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京体育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内部冲刺密押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故意失实
【答案】故意失实是指媒体或者新闻报道者事先明知报道内容不符合客观事实,具有虚假成分,但却出于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而有意为之所导致的新闻报道失实。这类失实从性质上看是比较严重的,所造成的危害常常也比较大。通常表现的形式有如下三种:①某些作者出于不正当的动机或需要,故意捏造事实、虚构情节,甚至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②媒体或者报道者分不清宣传与新闻的界限,为政治宣传的目的,或为追求政治宣传的效果,离开客观事实,而去刻意制造典型,或者任意拔高; ③媒体或者报道者不是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而是完全从是否对自己有利出发来选择事实、报道新闻。
2. 路透通讯社
【答案】路透社是世界四大通讯社之一,也是英国创办最早的通讯社。1851年由保罗·朱利叶斯·路透创办于伦敦。路透社的主要业务分为两大类:①向报社、电台提供时事新闻; ②向世界各地银行、经纪人和工商企业提供经济信息。至今,路透社对于自己的定位仍首先是“商业和专业信息的信息源”。路透社素以快速的新闻报道被世界各地报刊广为采用而闻名于世。另外,它的经济和体育新闻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
3. 描写性消息
【答案】描写性消息是以描写为基本手段写作的消息。换言之,描写性消息的特点是“再现”,一一以文字重现新闻事件的现场情景。描写性消息的特点是简笔勾勒。它主要的体裁形式包括:新闻素描、散文式新闻、花絮。它的功能包括:记录活的、有声有色的历史; 发挥形象的感染力、震撼力; 满足读者的视觉需求。
4. 用事实说话
【答案】用事实说话是指在忠实地报道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对事实的适当选择与表述,巧妙地表达传播者的立场与观点的一种报道原则与报道方法。记者把思想观点藏在精心准备的某个事实中,让受众通过这一事实,自己来悟出某种道理。它通过客观叙述新闻事实及其背景来体现观点、发表意见。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写作活动的基本规律。“用事实说话”,寓情于事实,符合人们从新闻中主要是了解事实信息的要求,以及新闻应以事实的信息沟通情况、达到信息交流与分享目的的基本特征,因而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新闻的收受者,且具有说服力。
二、论述题
5. 结合案例论述风貌通讯的写作要求
【答案】(1)抓住特点写见闻
风貌通讯的取材特征就是活材料多,有特点的见闻多,活灵活现,感染力强,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如新华社记者采写的《温州夜行记》,通篇的见闻使你对这个陌生的“中国私营经济之都”留下鲜明的印象:记者饿了九个小时,下了火车,狼吞虎咽一盘炒年糕后,又爬上去温州夜行车。本想在车上睡一觉,但上车后忽然发现“夜不能寐”。他写了温州人白天做事晚上赶路,车上东倒西歪照睡不误; 写了夜景“一家家农户开的店堂彻夜不闭,一盏盏灯箱、一串串链泡,繁星满天,光亮触目”。在进行了全景式的扫描之后,记者又将镜头推进,着重写车中一对年轻夫妇带着他们啼哭不已的8个月的婴儿外出创业……
总之,现场见闻是风貌通讯最吸引人的地力一。
(2)旅行者的视角一一新鲜
在一个地方住久了,嗅觉自然会迟钝,对本地的变化不易察觉。然而忽然来到一个新地方,那种新鲜感便扑面而来。
风貌通讯的一个特点,首先是以本地人的眼光去看外地,观察它的概貌、探求它的陌生和神秘。这可以极大地满足人们求知求新的心理需求。
因此,无论是在报纸版面上还是电视画面中,风貌通讯都是打开一扇观察外面世界的窗口。使本地读者跟随记者的脚步,仿佛也身临其境地看到异地的变化和风情。
拿《温州夜行记》来说: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这个地名早已为读者所熟识,它以私营经济领域中的明星地位记载于中国经济改革的史书中。对于温州的报道更是难以v}一数。然而,记者却独辟蹊径,以一个夜行旅游者的身份,将去温州一路上的鲜明印象,不加渲染地再现出来,引导读者去“感受”温州,把温州人的实干精神和超常劳作的一面展示给世人。看过全文,想必读者也像记者一样“眼不寂寞,路不寂寞”,也会“心不寂寞”
旅游者的视角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以行进中的观察获得见闻,专业术语叫“步移式观察”。记者每到一地,都用好奇的目光捕捉着各种镜头,而这些镜头的变幻随着记者随机式采访的脚步,或山或水,或草或木,或大或小,或先或后地移动式出现,读者跟着记者一路走,一路看,一路遐想,一路品味,游兴十足。
读者的感官跟随记者的脚步“延伸”,报道的悬念感和吸引力也油然而生。
(3)主题不容忽视
风貌通讯尽管取材以见闻为主,且格调轻松,强调可读性,但仍然需要突出主题,要通过记者的所见所闻,考察社会生活的变迁,回答时代提出的问题。再者,风貌通讯的素材很多为随时采访所得,一般没有中心事件,如果不确定明确的主题,势必出现结构松散、浮光掠影、拉杂拖沓的毛病。因此,在采写过程中仍有一个观察事实一一提炼主题一一围绕主题选择事实的过程。
有些通讯是记者事先经过认真策划所采写的,主题意识非常鲜明。
如王学孝采写的《今日大邱庄》(《人民日报·海外版》1995-11-03)一文中,报道了天津市大邱庄在其主要负责人禹作敏1993年被依法逮捕后,其经济发展、群众生活和精神文明建设各方面仍然保持着旺盛的发展势头,说明了依法处理禹作敏,并不意味着否定我国农村的改革开放政策,相反,正是为了保证改革开放的正常进行。这是记者在禹作敏被捕后第一次公开报道大邱庄,回答了当时社会上产生的疑虑,澄清了思想上的混乱,表现出记者的大局意识和新闻敏感。
有了主题,才能有序地统领材料,各种素材才能各归其位,各侍其主,使整篇通讯形散而神不散,也符合读者的阅读心理。
需要强调的是,风貌通讯的采写,也必须注意“新”一一从时代的高度,发现和反映某地的新变化、新风貌,或者新的社会问题。同时,风貌通讯也不可忽视写人,在一个大的风景画中,要有人的活动,要通过人的活动、人的思想感情的流露,反映时代特征。
6. 试论如何坚持新闻报道客观公正与立场倾向的统一。
【答案】(1)新闻的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新闻报道要忠实客观事实,要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来反应它。新闻报道的形式也应该是客观地叙述事实,报道者不得随意做主观的解释和议论,而是将自己对事实的意见寓于对事实的客观叙述中,正所谓“用事实说话”。工作性原则包括报道参与权利上的“平等”、表现手法上的“平衡’夕、所持意见上“中立”。新闻媒体要站在社会和公众的立场,公平地对待新闻报道所涉及的人和事,严格以事实为依据,以公理和民意为标准决定对报道内容和报道方式的选择和取舍。
(2)新闻的倾向性
新闻的倾向性是指新闻报道者在报道或者评述新闻事实时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倾向。
(3)坚持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与立场倾向的统一的要求
①要正确认识新闻报道客观公正与立场倾向的关系。客观和公正都是新闻报道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是新闻传播取得良好效果的有效方式,也是新闻工作所追求的一种职业境界和道德理想。提倡在新闻报道中采用客观报道方式,但反对搞“客观主义”,反对搞“有闻必录”。“客观主义”和“有闻必录”是对客观报道原则的曲解。将客观报道新闻同反映立场倾向对立起来不符合新闻工作实际,也不利于正确地认识和把握客观报道原则的科学内涵,更好地发挥其积极、有效的作用。
②新闻的客观性与倾向性是矛盾的统一。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就是指传播主体在报道自身之外的对象时,不能用自己的意识、意志、情感等改变对象的本来面目,即不改变对象自身的内容。客观原则是确保新闻报道可信和公正的核心手段。事实上,人们只有通过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能动的主观性才能达到对新闻事实的客观反映。正因为人们具有明确的主观意识和对象意识,才能在思维中将客体和主体区别开来,才有可能将不属于对象自身的东西排除在报道之外,从而达到客观再现。不能离开主观性来理解客观性,新闻报道中的客观性始终是相对主观性的客观性,是传播主体把握到的客观性,是传播主体认识水平范围内的客观性。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