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的私人资本主义政策评析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资本主义 政策 资产阶级 社会心理

  摘要

摘要 中国共产党人以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终极目标,但是在中国特殊的国情下,在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历程中,每一步都会遇到一个躲不开的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这是已故史学大师胡绳先生在其晚年惟一为社会主义操心的大问题。在认识和处理这一重大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做过长期的艰辛探索,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既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又经受过严重的挫折和失误。80多年的历史表明,在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前,凡正确认识和对待资本主义的时候,革命就胜利前进,建设就蓬勃发展;反之,革命就遭受挫折,建设就陷于困境。在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后,凡正确认识和对待非公有制经济的时候,经济就发展,社会就安定;反之,经济建设就会受到阻碍以至破坏,社会安定就会遭受影响以至出现动乱。因此,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和政策,决不是局部性问题,而是事关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兴衰成败的全局性的战略问题,历来是中国共产党总路线、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学术界对中国共产党资本主义政策问题的研究,大多从宏观上进行考察,没有深入到微观领域,仅仅把研究的视角局限在施力方——中国共产党上,而没有涉及到受力者——资产阶级社会心理的变迁。而资产阶级心理的变迁恰恰可以折射出中共政策的合理化程度。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建国初七年是中国共产党与资本主义、资产阶级的关系最复杂、最微妙的时期,民族资产阶级在其最后岁月里的社会心理也是随着中共政策的变化而变化的,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因果联系。鉴于此,本文聚焦于建国初七年中国共产党的资本主义政策,力图全面、客观地展示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资本主义政策以及由此带来的资产阶级心理的变迁,这可以从一个侧面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提前终结、社会主义改造的过快但却顺利完成等若干学术界讨论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本文试图从微观研究入手,采用实证分析方法,运用大量数据及图表进行定量分析,注重结合民间视角来观察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与资本主义的复杂关系。通过这扇窗户,我们看到的是同一个党的历史,但却是不一样的风景。全文共46000字,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论述1949年—1951年中国共产党的资本主义政策及资产阶级的社会心理。(一)利用的具体政策:从打击投机资本,稳定物价;第一次调整工商业;保存富农经济三个方面作了概述。(二)利用资本主义的政策产生的影响: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获得巨大发展;打击投机资本是对新中国产业结构的一次调整;中共在治理经济方面的威信提高;农村土改的阻力降到最低。(三)资产阶级的社会心理:由疑惧到安定
第二部分,论述1952年—1953年中国共产党的资本主义政策及资产阶级的社会心理。(一)开展“五反”运动。从“五反”运动的缘起、过程、成效三方面作了概述。(二)“五反”运动的影响是毛泽东决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提前过渡的直接动因。从“五反”运动改变了毛泽东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认识;使资本主义经济遭受严重打击,国营和公私合营经济比例上升两方面作了详细论证。(三)资产阶级的社会心理:由恐慌到消极。(四)历史反思
第三部分,论述1953年6月—1956年中国共产党的资本主义政策及资产阶级的社会心理。(一)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评析。主要包括:1、学术界的研究现状。2、本文评析: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逻辑发展的必然;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效;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后期的失误及影响。(二)资产阶级的社会心理:由震动到无奈。
第四部分,历史启示。(一)对资本主义采取消灭殆尽的政策反映出当时人们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认识水平。(二)正确认识国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的前提和基础。(三)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四)重视各阶层社会心理的作用和影响。