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之货币金融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概念题
1. 耐用品消费支出(consumer durable expenditure)
,【答案】耐用品消费支出指用于购买耐用品的消费支出。耐用品会持续使用一段时间(超过3年)
在此期间该商品会给消费者带来持续的服务。耐用品一般是不易耗损的财货,如汽车、飞机等重工业产品和制造业资本,其它诸如电器用品等亦包含在内。耐用品和非耐用品是两大不同类型的消费品。其区别是,耐用品的购买尽管是一个消费决策,却更多地具有投资决策的特点。买这些商品是因为它将在许多年中为自己提供服务。
2. 长期货币中性(long-run monetary neutrality)
【答案】长期货币中性是指在长期中,货币供应量的一次性、一定百分比的上升,将被价格水平相同比例的上升所抵消,从而使实际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其他所有实际经济变量保持不变。
3.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答案】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指各种货币工具的运用引起中间目标的变动和社会经济生活的某些变化,从而实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这样一个过程。它实际上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内部传导机制,即从货币工具选定、操作到金融体系货币供给收缩或扩张的内部作用过程;一是由中间指标发挥外部影响,即对总支出起作用的过程。
在西方,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分析,一般分为凯恩斯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和货币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前者的理论思想可归结为:通过货币供给M 的増减影响利率r ,利率的变化则通过资本边际效率的影响使投资I 以乘数形式增减,而投资的增减就会进而影响总支出E 和总收入Y 。用符号表示为:在这个过程中,利率是最主要的环节:货币供应量的调整必须首先影响利率的升降,然后才能使投资乃至总支出发生变化。与凯恩斯不同,货币学派认为利率在货币传导机制中不起重要作用,而更强调货币供应量在整个传导机制上的直接效果。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主要不是通过利率间接影响支出和收入,而是通过货币实际余额的变动直接影响支出和收
入, 可用符号表示为:
4. 防御性公开市场操作(defensive open market operations)
【答案】防御性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为了抵消那些非中央银行所能控制的因素对存款货币机构准备金水平和货币供给量的影响、维系既定的货币政策而进行的公开市场操作。防御性公开市场操作通常是通过回购协议和逆回购协议两种方式进行的。在此目标下, 中央银行通常采用短期性的回购协议和逆回购协议进行操作, 以及时而准确地抵消那些非中央银行所能控制的因素对存款货币机构准备水平和货币供给量的影响, 确保既定货币政策的实现。回购协议政策的意义在于为
社会提供短期资金, 满足临时资金需求, 防止政府债券不规则的波动, 稳定金融市场。逆回购协议的政策意义在于通过中央银行的逆回购协议操作, 吸收因外部因素所造成的暂时过剩的准备金, 维系货币供给的稳定。
5. 资产价格泡沫(asset-pricebubbles )
【答案】资产价格泡沫是指资产价格脱离其基本价值的显著上升,最终泡沫会突然破裂。资产价格泡沫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由信贷所驱动的,另外一种完全来自过分乐观的预期(美联储前任主席艾伦•格林斯潘将后者称为“非 理性繁荣”)。
6. 购买力平价和利率平价理论(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theory of interest-rate parity )
【答案】购买力平价和利率平价是汇率决定理论的两种形式。购买力平价说(简称ppp ), 其基本思想是:货币的价值在于它所具有的购买力, 两种货币间的汇率及其变动决定于两国货币各自所具有的购买力之比。购买力平价理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多种形式, 主要有绝对购买力和相对购买力两种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认为汇率取决于不同货币衡量的可贸易商品的价格水平之比, 即取决于不同货币对可贸易商品的购买力之比。相对购买力平价认为汇率的升值与贬值是由两国的通胀率的差异决定的。购买力平价的理论基础是货币数量说。在购买力平价理论看来, 货币数量决定货币购买力和物价水平, 从而决定汇率。所以汇率完全是一种货币现象。
利率平价理论的思想由凯恩斯于1923年首次提出, 他认为汇率波动由两国利率差价决定, 不久英国学者爱因齐格进一步阐述了远期差价与利率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率平价说的基本观点是:远期差价是由两国利率差异决定的, 并且高利率国货币在期汇市场必定贴水, 低利率国在期汇市场上必定升水。在两国利率存在差异的情况下, 资金将从低利率国流向高利率国以牟取利润。利率平价理论又分为抵补利率平价和非抵补利率平价两种。前者假定投资者的投资策略是进行远期交易以规避风险, 因此分析的是汇率远期升贴水率的实际值。后者即非抵补利率平价理论, 即假设交易者根据自己对未来汇率变动的预期而计算预期的收益, 在承担一定的风险情况下进行投资活动, 因此分析的对象是汇率升贴水率的预期值。
同为汇率决定理论, 购买力平价和利率平价的分析角度不同。购买力平价理论从汇率是两种不同货币的价格的性质着手研究汇率的决定及其变动规律。它主要由开放经济下一国与外国商品市场间存在的联系分析汇率与价格水平间的联系。利率平价理论则考虑到现实生活中, 开放经济下一国与外国的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 国际资金流动的发展使汇率与金融市场上的价格一利率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在理论关系上, 购买力平价和利率平价互相补充。购买力平价侧重于从中长期的角度分析, 一国发行的货币数量决定货币的购买力, 进而决定两国的汇率水平;与之相比, 利率平价说是一种短期内的分析, 在短期国际金融市场上, 货币(资金)的供求数量决定利率(资金价格)的波动, 进而国际资金的流动又使利率间的差异影响汇率。
二、简答题
7. 什么是通货膨胀目标制?为什么近年来一些国家直接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作为货币政策目标?
【答案】(1)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概念和特点
通货膨胀目标制指货币当局事前向社会公众宣布年度物价上涨目标, 并通过观察包括货币供应量、失业率、股票指数在内的一系列指标来定期分析经济态势和物价走势, 做出适当的货币政策操作, 确保实际物价上涨水平维持在公布的通货膨胀预期目标之内。
这一新的政策框架的特点是:①抑制通货膨胀成为中央银行惟一的政策目标, 政策当局必须事先确定一个目标通货膨胀率并向全社会公布;②货币当局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相应的承诺, 通货膨胀目标的实现与否, 成为评价货币政策绩效的首要标准。为此, 中央银行享有充分的独立性;③新的政策改革使得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不再重要, 中央银行的政策反映主要根据社会公众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以及中央银行对通货膨胀的预测是否偏离公布的目标而定。
—些国家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作为货币政策目标, 是因为与利率和货币供应量相比, 它具(2)
有很大的优点。通货膨胀目标制最大的特点是实现了规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从而克服了传统框架下单纯盯住某种特定金融变量的弊端:
①増加了政策透明度。公众可对货币政策目标、手段及政策调整依据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一方面有利于增加公众对货币政策的信心,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公众对货币政策的实绩进行评估。
②赋予了中央银行最大的政策灵活性:(a )强调了反通胀, 社会公众对单一金融变量的关注程度下降, 使中央银行能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综合运用多方面信息对本国经济作出较为准确的预测和判断, 并在此基础上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整;(b )在盯住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框架下, 央行在物价指数和目标通货膨胀率的确定、反通货膨胀路径的选择等方面都发挥了主导作用。
③通货膨胀目标有利于解决通货膨胀难题。因为货币当局树立起了一个良好的声誉, 使社会公众相信中央银行至少不会一旦遇到外来冲击就放松银根, 扩大货币供应;另一方面, 货币当局在真正遇到严重外来冲击时可以适度调整货币政策, 缓和对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压力。
选择通货膨胀指标序列的原则:①可测性, 即该指标的精确数据可以在较短时间得到, 并且事后不需要太多的修正;②相关性, 即该指标能真实的反映货币对商品价值的变化;③可控性, 即该指标主要反映的是价格变化的长期趋势, 一次性冲击应能有效地剔除。
8. 简述有效市场理论对企业融资的决策意义。
【答案】(1)资本市场是指证券买卖的市场,有效市场理论是指在证券市场上,一切消息都是公开的,每个投资者都能无条件的获得这些消息,并且市场消息一旦公开,就会立即反映在市场价格上,即要有公开性和适时性原贝J 。一般来说,公开性原则在证券市场上基本能满足,但是适时性原则一般会差一点。
(2)有效市场理论要求理财和融资时重视市场对于企业的估价。资本市场是企业的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