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牡丹江师范学院语言基础(同等学力加试)之现代汉语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会意字

【答案】会意字是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的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这种造字法称为会意。用会意字造出的字是会意字。会意字有异体会意

,从戈从止; 止是趾本字,戈下有脚,表不人拿着武器走,有字、同体会意字两类。比如说“武”

征伐或显不武力的意思。

2. 复合词

【答案】复合词是指由不同的不定位语素相互融合起来构成的合成词。这类合成词是现代汉语中最主要的、最能产的构词格式,汉语的合成词绝大部分是由这一形式构成的。词根和词根的组合方式不同,形成该种合成词内部结构方式的差异。主要有联合式、偏正式、补充式、动宾式和主谓式几种类型。

3. 补语

【答案】补语是句法成分之一,一般由谓词性词语充当。补语可以用来说明动作、行为的结果、状态、趋向、数量、时间、处所、可能性或者说明性状的程度。根据语义类别可以将补语分为结果补语、程度补语、情态补语、趋向补语、数量补语、时地补语、可能补语等。

4. 平分阴阳

【答案】平分阴阳是汉语音韵学和汉语方言学中的一个术语。指中古的平声调类字,根据声母的清浊分派入阴平、阳平两个调类。平分阴阳是中古汉语发展到近代汉语的过程中,在声调方面的三个主要变化之一。比如说现代汉语中的阴平“诗、超”和阳平“时、人”在古代都属于平声。

5. 惯用语

【答案】惯用语是指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用的短语。大都是三字的动宾短语,也有其他格式的。含义简明生动形象,通俗有趣,是惯用语的主要特征。比如“走过场”“敲边鼓”“放空炮”等。

6. 平仄相间

【答案】平仄相对,是指一联之内的两句上下第二、四、六个字的平仄上下对应相反。在近体诗里,平仄在本句中是重叠交替的,在对偶句中是相互对立的。这两大类声调在诗词中有规律地交替使用,也就造成了诗词音调抑扬起伏、悦耳动听的音乐美。在现代诗歌和散文中,适当注

意平仄变化,充分利用汉语语音的特点,使作品获得音乐美感,还是很有必要的。

7. 错别字

【答案】错别字是错字与别字的总称。错字是指写得不成字,规范字典查不到的字; 别字又称

,指把甲字写成乙字。错别字也可简称错字,因为写“别”的也是写错的,通常所说的写“白字”

错字也包括写别字在内。

二、简答题

8. 什么是基本词汇? 它有哪些特点?

【答案】(1)基本词汇是词汇中最主要的部分,它和语法一起构成语言的基础。基本词汇是基本词的总和,它包含的词比一般词汇中的词少,却很重要,它使用频率高,生命力强,为全民所共同理解。

(2)基本词汇有三个特点

①稳固性

基本词汇所标志的事物和概念都是极为稳定的。

②能产性

用基本词作为语素创造出来的新词,最便于人们理解和接受,最便于流传,所以,那些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基本词,便成了构成新词的基础。它们一般有很强的构词能力。

③全民常用性

基本词汇的上述两个特点是以全民常用性为前提的。全民常用性是说它为全民族所共同理解,流行地域广,使用频率高。它的使用,不受阶级、行业、地域、文化程度等方面的限制。

9. 简述句末点号同语气的关系。

【答案】句末点号与句子语气的关系十分密切,表示陈述语气要用句号,表示疑问语气要用问号,表示感叹语气要用叹号。但是,语气有四大类,句末点号只有三个,两者不是一对一的关系。句子的祈使语气与句末点号是一对二的关系,语气强烈的祈使句用叹号,语气舒缓的祈使句可用句号。

10.公文语体和政论语体各有哪些特点? 举例说明。

【答案】(1)明确性、简要性和规格性,是公文语体最重要最根本的要求。在语言运用上,公文语体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①使用的词语

a. 公文有一套自己专用的词语(固定的习惯用语),以适应特定交际的需要。

b. 多用专用词语、文言词语,不宜用口语词或歧义词语。

c. 多用“的”字短语、介词短语和联合短语。

②使用的句式

公文语体要求句法完整严谨,主要使用陈述句和祈使句。

a. 陈述句式常用助词“了”表示完成动态,或用肯定与否定的判断句式。

b. 祈使句式常用命令、禁止、请求等语气。

③修辞方式

a. 公文语体较少用口语句式,而较多运用常式单句、并列复句和文言句式。

b. 在运用辞格上,公文语体很少运用比喻、比拟、夸张、双关、婉曲,有时选用对偶、反复、排比等。

c. 在篇章结构上,公文语体有严格的规格要求。公文通常在起首一行中间写明文体名称,同行右侧写行文字号; 第二行起为正文,正文末常写“此布”、“现予公布”; 末行写发文机关名称或首长姓名、日期。

(2)政论语体有宣传鼓动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这是它的主要特征。在语言运用上,政论语体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①使用的词语

a. 具有广泛性

政论内容所涉及的领域很多,因而在词语的运用上也很广泛。首先是较多地运用政治性词语,也可运用带有感情色彩的褒贬词语,还可运用文言词语和熟语,等等。

b. 不断吸收新词语

政论语体具有宣传鼓动功能,因此对社会的发展变化有极大的敏感性,新生事物不断出现,新的词语也就不断产生。政论语体使用词语不太受限制。

②使用的句式

a. 与文艺语体相比,政论语体在句类的选择上较多运用陈述句、祈使句;

b. 从句型上看,主要运用主谓句,还较多运用复句,而多重复句用得更多。

③使用的修辞方式

a. 政论语体经常运用谚语、歇后语、理俗语等;

b. 在句式选择方面,长句、短句并用;

c. 在辞格运用方面,它较多运用比喻、比拟、借代、设问、排比、对偶、对比、反话等。

11.能否把语言中所有的词的词义都通过义素分析进行统一的说明? 这样做有何利弊?

【答案】从理论上说把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都通过义素分析进行统一的说明是有可能的。所有的词都可以进行义素分析,逐步累进,进行统一的说明似乎也不困难。但是实际操作时,统一说明带来的困难却难以克服。

义素分析可以用来区别相关的词,一般情况下词的数目越多越需要的义素(区别特征)也越多,但是如果一连用十个以上的义素就会成为人们记忆的负担,其区别词义的鲜明度也会大大减弱。所以虽然有人把相当多的词(不是全部)分成数百个义类再进行义素分析,但效果并不理想。所以除了应用于电子计算机的词库外,一般辞书并不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