外,记者在会前还要尽量预计到座谈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好相应的对策。

③要采用漫谈、讨论的方式进行座谈。座谈会采访切忌“问答式”进行,要尽量使与会者小受拘束,畅所欲言。同时,在座谈会上,记者要注意发现和寻找引发漫谈、讨论的“由头”,使座谈会既开得生动活泼,又不断引向深入。在座谈采访中,记者应注意尊重对象,不要轻易打断对象的发言。

④座谈会采访要与个别采访等相结合使用。由于时间、环境的限制,一般座谈会上,采访对象很难对事情的细枝末节、问题的具体看法谈深谈透,这就需要记者注意座谈会后及时对座谈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