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外国教育史(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 摘要
一、单选题
1. 公元前6世纪以前的印度教育常称为( )。
A. 婆罗门教育
B. 古儒学校
C. 佛教教育
D. 宫廷教育
【答案】A
【解析】公元前6世纪以前的印度常称为婆罗门教育。婆罗门教育以维持种姓压迫和培养宗教意识为核心任务。记载印度历史的古籍《吠陀》被崇奉为经典,也是主要的学习内容。入学校、习经典的权利只能为婆罗门、刹帝利和吠舍所享有,但三者享有的受教育权利的内容不完全相同。公元前8世纪以后,出现了一种办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通称“古儒学校”。在此类学校中,教师被称为“古儒”。儿童学习的内容主要为《吠陀》。古儒学校的课程以神学为主。公元前6世纪释迎牟尼创立佛教。佛教教育将讲道与个人的钻研结合起来。当时的寺院不仅是教学机构,而且也是学术机构,堪称学术研究中心。
2. 以下判断不能说明教育相对独立性的是( )。
A. 教育是个体向社会上层流动的助推器
B. 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C. 教育发展具有连续性和继承性
D. 教育具有自我复制性
【答案】A
【解析】教育独立性是相对的,由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所决定,即教育活动必须接受社会的物质支持,并传播一定的政治和社会价值体系。
3. 学生在了解了长方形面积公式、三角形面积公式及面积的可加性原则后,生成了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按照加涅的学习分类标准,这种学习属于( )。
A. 辨别学习
B. 概念学习
C. 规则学习
D. 高级规则学习
【答案】D
【解析】加涅根据学习的繁简水平不同,将学习分成了八类。辨别学习,是指能识别各种刺激特征的异同并做出相应的不同的反应; 概念学习是能对刺激进行分类,并对同类刺激做出相同的反应; 规则学习也称为原理学习,主要是了解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 高级规则学习也称为解决问题学习,是在各种条件下应用规则或规则的组合去解决问题。加涅认为,高级规则的学习以简单规则的学习为先决条件,简单规则的学习以概念学习为先决条件,概念学习以辨别学习为先决条件,从而构成了一个累积的学习层次。高级规则学习(问题解决学习)是指人把若干以前学到的法则(规则)组合成为若干原理(新规则或高级规则)去解决以前自己没有解决过的问题。
4. 在中小学课程改革方面,发表了《教育过程》报告的美国心理学家是( )。
A. 赫尔巴特
B. 布鲁纳
C. 斯宾塞
D. 桑代克
【答案】B
,主要思想包括:①强调早期教育,发掘儿童自身潜力; ②【解析】布鲁纳发表的《教育过程》
逐级下放科学技术课程,缩短高级知识与初级知识的距离; ③用结构主义教育思想作指导,编制结构课程,并使之与学过程结构和儿童的智力发展结构相适应,成为儿童可掌握的概念; ④鼓励学生用探索的发现式方法学习。
5. 标志着英国国民教育制度的形成,为英国教育的国家化奠定了基础的法案是( )。
A. 《初等教育法》
B. 《基佐法案》
C. 《费里法案》
D. 《普通学校法》
【答案】A
,是英国国民教育制度【解析】1870年英国国会正式颁布“初等教育法”(又称福斯特法案)
正式形成的标志。初等教育法的主要内容有:①国家继续拨款补助教育,并在缺少学校的地区设置公立学校; ②全国划分学区,由经过选举产生的“学务委员会”负责监督本学区的教育工作; ③各学区有权实施5~12岁儿童的强迫教育; ④承认以前各派教会所兴办或管理的学校为国家教育机关; ⑤学校里的普通教学与宗教分离。1870年的“初等教育法”在英国初等教育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为英国教育的国家化奠定了基础。
6. “新教育之父”是英国教育家( )。
A. 雷迪
B. 利茨
C. 德克乐利
D. 蒙台梭利
【答案】A
,又称“新学校运动”,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教育改【解析】“新教育运动”
革运动,初期以建立不同于传统学校的新学校作为新教育的“实验室”为其特征。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在教育实践小断推广的基础上,新教育理论进一步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教育运动逐步走向衰落。1889年,英国教育家雷迪创办了阿博茨霍姆乡村寄宿学校,这标志着欧洲新教育运动的兴起,雷迪被称为“新教育之父”。
7. 教师先在潮湿的泥板上写字,再由学生临摹的教学方式是( )。
A. 古巴比伦的教育
R 古印度的教育
C. 古埃及的教育
D. 古希腊的教育
【答案】A
【解析】古巴比伦文化的前身是苏美尔文化,公元前4000年,苏美尔己产生文字。古代生活在两河流域的人们利用本地丰富的戮土资源,就地取材,将豁土和水调匀,制成大小不等的泥板,作为“纸”使用,并将字写(或刻)在上面。再把它晒干或烧干,就成了“泥板书”。当时的教学方法简单,一般由教师先在潮湿的泥板上写上字,再由学生临摹,课程主要是抄写和背诵长串的单词或词组,也包括数学或文书。有些记有学生作文和练习的泥板一直保存至今。
8. 按照布卢姆目标分类学的基本要求,下列选项中,不宜作为教学目标的表述是( )。
A.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B 培养学生区别事实与假设的能力
C. 培养学生运用特定信息检验假设一致性的能力
D. 培养学生领会一个段落中各种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能力
【答案】A
【解析】教学目标是一种预期的教学成果,应能反映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应当实现的在认知、情感、思想、行为等方面的变化。布卢姆倡导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来陈述目标,旨在为教学及其评价提供具体的指导。布卢姆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认知领域的目标又包括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六级水平。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与其它教育活动一样,都有着明确的目标进而追求某种结果,而不是盲目、无意识的活动。按照布卢姆目标分类学的基本要求,与其他选项相比较而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的目标并不明确,分类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