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延边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学科语言理论包括哪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其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案】学科语言理论包括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及其分支学科理论和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语言学两方面,其基本要求表现为:
(1)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及其分支学科理论的要求
①语言学及其各有关分支学科理论必须和第二语言教学的实际需要相结合,即能够服务于第二语言教学的需要,才能成为指导和影响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第二语言教学的学科基本理论之一一一学科语言理论。
②不仅要应用和引进语言学理论,更要自觉地面向第_语言教学学科理论建设和教学实际需要的语言学及其分支学科的理论研究。
(2)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语言学理论的要求
应该强调汉语研究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是后备力量,离开汉语研究,对外汉语教学就没法前进。就汉语本身的研究来看,“事实的深入发掘,规律的有效揭示,至今还存在大片大片的薄弱点和空白点,远远不能满足对外汉语教学的需求”。这些都表明加强面向对外汉语教学需要的汉语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2. 什么是第二语言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
【答案】人们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的认识基本是一致的,并且跟教学性质相同的我国外语教学界的看法也大致相同。语言教学法或外语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即第二语言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
例如,章兼中在《国外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1983)中说,“外语教学法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它与哲学、教育学、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等邻近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应云天在《外语教学法》(新本,1997)第二章“外语教学法和相邻学科”中,同样谈到了外语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哲学、教育学、心理学和语言学。实际上匡外同行也持类似的看法。Stern (1983)认为外语教学的理论基础包括语言教学史、语言学、社会学、社会语言学、人类学、心理学、心理语言学、教育学等研究成果。(参见束定芳、庄智象,1996
总之,“语言教学法”或“外语教学法”是指教授语言和学习语言的科学,即揭示和探讨第二语言教学规律、教学原理的科学。因此,语言教学法或外语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即第二语言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
3. 多项选择题核心的编写原则是什么? 为什么要遵循这样的原则?
【答案】多项选择题是考查阅读理解、听力理解等语言技能时常用的题目形式。这种题型的
最大好处就是评分客观,而评分客观可以为测试可靠性(信度)提供一定的保证。多项选择题的编写原则具体包括:
(1)题干本身要有意义并且应该是一个清晰的问题,应该清楚地点明问题的实质,让被试明确被询问的究竟是什么? 不要让被试猜测你要问他什么。
(2)主干语应尽可能多地包含试题内容,共含的因素、重复性的词语(如相同的叙述或修饰成分)应放在主干语中,而不要在选择项中重复使用,备选答案则要尽可能精练。
(3)题目与题目之间或答案与答案之间应避免相互依赖,相互包含或相互暗示。
(4)一个题目应该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或最佳答案。
(5)每个迷惑项都应该似是而非。
(6)听力理解和阅读理解试题的备选答案应尽可能回避语料中原有的措辞。
(7)所有备选答案难度应大体相当。
(8)所有备选答案应尽可能涉及同一类事物、活动或同一领域。
(9)备选答案若用解释性语言,应避免牵强附会。
(10)所有备选答案在语法上应该与主干语一致。
(11)备选答案在形式上应尽可能避免任何可能的暗示。
(12)整个测验中正确答案的位置不应固定,应保证出现频率相等,出现顺序随机。
总之,上述各条编写原则围绕着一个核心原则,即在设计多项选择题的题干和备选答案时,应尽可能避免任何对考生有意或无意的不必要的暗示,因为这类不必要的暗示往往会削弱题口的区分能力,最终导致整个考试的信度和效度被降低。
4. 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本体研究有何特色?
【答案】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种汉语教学,又是一种外语教学,即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本体研究。研究“对外汉语”与研究作为母语的汉语在目的、内容、方法、手段上均有很大的差别。
(1)旨在培养外国友人的汉语交际能力
研究对外汉语的目的,在于让学习者掌握汉语语音与韵律,了解汉语词语用法与搭配习惯,明白造句原理与句子组装规则以及正确、得体的汉语表达方法,从而养成新的语言习惯,培养学习者的汉语交际能力。
(2)内容上要求阐明汉语与其他语言的共通之处并揭示汉语的独具特点
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特别应点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
(3)研究方法多用语言对比分析、教育测量与统计等
这种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研究,体现了本学科的研究特点,是学科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
二、论述题
5. 结合本节提到的一些教材,谈谈20世纪80-90年代的教材编写和使用情况。
【答案】(1)20世纪80年代以来
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外汉语教学教材建设获得了较好的发展,80年代以来使用较广、影响较大的基础汉语教材主要有:
①《基础汉语课本》
,这套教材集中了以往编写的对外汉《基础汉语课本》(李培元等编写,外文出版社,1980)
语教材的长处和成功经验,在编排体例上、在语音教学的处理上、在语法的系统性和针对性上、在练习量和练习方式上、在课文内容方面,都较以往的教材有所创新、有所进步,从而更加科学和实用。
②《实用汉语课本》
《实用汉语课本》(刘询等编写,商务印书馆,1981)是我国出版的第一部专供国外使用的基础汉语教材。以句型、功能、结构相结合为教材编写原则,试图通过句型训练、功能项目替换练习、语法分析等综合训练,来培养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教材最早吸收了功能法的长处,探索了结构、功能和情景相结合的编写路子。
③《初级汉语课本》
,这套教《初级汉语课本》(鲁健骥等编写,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华语教学出版社,1986)
材是北京语言学院于20世纪70年代进行的一项“关于改革精读课、加强听力和阅读教学的试验”成果。《初级汉语课本》是主干教材,与之平行的配套教材还有《阅读理解》、《听力练习》、《汉字
,这是我国最早编写的对外汉语系列教材。 读写课本》
④80年代出版的基础汉语教材还包括以下书籍
较为重要的还有《现代汉语教程》(李德津、李更新等编写,分“读写”、“听力”、“说话”三种课本,每种两册,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8), 《汉语初级教程》(邓爵、赵燕皎等编著,共四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80年代至90年代初出版的中高级教材不算多,重要的有《中级汉语教程》(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7), 《汉语中级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汉语高级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高级汉语教程》(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 这一期间出版的各类教材中,比较有创新特色的教材,如《话说中国》(外文出版社1985年出版; 华语教学出版社1987年出版)、《开明初级汉语》(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 《开明中级汉语》(语文出版社,1987). 《说什么和怎么说? 》(江苏人民出版社,1990), 《中级汉语听和说》(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 《中国家常》(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等等。
(2)20世纪90年代以来
90年代初期以来,教材的编写和出版数量急剧增加。主要包括:
其中深受欢迎、使用面较广的,如《桥梁一一实用汉语中级教程》(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2版)、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汉语学院组织编写和出版的六十多部《对外汉语本科系列教材》(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有一定特色和新意的教材,如《新编汉语教程》(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6), 《中国视点一一中级汉语教程》(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 《新实用汉语课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等等。中国大陆以外编写和出版并主要用于中国大陆以外的汉语教材中,有特色和新意、针对性较强的教材亦不乏其例,如《今日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